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產權

2.1.1 產權的含義

1.馬克思的產權觀

產權研究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對財產權利的起源及其性質的討論,只不過這時的討論是從法理學的視角出發的。從經濟學的視角討論產權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

馬克思對產權理論的貢獻近年來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經濟學家的認可。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教授S.平喬維奇(Svetozar Pejovich, 1990)認為在馬克思之前,產權的重要性已經凸顯且被一些社會主義者所承認,但第一次提出產權理論的是馬克思斯維托扎爾·平喬維奇.產權經濟學——一種關于比較體制的理論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3.。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1981)也充分肯定了馬克思在產權領域中的重要貢獻。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81)認為,“馬克思強調在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中產權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現有的產權制度與新技術的生產潛力之間產生的不適應性。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貢獻。”“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之所以是目前對長期變革最有力的論述,恰好是因為它將新古典框架舍棄的全部要素都包括在內:制度、所有權、國家和意識形態。馬克思所強調的所有權在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現存所有權體系與新技術的生產潛力之間的緊張關系在發展的觀點,堪稱一項重大的貢獻。”(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61-68.)國內學者程啟智、朱旗(1992)程啟智、朱旗.關于馬克思產權理論若干問題的研究 [J].財經研究,1992(3): 27-31.、于鴻君(1996)于鴻君.產權與產權的起源——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與西方產權理論比較研究 [J].馬克思主義研究,1996(6): 57-64、80.、吳易風(1997)吳易風.產權理論:馬克思和科斯的比較 [J].中國社會科學,2007(2): 4-18.、林崗、張宇(2000)林崗,張宇.產權分析的兩種范式 [J].中國社會科學,2000(1): 134-145.、曹鋼(2002)曹鋼.產權理論的歷史發展與西方產權經濟學在中國改革中的價值 [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3): 6.、武建奇(2007)武建奇.馬克思的產權思想——以階級人假設為前提以勞動者產權為核心 [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等也先后對馬克思產權理論做了大量研究。

在英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產權(property rights, the rights of property)的概念先后出現了190多次吳易風經研究發現,在英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很多可以譯為財產權或產權的英文詞組:property rights、the rights of property等;在中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這些詞組一般譯為財產關系、財產權、產權;經檢索,這三個譯名出現的次數分別為:財產關系74次;財產,42次;產權77次。(吳易風.產權理論:馬克思和科斯的比較 [J].中國社會科學,2007(2): 4.),這說明,產權問題也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十分重要的范疇。盡管馬克思沒有對產權做出明確定義,但我們仍可以從其產權思想中發現他對產權含義的理解。馬克思認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上去,不能自己去交換。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它的監護人,商品所有者……為了使這些物作為商品彼此發生關系,商品監護人必須作為有自己的意志體現在這些物中的人彼此發生關系……因此,他們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這種具有契約形式的(不管這種契約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來的)法權關系,是一種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馬克思還認為,“產權(the right of property)在資本方面辯證地轉化為對他人產品的權利,或者說轉化為對他人勞動的產權(the right of property),轉化為不支付等價物便占有他人勞動的權利,而在勞動能力方面則辯證地轉化為必須把它本身的勞動或把它本身的產品看作他人財產的義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這些重要論述至少蘊含了以下幾層含義:第一,商品交換本質上是不同所有者之間的產權交易;第二,產權是一種契約形式的法權關系;第三,產權關系反映經濟關系,并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第四,產權是一種財產關系,這種財產關系在資本主義(或者說資本主導的社會)生產關系下,就是一種資本關系,誰擁有產權也就擁有無償占有他人勞動的權利,即剩余分配權。這四層含義事實上就是馬克思對產權含義的經典表述,這些思想很多都被當代西方和中國產權經濟學家所繼承。

2.西方學者對產權的定義

把產權作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緣起于20世紀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R. H. Coase),因此科斯被譽為現代西方產權理論的奠基人。科斯是這樣給產權下定義的,他說,“就我看來,產權是指一種權利經濟學消息報社.追蹤諾貝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專訪錄 [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 191-192.。”在科斯看來,只要能給產權主體帶來經濟收益的任何權利都可以成為產權。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列舉了很多典型案例說明這個觀點。

