- 四川省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研究
- 陳旭 王胡林 盛丹萍
- 888字
- 2021-02-08 18:11:19
序
災害與人類如影隨形,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做斗爭的歷史。進入21世紀后,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變化帶來的各類災害,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如何有效防災減災、減輕災害損失已經成為各國和各地區面臨的挑戰。四川是我國自然災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四川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壓力也進一步加劇,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不斷發生,各類災害風險交織聚集,四川在減輕災害風險、減少災害損失方面面臨的任務迫切而艱巨。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美好生活的基礎是安全,只有人民的生存環境更安全,人民的生活才可能更美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好是人的積極追求,安全是人的基本期望,是個人不能保證而政府和社會必須提供的。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組織實施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統一規劃,把防災減災作為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是一個基礎性的長期的過程,是加強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途徑。
從“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蘆山地震,再到“8·8”九寨溝地震,我們看到了四川在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上的明顯進步:響應更加迅速,組織更加有序,救援更加有效,掌控更加嫻熟。但是,防災減災救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表現出動員式、全民式、分散式的特點,存在效率不高、資源浪費、擁堵混亂和民眾依賴等問題。所以,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書,旨在通過對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的研究,指導社區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的風險評估、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等,提高社區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進一步提升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軟實力。相信這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四川社區防災減災能力的提高、防災減災事業的進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謹為序。
陳旭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