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

航海技術的突破

高曉松在《曉說》里說:“我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時代一個是大航海時代,一個是互聯網時代……”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機會和挑戰并存的冒險的時代。這樣的特征與大航海時代類似,大海是隨時可能出現危險的地方,一旦出現危險,后果不可預計,也難以控制。

遙想幾百年前的西方人,在夢想和財富的驅動下,不斷自問“要不要上船去遠方”,一批又一批冒險家為了遠方的夢想而孤注一擲、揚帆出海。我們想象一下幾百年前熱鬧的海上景象:波瀾壯闊的海面上舳艫千里,往來不絕,富有冒險精神和經商意識的西方人帶著夢想和渴望奔向天地與大海之間,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在大海深處,有太多未知的風險。航海需要有精確的距離測量、長時間的探索和勇敢的團隊,這些必要條件同時也意味著要有較高的前期投入。是否擁有足夠堅固的船只、良好的儲存條件、準確指引方向的羅盤等,都影響著航海能否成功。

要想去東方,首先要有船只,這是航海不可缺少的條件。并且船必須足夠大,要能儲備食物和淡水,能容納一定數量的人,還必須能夠抵擋長時間的海水侵蝕。15世紀,歐洲人已經有能力制作多桅快速、載重數百噸甚至千噸的大船,使得長時間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除此之外,從東方傳入的指南針為航海奠定了基礎,掌握了相關技術的船員可以通過觀察天上的星星、風速等判斷方向。

另外,海上的補給也至關重要。在海上長時間漂泊非常考驗船員的身體素質,當時有許多船員因患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病)而死,所以船上需要配備相關的藥品。在食物方面,也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在海中捕到魚。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人類沒有過多地思考過食物長期儲存的問題。出于遠洋航運的需要,食物存儲技術得以不斷改進。人們把新鮮食品加工成可以長期保存的食物,從而支撐食物補給,幫助船員到達更遠的地方。除了食物之外,提前存儲和規劃使用淡水也非常必要。因為海水不能直接飲用,所以需要提前規劃船員在海上的飲水問題。當時的船只上幾乎都配有淡水儲存器。

“地球是圓的”理論被證實

在15世紀之前,歐洲人都認為地球是平的,他們相信“天圓地方”之說。在他們的認知里,如果船航行到地球邊界就會墜落。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圓的”這一概念,雖然少數天文地理學家表示認同,但是他們依據的只是一些數學推論和理論論證,沒人能用事實證明。地球到底是方還是圓,人們足足爭議了千年之久。

推翻“天圓地方”說法的事實就是在大航海時代被發現的,一代代航海家前仆后繼、堅持不懈地用他們的實踐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組織船只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1492年,西班牙人哥倫布到達巴哈馬群島,發現新大陸——美洲。1498年5月,葡萄牙人達·伽馬到達印度,開辟了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而真正通過探險證實可以環繞世界航行的是麥哲倫。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菲律賓群島。在與菲律賓人的沖突中,麥哲倫戰死。他的18位幸存下來的同伴則經印度洋,繞過了好望角。也就是說,這只船隊一直往西行,回到了西班牙,“地圓說”由此得到了確認。

大航海時代通過一次次的實踐驗證著“地圓說”,一次次刷新了人們對世界范圍的認識。從歐洲到非洲、亞洲、美洲,各個大陸從此不再是一座孤島,世界開始建立聯系,東西方的文化、經濟開始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人們逐漸相信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繞過奧斯曼帝國的阻隔到達富庶的東方,開拓一條新的前往東方的貿易路線。東西方的貿易往來、跨海經濟的繁榮都由此開始。一代代航海家對于“地圓說”的驗證,成為人類認識地球的重要成果。