以他對“斯特奇斯訴布里奇曼案”(Sturges v. Bridgman)威格莫爾街有一糖果制造商,鄰居為一家診所。在頭8年,糖果制造商使用的機器并沒有對醫生造成損害。但此后醫生在花園盡頭緊挨糖果制造商爐灶處造了一間新診所,他發現糖果制造商的機器發出的噪聲和震動使他難以使用他的新診所,醫生便提出訴訟,要求糖果制造商停止使用機器。的分析為例,他說,如果法院判決醫生享有不讓糖果制造商使用機器噪音干擾的權利,如果糖果制造商要繼續進行生產,且允許這種產權可以進行交易,糖果制造商就要向醫生支付一筆賠償,否則醫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相反,如果法院判決糖果制造商具有生產糖果的任何權利,醫生如果要想獲得不受噪音干擾的權利就應向糖果制造商付費,以讓糖果制造商放棄使用這種制造噪音的機器。如果糖果制造商生產的噪音沒有達到影響醫生從業的程度,即使法院將生產權判給制造商,也不會出現產權和產權交易問題R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 3(10): 8-10.

通過對科斯所列舉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是什么讓權利可以變為產權?首先是權利本身能產生收益,即權利本身具有價值。但這個收益并非一定是“你的”收益;要讓這種收益變成“你的”,就必須由法律將這種權利賦予“你”。因此在科斯看來,產權是被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賦予的權利自然也就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其他人需要這種權利,就必須支付成本。當然前提是這種權利在法律上是被允許交易的。因此,產權安排確定了每個人在與其他人的互動中都必須遵守的人相對于物的行為規范,或承擔不遵守這種規范的成本(Eirik G. Furubotn、Svetozar Pejovich, 1972)Eirik G Furubotn, Svetozar Pejovich.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 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72, 10(10): 1139.

哈羅德·德姆塞茲(Harold Demsetz)、阿爾曼·阿爾奇安(A. A. Alchian)、巴澤爾等是繼科斯之后西方產權經濟學家的著名代表,他們對產權的定義也很有代表性。

德姆塞茲指出,產權在資源配置上的主要功能是使有益和有害的效應內部化,并且內部化所需要的是所有權,其中包括出售的權利Harold Demsetz. Towards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5): 350.。因此產權的主要含義應是所有權。產權改革的核心應該是所有權的調整。巴澤爾也講:“界定和再轉讓所有權的合同,是產權方法的核心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物品“在所有權確定之前,它是沒有價值的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W.尼科爾森的定義更為直接:“產權是所有權和所有者的各項權利的法律安排W.尼科爾森.微觀經濟學 [M]. 5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815.。”阿爾奇安認為,產權是“資源的個人使用權”Armen A Alchian.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J]. Il Politico, 1965, 30(4): 816-829.,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財物或轉讓財物,此時的資源就是所有者的私人財產。這里盡管用了“使用權”的表達,但“個人使用權”的內涵足以說明其事實上所有權的性質。

綜上馬克思的產權觀和當代西方經濟學家對產權的定義,筆者認為馬克思和科斯、德姆塞茲、阿爾奇安、巴澤爾等當代西方主流產權經濟學家對產權內涵的理解是一致的,都是指主體對某項財產擁有的自主占有和自由支配的權利,包括自主轉讓權和剩余分配權等。如果僅從產權思想發展的歷史邏輯來看,可以大膽假設當代西方主流產權經濟學家繼承了馬克思的產權思想,但目前從這些學者的相關著作中的文獻中沒有發現這一思想淵源。

