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尋找海上通道

隔斷的世界

15世紀以前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樣子?也許人們很難想象,今天發達的歐洲在那時是第三世界,北美洲和南美洲都處于還沒有被開墾的狀態,人類已知的世界版圖只有亞洲、中東和歐洲。15世紀之前,交通相當不便,人類探索未知地區主要依靠步行和近距離的航海。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往往舟車勞頓,耗時耗力。那時,從西方通往東方主要靠陸路交通,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絲綢之路”。從西方到東方需要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經過小亞細亞、黑海、里海南岸到中亞,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后到中國。

15世紀的歐洲,社會環境也十分壓抑,因為當時的歐洲較為落后,平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資源被貴族壟斷。階級固化嚴重,財富高度集中。當時還有可怕的黑死病、瘧疾。歐洲人口平均年齡一度降至20多歲。生存成了歐洲人面臨的最大問題。

用胡椒敲開西方的大門

此時歐洲的商業十分落后,城市破敗不堪。由于沒有經常開門營業的商店和市場,平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吃到新鮮的肉。市場買賣主要是農產品的物物交換,并且平均每個月只有幾天的交易時間。

一些在本土無法找到出路又極富冒險精神的歐洲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航海。除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出海還有一個原因——對香料的需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了一種叫“胡椒”的東西。當時歐洲人的主食和蔬菜種類非常少,即使貴族們擁有豐富的食物,但味道也非常一般,因為鹽和檸檬是僅有的調味品。

然而,羅馬人從東方帶回了一種神奇的香料,在烤肉或者沙拉里加入一點點這種叫胡椒的作料,就能將原本淡而無味的食物變得可口。同時胡椒還可在冬天家家戶戶宰殺大型牲畜后用以腌制肉類。加入胡椒的腌制品味道極佳。

胡椒是由羅馬人帶回歐洲的,但是過程幾經周折。運輸過程中不僅路途遙遠和艱辛,還很有可能遇到搶劫。加之占據天然地理優勢的阿拉伯商人、威尼斯商人對香料買賣的壟斷,要將香料帶回歐洲并不是件易事。這使得胡椒的運輸成本大大提高,甚至昂貴到以“顆”計算。貧困落后的歐洲人對能夠實現巨大價值的香料有著深深的向往。

此時的歐洲蠻荒落后,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正處于鼎盛時期。有一本記錄美好東方的游記在西方出現——《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在游記中對東方物資之豐富亦有描述:中國有絲綢、瓷器和茶葉,印度有咖喱等香料。東方不僅物產豐富,而且交通便利、建筑富麗堂皇、充滿生機,還有比歐洲更先進的商業、貨幣和知識。

《馬可·波羅游記》在歐洲廣為流傳,歐洲人開始對東方充滿了向往。他們認為一切東方的物品都帶有神奇的魔力。那遙遠、有珍稀財富的東方,激起了歐洲人無限的渴望。財富是無法抗拒的誘惑,西歐的“黃金熱”從此興起。渴望到達東方實現“黃金夢”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注定了新航路的開辟和發展。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除了內在需求,促使歐洲人開始大航海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明朝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代永樂、宣德年間。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在這期間共有七次出航。以及同時期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奧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占領巴爾干大部分土地。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此后奧斯曼帝國不斷擴張,拜占庭帝國危在旦夕。。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那一刻,擴張進入白熱期。

此后,奧斯曼帝國持續擴張,建立了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帝國。奧斯曼帝國侵占的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正是古老貿易路線的必經之地。于是,占據地理優勢的奧斯曼帝國開始對商品征收重稅,商人只有繳納沉重的轉運稅才能獲得通行許可。這導致絲綢和香料的貿易成本大幅度提高,貨物到達西方時已是昂貴無比。西方由此陷入財富短缺的境況。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阻斷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導致原本陸路運輸的成本過高。在本土利益危機之下,歐洲人把對現實的無奈,以及對東方的向往轉換為了一種渴望:渴望開辟一條新的貿易路線來擺脫現狀。于是,在被現實壓迫得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西方人憑借著骨子里的冒險基因,開始極力找尋另外一條路。

可是冒險是把“雙刃劍”,被需求和環境倒逼著尋找出路的西方人能否開啟一個新紀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无极县| 翼城县| 徐汇区| 漠河县| 民乐县| 龙南县| 本溪市| 曲松县| 霞浦县| 兴仁县| 阜新市| 东方市| 江山市| 高台县| 萝北县| 即墨市| 台中市| 新野县| 鲁甸县| 泰来县| 鞍山市| 柏乡县| 永清县| 大石桥市| 高唐县| 马龙县| 拉萨市| 唐海县| 彭水| 土默特左旗| 且末县| 宁陵县| 全南县| 苏尼特左旗| 东阿县| 定边县| 都江堰市| 屯门区| 开原市|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