對財富的向往

15世紀以來,西歐的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城市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生產的商品越來越豐富,物物交換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大規模、品種繁多的商品流通與交換。這時就需要較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由于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便于保存等優點進入市場,開始承擔起貨幣的角色。可歐洲的金銀開采發展緩慢,產量有限,再加上在東西方貿易中,金銀貨幣是從歐洲流向亞洲,金銀更顯匱乏,歐洲社會因此陷入“黃金熱”的狂潮之中,大量的歐洲人開始瘋狂地探尋著珍貴的黃金。這時,一本描寫東方的游記——《馬可·波羅游記》為歐洲人指引了一條明路,這本書中記載著“東方遍地是黃金”。馬可·波羅在書中極盡筆墨描繪了中國元朝京都的繁榮。兒時的哥倫布讀了《馬可·波羅游記》,對中國、印度的古老文明異常羨慕,對日本“君主有一大宮,其頂借用精金為之”神往至極。黃金是當時歐洲的貴族和商人趨之若鶩的財寶,這也促使哥倫布萌生了東游的愿望到后來投身大航海事業中。種種利益誘惑如提線般牽扯著一批又一批航海家揚帆起航踏上前往東方的征途,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除了對黃金的狂熱追求,航海貿易的巨大利潤也引誘著歐洲人遠洋航行。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由于交通、人力、物力資源有限,貿易主要通過陸路上穿行沙漠的駝隊來進行,貿易商品也多為珠寶、絲綢等體積小但價值高的奢侈品。然而,只有少數購買力強的貴族才買得起奢侈品。對于歐洲商人來說,他們自然想要有更多的人購買商品,從而賺到更多的錢。另外,阿拉伯人把持著陸地重要的貿易線,絲綢、香料等商品經阿拉伯商人轉手后,價格要高出8~10倍。這種不合理的貿易秩序也是歐洲商人一直想打破的。一直到大航海時代,這一切開始起了變化。一方面是運輸工具發生變化,駝隊、手推車變成大帆船,運輸量增加,且人力減少,這意味著即便運輸大量廉價的原材料,也能賺取高額的利潤;另一方面,海上貿易也開始運輸香料、糖、茶葉等原材料,供應量的增加使得價格開始下降,消費對象不再局限于貴族,平民也有能力購買了。這些產品不再是像珠寶和絲綢一樣的高級消費品,它們隨時可出現在歐洲城市居民的廚房里。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龐大的消費者市場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著歐洲商人進行更多的海上冒險,獲取更多的財富。

宗教與政治的推動力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進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恩格斯在《致約·洛赫》一信中曾指出“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因素,那么他就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是基礎,但上層建筑因素也不可忽視。激發當時的歐洲人進行航海冒險的,還有宗教和政治因素。

在那個時代,這種宗教動機和使命感始終伴隨著虔誠的歐洲人。他們希望通過宗教傳播,擴大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因此,人們帶著對信仰的熱情,踏上了前往異國他鄉的征程。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催生了信徒們對探索未知大陸的欲望,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進程。

在政治上,大航海時代大放異彩的六個海上霸國(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俄國、荷蘭)早已從分裂走向統一。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就建立起專制君主制或絕對君主制,后起之秀俄國、荷蘭也在16世紀中葉左右完成統一或獨立。統一的國家集權能夠有效地調配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給予充足資金支持遠航,并且能夠武裝保護新發現的地方,維護既得利益。日漸穩定與強大的西歐國家不再滿足于本國的領土,他們渴望更廣的疆土、更多的臣民,野心勃勃的王室便出資支持航海船隊,這也開啟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奇幻的航海時代。

在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共同驅動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率先征服大海。在一代又一代航海家的不懈堅持下,非洲的西南端、亞洲的印度、新大陸美洲陸續被發現。發現美洲后,西班牙人毫不遲疑地開采金銀和進行殖民。在1503—1660年的150多年間,西班牙從美洲得到了總計18600噸白銀和200噸黃金回顧與展望·社會變遷及文明演進(八)地理發現西方全球性殖民擴張[EB/OL]. http://www.people.com.cn/item/yjxqn/199912/122776.html.。這成為西班牙帝國的三大財政收入之一。而進行殖民的直接后果是把整個美洲納入了基督教文明的世界。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外來者向原住民廣泛傳播基督教思想,各種傳教活動極大地拓展了基督教文明的范圍。同時,霸主國家紛紛在新發現的地方劃分勢力范圍、進行壟斷貿易,以期獲得更多利益,這些行動幾乎完美地實現了航海的目的,極大地滿足了經濟和政治的需求。

王室的大力支持

遠洋航行的挑戰難度不亞于人類登陸月球。直到15世紀,歐洲人熟悉的航行區域主要還是地中海,這里距離較近,并且容易找到避風港。商船在這里極少出事,即使碰上壞天氣也容易獲救。但如果駛向東方,就意味著前往未知的海域,需要做好隨時遇到驚濤駭浪的準備。航海探險是一項不同尋常的商業活動,它伴隨著高風險也需要高投入,當然也有可能帶來高回報。風險極高的航海行動很可能是以生命為代價的出行。在變幻莫測的大海中航行,將一切都交給未知,驚濤駭浪隨時都會吞沒生命。航海者不顧一切往前駛去,將生死交給命運,敗則葬身大海。但如果航海者足夠幸運,就能收獲大量金銀珠寶。在大航海時代初期,香料是主要的運輸貨物。即使海上貿易風險極高,但只要有人能活下來,香料帶來的暴利也足以讓幸存者享樂余生。比如,在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中,雖然幾乎所有的航船都被損壞,人員死傷無數,但僅僅就是那最后一艘嚴重漏水的維多利亞一號船上的香料,就已經足以支付一次探險的所有費用了。

