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簡史:從大航海到物聯網時代
- 黃洪波 徐麗
- 1148字
- 2021-02-08 18:10:06
全球貿易新格局
世界市場雛形初現
大航海時代之所以很重要,本質上是因為它催生了全球貿易。
由于運輸能力的低下,只有類似香料、絲綢這樣昂貴的奢侈品才能夠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角。大航海時代到來后,運輸能力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除了海運固有的運費低廉、運力大的優勢之外,航海技術的發展也降低了事故發生率,使得航行更加安全。由此,海運的性價比優勢更加明顯。隨著航運業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國際貿易中的商品種類,鱈魚、毛皮、鹽、酒、布匹、銅,乃至更加廉價的波羅的海的谷物、亞麻、木材等逐漸成了國際貿易的新寵。
到了16世紀,荷蘭人——這些稱職的海上馬車夫們已經開始了嶄新的國際貿易合作方式。他們與西班牙和葡萄牙合作,后者將海外帝國出產的貨物運到塞維利亞和里斯本,而前者將其銷往整個歐洲。荷蘭人向西班牙、葡萄牙輸出的則是波羅的海的物產。各國的海上貿易大大豐富了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各種商品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流通,同時資本市場也因此變得活力無限。
大航海時代使得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現雛形。美洲的煙草、可可,中國的茶葉、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料,等等,開始在世界范圍內銷售,這也是大航海時代帶來的神奇之處。世界的隔閡在消失,大航海時代通過史無前例的全球化貿易網絡對當時世界的信息流動、知識傳播、商品流動、文化交流進行了重塑。
價格的顛覆
16世紀—17世紀,由于美洲大量金銀的流入,西歐國家金銀貶值、物價上漲“價格革命”正是大航海時代的重要經濟后果之一。
16世紀之前的幾百年里,歐洲社會的商品價格一直比較平穩。自從新航路開辟,西歐國家便開始大肆掠奪殖民地。除了廉價勞動力,更多的是對真金白銀的搶奪。于是,黃金白銀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僅在16世紀,歐洲的黃金總量即從55萬千克增加到119.2萬千克,白銀總量由700萬千克增加到2140萬千克。大量廉價金銀流入歐洲,改變了貨幣與一般商品的交換比例,導致物價急劇上漲。
16世紀30年代起,西班牙、葡萄牙的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價格開始大幅提高。16世紀中期,其他歐洲國家也普遍出現了物價連續飛漲的情況。到16世紀末,歐洲國家的商品價格已上漲了兩倍多。其中由于西班牙掠奪的金銀最多,上漲的幅度高達四倍多。這種物價普遍上漲的情況是歐洲從未有過的。
價格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瓦解,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在物價暴漲的狂潮中,受害最深的是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手工業工人和貧苦農民,他們的實際收入急劇下降,生活狀況普遍惡化。新興的資產者既可以使用廉價的雇傭勞動者,又能以高價出售商品,因而獲得巨額暴利。一部分富裕的農民和采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土地的貴族地主,同樣也因此而增強了經濟實力。但對于那些按照傳統做法收取固定貨幣地租的封建領主來說,他們的收入日益減少,經濟地位也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