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礎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時間、空間和環境等所做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個假設。

(一)會計主體(《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條)

會計主體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例題·單選題】下列各項中,( )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答案】 A

【解析】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注意】會計主體與法人的區別:

法人是一種享有民事主體資格的組織,法律賦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樣的人格,以便于其獨立地行使權力并承擔自身的義務。成為一個法人首先在經濟上是獨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法人肯定是會計主體,但僅僅獨立核算是無法足以支撐其成為法人資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企業集團、企業獨立核算的車間均是會計主體而非法人。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其明確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例題·判斷題】在持續經營的基本假設下,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

【答案】 √

【解析】在持續經營的基本假設下,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會計期間通常有四種口徑: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徑所編報表為年報,其他期間所對應的報表為中期報告,如圖1-4所示。

圖1-4 會計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我國,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例題·判斷題】會計主體一定是法律主體,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 )

【答案】 ×

【解析】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表1-3 小結

二、會計基礎★★★

因為有了會計分期假設,進而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如圖1-5所示。例如,你開了一家餐廳,1月11日老王到你的餐廳吃了飯但沒給錢,離開前說:“今天沒錢,以后還你!”。假設2月9日老王才把錢還給你,那對于那頓飯的收入,你會放在1月處理還是2月處理呢(如圖1-6)?

圖1-5 會計分期產生的原理

圖1-6 題目解析

(一)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條)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1.權責發生制的定義

權責發生制是指從取得收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義務為標準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核算基礎。

在實務中,企業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貨幣收支時間有時并不完全一致。

(1)款項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而不能確認為本期的收入。

(2)款項已經支付,但與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無關而不能確認為本期的費用。

為了真實、公允地反映特定時點的財務報告狀況和特定期間的經營成果,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2.兩個凡是

(1)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

(2)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例題·單選題】確認辦公用樓租金60萬元,用銀行存款支付10萬元,50萬元未付。按照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分別確認費用為( )。

A. 10萬,60萬

B. 60萬,0萬

C. 60萬,50萬

D. 60萬,10萬

【答案】 D

【解析】 ①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②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指以現金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確定收入和支出的會計核算基礎。在我國,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其中,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

【例題·單選題】形成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不同的記賬基礎的會計基本假設是( )。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答案】 C

【解析】鑒于會計分期的基本假設,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進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

【例題·單選題】貨款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則企業當期不確認銷售商品收入,這一做法是( )。

A.可比性信息質量的要求

B.謹慎性信息質量的要求

C.權責發生制基礎的要求

D.收付實現制基礎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在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了,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

【例題·多選題】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應作為本期收入或費用的有( )。

A.本期已實現的收入但尚未收到款項

B.本期已實現的收入且已收到款項

C.屬于本期費用但尚未付款

D.應由本期負擔的費用且已付款

【答案】 ABCD

【解析】權責發生制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已經發生和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了,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

【例題·判斷題】政府財務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 )

【答案】 ×

【解析】政府會計分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例題·多選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的( )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記賬基礎。

A.確認

B.計量

C.記錄

D.報告

【答案】 ABCD

【解析】《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

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一)可靠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二條)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其包含兩層含義:

1.事是真實的

2.反映事的過程要保持“原汁原味”

(二)相關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三條)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做出評價,對未來的情況做出預測。

(三)可理解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四條)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五條)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保證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如圖1-7所示。

圖1-7 可比性的兩種形式

(五)實質重于形式(《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六條)

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只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實質指的是經濟實質(會計觀點),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觀點),此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以經濟實質為準,而不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例題·單選題】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自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其計提折舊,遵循的是( )要求。

A.謹慎性

B.實質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不屬于租入方,也就是說在法律形式上資產屬于出租方,但從經濟實質上看,租入方長期使用該資產并取得經濟利益,所以租入方應根據實質重于形式要求,按照自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其計提折舊。

(六)重要性(基本準則第十七條)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重要性判斷:如果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做出決策,則認為是重要的。

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例如,企業發生的某些支出金額較小,從支出的受益期來看,可能需要在若干會計期間進行分攤,但根據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

【例題·單選題】在遵循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評價某些項目的( )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A.真實性

B.完整性

C.重要性

D.可比性

【答案】 C

【解析】重要性的應用依賴于職業判斷,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判斷。

(七)謹慎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八條)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應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謹慎性的應用包括:

1.企業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壞賬準備)。

2.企業對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

3.企業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確認預計負債、對可能承擔的環保責任確認預計負債等。

(八)及時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九條)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

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為貫徹及時性原則:

1.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

2.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

3.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

【例題·單選題】 2016年5月甲企業購入了一批原材料,會計人員在7月才入賬,該事項違背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要求。

A.相關性

B.客觀性

C.及時性

D.明晰性

【答案】 C

【解析】企業5月發生的業務應在5月及時入賬。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關于企業會計信息可靠性表述正確的有( )。

A.企業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

B.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

C.企業應當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D.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答案】 CD

【解析】選項A屬于會計信息質量謹慎性要求;選項B屬于會計信息質量可比性要求。

【例題·多選題】下列屬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有( )。

A.可靠性

B.相關性

C.權責發生制

D.貨幣計量

【答案】 AB

【解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選項C,權責發生制屬于會計基礎;選項D,貨幣計量屬于會計基本假設。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于2016年8月購入了一臺不需要安裝的設備,因暫時不用,截至當年年底該企業會計人員尚未將其入賬,這違背了( )要求。

A.重要性

B.客觀性

C.及時性

D.明晰性

【答案】 C

【解析】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對于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企業也應該及時入賬并按要求計提折舊。

【例題·判斷題】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的會計信息,符合相關性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答案】 √

【解析】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做出評價,對未來的情況做出預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湟中县| 白银市| 中超| 明水县| 河西区| 额敏县| 德江县| 同仁县| 泊头市| 历史| 柞水县| 伊吾县| 常宁市| 洪雅县| 昆山市| 福建省| 鄄城县| 连云港市| 广河县| 崇阳县| 嘉定区| 体育| 旌德县| 山阳县| 麻阳| 肥乡县| 科尔| 闵行区| 中牟县| 郁南县| 望城县| 垣曲县| 湘潭县| 北海市| 松江区| 扶绥县| 元阳县| 萝北县| 霍州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