當然,有人愿意前往一片未知的海域探索,也需要有資本去資助這場冒險。組織大航海行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何而來?當時最有實力贊助航海這一巨大開支的是王室。麥哲倫和哥倫布都是由西班牙王室出資才能進行遠洋航行;迪亞士和達·伽馬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開啟了航海篇章;鄭和則是在大明王朝的支持下航海造訪各國。歐洲皇室希望能打破東西方貿易的壟斷,也意識到向海外擴張、去尋找新的殖民地是一項風險大但同時也可能帶來巨大利益的投資。因此,他們樂意支持航海探索。

1519年,麥哲倫的船隊從塞維利亞出發,駛入浩瀚的大西洋,開啟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環球航行之旅。大海充滿未知,風暴和海嘯隨時會襲擊船只,旦夕禍福只在剎那之間。麥哲倫的船隊在前往加納利群島時,遭遇了持續了一個月的大風暴。經過了兩個月,船隊才西渡大西洋到達了巴西海岸。船隊繼續前行之際,此時的南半球臨近寒冬,強大的寒流、陰暗的天空、狂風暴雨和巨浪讓船員們感到恐懼。暫時的安逸和長久的恐懼交織,希望和絕望輪番交替,船員們時飽時餓,還要與疾病做斗爭。在這一次充滿驚險、跌宕起伏的航行最后,麥哲倫在戰斗中被殺死在沙灘上,最后剩下了18名面目全非的船員回到當年的出發地塞維利亞。

在葡萄牙,有一位叫亨利的王子,不親自出海航行卻被稱為“航海者”,因為他為航海事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亨利王子不僅開辦航海學校,招募勇士,還聘請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研究航海信息,并不斷派出船隊挑戰當時人類的航海極限。亨利王子支持下的研究成果是之后遠洋航海以及地理大發現的重要基礎,引領葡萄牙在航海中獲得巨大財富,并引發了歐洲諸國的爭相效仿。一時間,為了共同的目標,許多富有冒險精神的人紛紛開始與王室合作,積極開展航海事業。例如,航海家哥倫布經過一番努力后,找到西班牙王室作為資金提供方和政治后盾支持他的遠洋航行。他帶著獲取財富的目的出發,拉開了人類大航海的序幕。西班牙也找到了開創大航海事業的契機。

一次航海冒險可能帶來的收益刺激著更多的人向東方世界進發,金錢和香料就像魔咒一般促使著追尋利益的商人、航海家前赴后繼地踏上航海的征程。航海從來就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反而更多地意味著冒險與犧牲。這些大航海時代的弄潮兒在驚濤駭浪中滿載而歸,向西方人傳遞了大海另一端的世界的景象。時勢造英雄,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歷史人物逐一登場。航海家揚帆起航后賺得缽滿盆滿,從浪潮洶涌、險象環生的大海中帶來了數不盡的財富。

前方有神秘富饒的東方世界的誘惑,后方有皇室資助者的支持,現實與夢想融合并催促著富有冒險精神的航海家踏上征服大海的旅途。幾乎所有的航海都是在生死間航行。縱然海浪風暴時刻都有可能吞噬生命,縱然可能漂洋過海長時間與家人分離,但是東方有數不盡的黃金、香料,實在太誘人。對于當時的歐洲人來說,神秘東方帶來的誘惑好似無法抗拒的漩渦,哪怕被卷入其中,也心甘情愿。幸運的是,富有先驅精神的冒險家們,靠著他們對新貿易路線的執著、對財富與夢想的堅持,共同造就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达拉特旗| 讷河市| 远安县| 涿鹿县| 静宁县| 普兰店市| 西城区| 鲁山县| 榆树市| 宜宾县| 威海市| 克拉玛依市| 丘北县| 青浦区| 湖南省| 青龙| 肥东县| 南召县| 长武县| 黔西| 安西县| 福贡县| 龙口市| 当阳市| 民县| 岫岩| 同心县| 通辽市| 巨野县| 长兴县| 静安区| 吉木萨尔县| 高州市| 驻马店市| 鄂伦春自治旗| 崇信县| 慈利县| 绥棱县| 青冈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