3.產權的兩種主要類型:所有權與使用權

從產權的外延上看,國內很多學者都認同德姆塞茲、巴澤爾等對產權的定義,即把產權視同為所有權,如于光遠、吳宣恭、程恩富等。于光遠(1990)認為,“產權(財產權)也就是所有權,它是某個主體擁有作為其財產的某個客體(擁有對某個客體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認和保護”引自于光遠為《經濟體制改革三論:產權論、均衡論、市場論》所作序言。參考:劉偉,平新喬.經濟體制改革三論:產權論、均衡論、市場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2.。順便說一下,劉偉等(1997)也認為于光遠“把產權等同于所有權”劉偉,李風圣.產權通論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8.。吳宣恭等(2000)認為,“產權與所有權譯自同一個詞Property Right,兩者在內涵、起源、存在形式、功能、發展規律等方面相同,是同一個東西,只是習慣叫法不同”吳宣恭等.產權理論比較——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現代產權學派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10-11.。程恩富(2005)認為“廣義的產權和廣義的所有權在內涵上可以相等”程恩富,胡樂明.新制度主義經濟學 [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5: 235.

與上述學者不同的是,國內還有一些學者在馬克思對產權內涵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如劉詩白、楊繼瑞、吳易風等。

我國社會主義產權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劉詩白(1988)認為,產權(Property Right)或財產權有兩種含義,一是財產所有權,二是財產使用權。他認為財產所有權是指由法律加以維護與硬化的人對財產的最高占有權,這是產權的最基本的含義。這種所有權是法律規定的主體對于客體的最高的、排他的支配占有權,是主體獨立意志的體現,具有這樣所有權的財產屬于主體獨立意志的絕對財產。劉詩白(1988)認為財產使用權是指人對某種財產的實際占有權,即與所有權相區別的人對財產所擁有的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內的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劉詩白.論產權建構 [J].經濟研究.1988(9): 51.。劉詩白還認為,財產所有權即財產的最高占有權是產權“原本的含義”,是一種“所有產權”;財產使用權即實際占有權是產權“擴大了的含義”,是一種“使用產權”劉詩白,產權的自主轉讓,1988年10月24日,武漢:全國高校“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會議錄《經濟改革與理論思考(1978—1988)》,第144頁。。兩者都屬于產權范疇。

楊繼瑞(1996)在《論我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創新》楊繼瑞.論我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創新 [J].城市開發,1996(3): 40-42.一文中將產權分為所有者產權(所有權)和使用者產權(使用權),認為使用者產權(使用權)是從所有者產權(所有權)中將部分權利獨立出來的一項新的產權形式,可以進行轉讓和交易。楊繼瑞(2004)在《土地產權的若干問題思考》楊繼瑞.土地產權的若干問題思考 [J].上海農村經濟,2004(6): 18.一文中重申了這一觀點。事實上楊繼瑞提出的所有者產權與使用者產權就是指具有財產占有權和支配權性質即產權性質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與劉詩白的“所有產權”與“使用產權”含義相當。吳易風、關雪凌(2010)也大體堅持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在權利統一而不分離的前提下,擁有所有權就意味著擁有全部產權;在權利分離的前提下,擁有所有權意味著只擁有部分產權吳易風,關雪凌,等.產權理論與實踐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90.。”

本人堅持劉詩白、楊繼瑞等的觀點,認為產權在外延上包括兩種類型的產權,一是所有權性質的產權,二是使用權性質的產權。為了便于與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以及中國土地產權制度相契合,可以直接將所有權性質的產權簡稱所有權,將使用權性質的產權簡稱使用權。需要說明的是,僅僅字面意義上的所有權與使用權不一定就是產權。如有人對某物享有所有權,但這個物卻不能被所有權主體支配,不能進行市場交易,這樣的所有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權;與此相似的是,如果某人對某物擁有的使用權也僅僅是狹義上的使用權,而不具有使用期間的自由支配權包括交易權,這樣的使用權也不是產權。這個問題在下文還會繼續討論。

