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學(二)模擬試卷(一)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442)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D 4.A 5.B 6.B 7.B 8.A 9.A 10.D

二、多項選擇題

11.ABD

12.ABCDE

13.BCDE

14.BCD

15.ABCD

16.ABCD

17.ABCDE

三、名詞解釋題

18.答:“人類靈魂工程師”角色是人們送給教師的美稱和贊譽,也是社會對教師的一種職業期待。這種期待突出了教師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強調了教師工作對學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開發的意義,肯定了教師在教書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含有對教師實際教育能力的估計和評價。

19.答: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20.答:課程結構指課程各部分的組織和配合,即探討課程各組成部分如何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問題。

21.答: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它是根據學校教育目標、教學規律和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發展水平,分別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們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和期限。

22.答:素質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規律的教育措施,對新一代學生的素質按 現代化需要實現開發、完善、提高和再創造的過程。

四、簡答題

23.答:(1)教育預見能力;(2)教育傳導能力;(3)教育過程控制的能力。

24.答:(1)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2)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3)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25.答:(1)以學生的全面主動發展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2)課程設計與編制結構化;(3)課程形式的多樣化、個性化和綜合化;(4)課程內容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26.答:(1)了解學生的需要;(2)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3)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最佳學習;(4)建立教室常規。

27.答:(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2)疏導原則;(3)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5)因材施教原則;(6)在集體中教育原則;(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五、論述題

28.答:兩者關系如下:

(1)文化對教育的作用。

①文化對教育的作用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深入學校教育活動內部的文化,亦可稱為“學校亞文化”,對教育活動的影響;第二個層次是作為學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對教育的影響。

②文化的發展除了直接影響教育內容的質量與結構外,也影響教育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傳遞文化手段的發展滲透到學校內部后產生的更深層的影響是使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發生變化。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內部所產生的最深層的影響是對教育目的的影響。每一個時代文化的內在氣質在形成一代新人過程中得到體現和發揚光大。這種影響顯得隱蔽,是一種無形的影響,然而卻更深刻,影響的時間也更長久。

③學校教育外部的文化,是學校的文化背景,對學校教育產生多方面的間接影響:第一,社會文化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完善;第二,社會文化發展促進學校與社會聯系的加強;第三,人們的生活方式、習俗、民族特性等因素還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師生的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2)教育對文化的作用。

①教育對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現為教育是文化延續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②教育對文化的第二個作用是對文化的普及。

③教育還具有交流、整合不同類型文化的作用。

29.答: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包括:道德認識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鍛煉、道德行為的訓練。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也叫道德觀念,它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則、信念與觀點的形成及運用這些觀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對人、對事(包括對自己的言行)做出是非善惡等的道德判斷。道德認識是品德的基礎。

①道德知識的掌握。道德知識與科學文化知識一樣,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道德概念是社會道德現象的本質特征的反映。學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分清各種事件與行為的是非、美丑、善惡、公正與偏見、道德與不道德的界限。

②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道德評價是指根據已有的道德準則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的是非、善惡等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正確的道德評價能使品德趨于完善。道德評價能力發展的一般過程是:從他律到自律、從客觀的效果到內在的動機、從他人到自己、從片面到全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隨道德認識的形成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慕或憎恨、喜好或厭惡等情感體驗。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在自覺執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和品質。道德意志實際上是道德觀念的能動作用,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人利用自己的意識通過理智的權衡作用去解決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一種力量。道德意志在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人有了道德認識后,能否引起道德行為,能否抵御現實中的各種誘惑,往往取決于其道德意志的強弱。學生確立了道德意志后,往往不以外界環境為轉移,而以內部的道德意志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的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它是人的道德認識的外在具體表現,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它是對人的品德做評價的客觀依據。道德行為經過多次重復和實踐,形成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行為習慣一旦形成,行為便表現出自覺性,使之成為一種慣常的、持續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活動方式。這種行為活動方式固定下來,成為一定的特性或傾向,標志著品德的最終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南京市| 拉萨市| 昌黎县| 阿克| 岳普湖县| 廉江市| 车致| 盐源县| 河南省| 台南县| 大新县| 长兴县| 旅游| 百色市| 邹平县| 开原市| 余庆县| 民丰县| 溧水县| 全南县| 囊谦县| 莱西市| 色达县| 宣城市| 海丰县| 兰州市| 石泉县| 南开区| 茂名市| 肥城市| 弥勒县| 云林县| 徐水县| 东海县| 射阳县| 两当县| 上蔡县| 拉萨市| 五莲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