2.1.2 現代產權的法權性質

在現代社會,產權的最高權威來自國家法律,因此現代產權是一種法權。

產權的排他性的形成過程就是產權的建立過程。但這種排他性的形成并非天然與法律存在必然聯系。在法律產生以前或者不存在法律的部落中,產權一般通過兩種方式確認:一是通過相互之間的約定俗成,換言之人們對一些經濟物品的占有得到了彼此的承認并固化下來,彼此互不侵犯,這是人們相互妥協的結果;二是通過這個社會或部落的最高權威(人或組織)進行確認的,這個最高權威確認成員對現有物品的占有或將自己占有的物品分配給成員并依靠自己的權威為其提供保護,并收取一定的保護費用(貢賦)。但國家和法律出現以后,國家取代了最高權威,法律取代了約定俗成和口頭授權,從而使產權變成了一種法律賦予的權利。在具備法律機器的國家,只有法律賦予的產權才具有最高程度的排他性,才具有最強的保障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權今天國際社會中的產權問題與產權起源初期的人類社會的產權問題十分相似。在無政府狀態下,國際社會的產權主要依靠自身的實力進行建立和維護,而不是依靠國際組織、國際法進行建立和維護。一個國家依靠自身實力對某片大陸、某個海域、某個島嶼形成事實上的占有權后,不管其他國家是否承認,這片大陸、海域和這個島嶼就成了該國的財產,屬于該國主權范疇之中的土地。

在現實生活中某人的財產可能來自以下某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分配;二是從其他市場主體購買或租賃,三是繼承或他人(含國家)的贈予。不論通過哪一種方式獲得,其財產的權利及其有效的時空范圍的界定最終來自國家法律或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交易租賃合同。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非直接法定的私人之間契約界定的產權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法定產權,否則它將不受法律的保護,甚至受到非法禁止甚至懲罰,其產權效力和效率必將大打折扣。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將通過國家法律直接界定獲取的產權稱之為原始產權,而將從其他人手中獲取的產權稱之為非原始產權。當然原始產權也可能不是完全的產權,非原始產權也有可能是相對完全的產權。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一種法定的產權,不論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其在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兩者僅有具體權利在時間、空間、內容上的差異。在法律上不存在所有權優于使用權的問題,這在實踐中具體表現為同一商品所有權者與使用權者都享有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都是產權交易的平等主體,其合同約定的權利都應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

2.1.3 產權的五個要素與三個維度

Y.巴澤爾講,“產權”這一概念常令經濟學家覺得莫測高深,甚至時而不知所云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從產權問題研究開始那一刻起,學者們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對產權進行著不同的定義,因為這是產權問題研究的起點。但似乎沒有一種定義具有普遍的解釋力和適用性。為什么會導致這一狀況呢?不同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對產權的內涵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取舍和界定,上文所引述的中外經典的產權定義同樣如此。筆者認為,產權是主體對客體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所擁有的排他性占有權和支配權。產權是個五面體,任何一個完整的產權都是由主體、客體、時間、空間和權利五個要素共同組成的,脫離了任何一個方面認識產權或定義產權都是不全面的。如圖2-1所示。

圖2-1 產權:五位一體

1.產權的主體

產權是特定所有者的產權。我們判斷一個物是否具有或存在產權,首先看它是否有一個所有者,這個所有者就是產權的主體。

阿爾奇安認為,“產權對我意味著,對于其他人在資源使用方面做出違背我的意愿的選擇的一種保護,因此說是 ‘我的’ 產權Armen A Alchian.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J]. Il Politico, 1965, 30(4): 816-829.。”這種對“‘我的’產權”的強調就是對產權主體的強調。在中國,劉詩白更是明確提出了“主體產權論”,意即產權是特定主體的產權,或者說產權必須有特定的主體,權、責、利才明確;并且劉詩白還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凡主體皆有產權,凡產權皆有所屬”劉詩白.主體產權論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110.

產權主體的強調,就是強調是誰的產權和財產。產權主體關系財富分配,財富分配關系人的行為,從而影響資源配置。產權是主體對于財產客體的權利,產權的轉讓主要是產權主體的變更,產權的排他性主要是主體的排他性。如果一個產權同時擁有兩個主體,就會存在產權主體不明確、產權效力不高的結果。產權主體是現實產權制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產權是人見之于物的權利,本質上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產權的所有者即主體的人不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因此,產權從主體的性質上可分為自然人產權和法人產權。所有的公民都是自然人。自然人可以是單個的自然人,也可以指多個自然人的聯合,例如家庭財產的產權就屬于家庭多個成員共有。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依法獨立行使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與自然人都強調了權利行使和責任承擔的獨立性。從經濟關系上講,國家是最大的法人,國家擁有的產權是最大的法人產權。

如果產權的主體是單個的自然人或法人,則該產權為獨有產權,為某人或某法人獨有的產權;反之,如果產權的主體不是單個的自然人或單個的法人,而是多個自然人,或多個法人,或多個自然人和法人的聯合,這樣的產權就屬于共有產權。但是共有產權和獨有產權是相對的。例如,如果一個人結婚以前的財產通常表現為獨有財產,結婚以后擁有的財產通常為夫妻共有財產;共有財產是針對家庭內部而言,對于其他家庭而言,這里的共有財產又是該家庭的獨有財產。對于一個企業也一樣,在這個企業內部,財產可能屬于多個人共有,但對于其他企業而言,這個企業就是該企業的獨有財產。總之,獨有是相對于共有而言,共有也是相對于獨有而言。這種共有和獨有通過在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中產權主體的個數來判別。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九十三條、九十九條、一百零一條規定,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的產權所有人可以分割和轉讓屬于自己份額的財產,共同共有的產權所有人不能分割和轉讓自己的財產。因此共有產權可以分為按份共有產權和共同共有產權。

西方學者一般將單個自然人產權和自然人按份共有的產權稱之為私有產權或私人產權(Private Property Rights),而將自然人共同共有的產權稱之為公有產權或公共產權(Public Property Rights)。可見,共有產權與公有產權、獨有產權與私有產權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公有產權與私有產權,如同共有產權和獨有產權一樣,也是相對的。例如,當幾個自然人組成的家庭共有的財產在家庭之內是公有財產,但對于家庭之外其他經濟主體而言,這種財產又是私人性質的。

阿爾奇安(1965)將私有產權的英文表達為Private Property Rights,其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私人產權;他對私人產權的界定是個人對財產擁有的排他性、自由使用的權利,不論這種財產是獨立存在的還是和他人的財產組合在一起的。阿爾奇安認為,私人產權與公有產權最大的區別在于私人產權的所有者可以將屬于自己的股份進行出售,并且獲得這一股份也不需要購買其所有權;在其他人沒有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要想獲得一定的使用或收益權利是不可能的Armen A Alchian.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J]. Il Politico, 1965, 30(4): 816-829.。相反,公有產權就是這樣一種產權,產權為多個人所共有,但是每一個人又沒有將其中的一份賣給別人的權利;同時也難以阻止他人免費獲得這種共有產權收益,即使能阻止成本可能很高,如一條開放式的道路或公園,如果要阻止必須修建圍欄并收取門票。巴澤爾(1989)把財產的全部所有權為某個人所擁有的稱為私有產權,而把財產的所有權不為某個人所有的稱之為公有產權,這就是巴澤爾所謂的所有權的“全擁有和不擁有”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6.

或許這樣講更為準確,在公有產權制度下的物品對于這個共同體而言其產權是明確的,是客觀存在的,而對于這個共同體的所有成員而言,由于其不是產權的主體,因此其產權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或者說這個財產是共同體的財產,而不是任何共同體成員的財產,共同體才對這個物品擁有產權,其成員則沒有產權。公有產權只對外部成員具有排他性,在共同體內部不具有任何排他性。

2.產權的客體

“產權是指一種權利。經濟學消息報社.追蹤諾貝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專訪錄 [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 191-192.”這是現代西方產權理論的奠基人科斯(R. H. Coase)對產權做出的最簡單定義。但如果就這樣簡單地理解產權,必然造成產權概念的濫用。產權的客體是一種經濟物品。

產權是一種權利,但并非任何權利都是產權。產權的載體是物,是人對物品所擁有的產權,單純的人所擁有的權利不能稱之為產權,只能稱之為人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權是一種物權。同時并非所有的物都具有產權,而只有具有經濟價值的經濟物品所擁有的權利才能稱之為產權,因為只有經濟物品才能給其擁有者帶來財產性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權與物權又有區別。

由于產權的客體是一種經濟物品,因此對于產權的主體而言,產權的客體就是其自身的財產,只能為產權主體占有和支配的“私有”財產。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產權理解為是主體對財產(Property)客體擁有的權利,是財產權(Property Rights)的簡稱。

產權的客體——經濟物品即財產可能一種實物形態的財產,例如房屋、生產工具、生活用具、黃金、貨幣、股票及其各種有價證券等;也可能是一種非實物形態的財產,如商標、著作、設計等知識產權,某種物品如土地、房屋等的使用權、經營權、抵押權,某項服務如出租車、網吧等的特許經營權。總之,財產不僅是指房屋、貨幣等有形的東西,而且知識產權、使用權、經營權等權利本身也可能是一種財產。人對實物形態的財產所具有的產權就是有形產權,對非實物形態的財產所具有的產權就是無形產權。這種認識對于我們把握產權的本質、深化社會主義國家產權改革十分重要。

順便提一下,當前法律上一般將財產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這種劃分不利于準確理解產權的完整內涵。

3.產權的權利

德姆塞茲(1967)指出,產權常常是附著于有形的商品或勞務的一組權利,這種權利的價值決定了被交換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Harold Demsetz. Towards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5): 347.。柯武剛和史漫飛、P.阿貝爾和巴澤爾等也持同樣觀點。那么這一組權利中具體包括哪些權利呢?柯武剛、史漫飛認為,這些權利既能使所有者可以通過收購、使用、抵押和轉讓等方式持有或處置某些資產,又同時占有在這些資產使用和經營中所產生的收益(包括虧損)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212.。在英國學者P.阿貝爾(1990)眼里,產權具體包括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剩余分配權以及財物的轉讓權、安全權等P.阿貝爾.勞動—資本合伙制:第三種政治經濟形式 [M] //J.詹金斯,等.新的所有制形式、管理和就業 [M].倫敦:倫敦出版社,1990: 15.。巴澤爾講,個人對資產的產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消費這些資產的權利或權力,二是從這些資產中取得收入和讓渡這些資產的權利或權力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里,這一組權利主要是從屬于產權主體自己意志的排他性的自由占有權和支配權。占有權是產權的基礎性權利,沒有占有關系就很難談得上某物是某人的財產。正如馬克思所講:“財產最初無非意味著這樣一種關系:人把他的生產的自然條件看作是屬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與他自身的存在一起產生的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這種占有首先是一種排他性的占有,即某人的占有意味著其他人的不占有或不能隨意無償占有;其次這種占有對于產權主體而言是自由的,即他可以選擇不占有,而將占有權進行支配性讓渡。占有是支配的前提。

支配權是產權的核心權利。僅僅擁有占有某物的權利,而不具有排他性的支配某物的權利,只能說明此物是某人的物品,不能說明此物是某人的財產;與此同時,此人對某物僅僅擁有占有性的權利只能稱之為該人對該物擁有物權,而不意味著該人對該物擁有產權。與此同時,支配權也是由多個權利組成的權利集合,至少應包括以下幾種權利:

一是使用權。這里的使用權不是產權性質的使用權,而是一般的、狹義的使用權,即使用某項財產的權利。使用的基本方式有三種:消費性使用、生產性使用和經營性使用。消費性使用是把財產本身作為產權主體自己消費的對象,如吃自己購買的食物,穿自己購買的衣服,住自己購買的房子,乘坐自己購買的汽車等等。這種使用權是一種最狹義的使用權。生產性使用是指產權主體把財產作為一種生產資料或生產工具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最終實現產值增值,如購買食物、衣服、住房、汽車不是為了自己消費,而是用于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這種使用權常常被稱之為生產經營權。或者說狹義的使用權主要是針對消費性財產而言,生產經營權主要是針對生產經營性財產而言。但為了簡化概念,我們把這些都稱之為使用權,即廣義的使用權(下文都用此義)。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物資,只要具有使用價值,不論是自己消費,還是作為生產經濟物資,都要付出成本。

二是處置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產的處置包括以下幾種主要方式:出租、出售、抵押、繼承等。出租就是在一定期限內將財產的部分使用權轉讓給他人以獲取租金,到期之后,財產的主人收回出租的使用權;出售就是按照一定的價格將財產的所有權一次性、永久性轉讓,以獲取產權價值;抵押就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將財產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換取現金,到期償付本金利息以后贖回財產,違約就直接將財產的所有權轉給抵押方;繼承就是繼承人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將財產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無償轉讓給被繼承人。

三是剩余支配權。如果一種物品(包括無形之物)是屬于某人的財產,這意味著此人可以排他性地支配這些物品的消費剩余、生產經營剩余以及交易所得。如果擁有這種權利,此人就是“老板”,否則就是“打工仔”。

4.產權的時間

所有的產權都存在時間范圍,具體而言就是所有產權的權利都有一定的時間范圍。

時間是一個有限時間點組成的無限集。因此,產權存在的時間可能是有限的一段時間,也可能是永遠存在的。我們可以根據時間長度來建立產權,與此同時所有的產權必須設置時間范圍。我們可以把永遠存在的產權稱之為永久產權,把僅在一段時期內存在的產權稱之為限期產權。

我們可以對一個永久性產權或長期產權按照一定的時間段進行分割,可以一分為二,也可以一分為多。一般而言,所有權就是一種永久性產權,具有產權性質的使用權就是一種限期性產權。

5.產權的空間

所有的產權都存在空間范圍,或者說所有的產權都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中存在。這里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產權的效力空間一般與產權初始界定的主體及其產權合同本身所約定的效力范圍有關。如地方立法機關界定的產權一般只在本地具有效力,這種產權一般稱之為地方產權;全國立法機關界定的產權的效力為全國,這種產權也可被稱之為國家產權;有些產權有可能是通過國際法進行界定的、在全球范圍內都有效的產權由于國際法的特殊性,國際法所界定的產權也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不具有普遍和強制約束力,其產權效力相對不足。。又如航空、地面交通線路的經營權、旅游公司的旅游經營權等都設定了其經營范圍。二是產權的客體本身就是一個實體,實體本身就是一個立體的空間,如土地、建筑物,它的產權也有一個空間范圍。

產權也可以根據空間進行分割,不論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如對于某些行業的特許經營權而言,可以將全國市場分割為若干區域市場;對于房屋、土地等有形財產而言,我們也可以根據面積甚至體積進行分割。很顯然,對產權進行空間分割的基本條件是財產被分割以后仍然具有較為完整的使用價值和財產價值。

補充一點,產權主體對財產所擁有的支配權可能是永久時間的、無限空間的全部支配權,也可能是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部分支配權;我們將前者稱之為完全產權,將后者稱之為不完全產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一個特定的主體對于一個特定的物所擁有的產權實際上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產權的時間,二是產權的空間,三是產權的支配性權利。換言之,產權由時間、空間和權利三個維度組成。如果是特定主體對特定客體擁有所有時間、所有空間的所有支配性權利,我們就說此人對此物擁有完全產權;如果某人對某物所擁有的產權權利在時間、空間和權利上的任何一個維度上不完整,我們就認為此人對此物擁有不完全產權。但在現實中,產權或許從來都不是完全的或絕對的,它總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而讓其中的某些權利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說被刪除。“即使在資本主義國家,在市場體系中,個人也不能任意使用 ‘他們’ 的財產,他們的自由處處受到限制”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M].費方域、段毅才,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19-1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安市| 成武县| 视频| 突泉县| 山东省| 永平县| 平塘县| 福泉市| 阆中市| 海宁市| 教育| 伊川县| 德清县| 临沂市| 左贡县| 托里县| 秦安县| 峨边| 巴林右旗| 兴和县| 吉林省| 南开区| 称多县| 黔西县| 涡阳县| 九江市| 新丰县| 青铜峡市| 观塘区| 方城县| 郯城县| 南丰县| 泸水县| 商水县| 奉新县| 承德县| 河西区| 旺苍县| 黄龙县| 枣庄市|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