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學名著導讀80部
- 王苑苑 王兆平
- 3977字
- 2020-09-11 16:59:44
十日談
(Decameron)

薄伽丘
故事集,1348—1353
[意大利]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公元1348年,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瘟疫,僅從三月到七月,就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
一個禮拜二的早晨,僥幸未染瘟疫的七個年輕女子和三個青年男子在圣馬利亞·諾維拉教堂邂逅。他們都長得異??∶溃挥跓崃业母星?,又具有良好的教養。他們相約去郊區一座別墅居住,以躲避瘟疫,排除憂思。他們帶著七個仆人,來到建筑在小山上、環境幽靜、景色怡人的別墅里。除了祈禱,每天不是散步、玩耍,便是唱歌、跳舞。在天氣最熱的時候,大家就圍坐在蔭涼處舉辦故事會,每個人每天講一個故事,題目不限。十天就講了一百個故事,這就是《十日談》的由來。限于篇幅,這里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奉獻給讀者。
第一天的第二個故事
從前巴黎有個名叫楊諾的大商人,為人善良正直。他的好友亞伯拉罕是個猶太人,為人忠貞不二。楊諾見他不曾信奉真教,擔心他的靈魂以后要墮入地獄,便勸他拋棄猶太教,信奉正宗的天主教。起初亞伯拉罕認為世上只有猶太教才是神圣的,不愿改變信仰。但到最后,在楊諾苦口婆心的勸導下,他終于讓步,答應去羅馬教廷看一看再作決定。
亞伯拉罕到了羅馬,便開始暗暗留心教廷的情況。他是個極精明細心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得出初步結論:教皇、紅衣主教、主教等一伙,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罪惡的,他們個個都是酒囊飯袋,只知吃喝,活像野獸。經過進一步調查研究,他又得出了新的結論:他們都是愛錢如命,貪得無厭的家伙。他們不但買賣人口,甚至連天主教徒的血肉、教堂上的職位、祭壇上的神器都可以作價變賣。貿易之大,手下經紀人之多,連巴黎的巨商富賈也望塵莫及。
亞伯拉罕回到巴黎,楊諾問他印象如何,他回答說:“照我看來那些修士都只知道奸淫、貪欲、吃喝,可以說無惡不作,羅馬已成了一個容納一切罪惡的大熔爐??墒羌词谷绱颂熘鹘滩坏珱]有被推翻,反而日益發揚光大,我認為一定有圣靈支持他。由此說來你們的宗教確實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加神圣?,F在,再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做一個天主教徒的了,請你們按照圣教的儀式,給我行洗禮吧!”
第四天的第一個故事
薩米諾親王唐克烈膝下只有一個女兒綺思夢達,親王對她百般疼愛。她出嫁不久,丈夫便去世了,于是她又回到了親王那兒。
綺思夢達正當青春年華,不但身段好看,容貌美麗,而且才思敏捷。由于父親不想讓她再嫁,于是她就私下打算找一個中意的男子做情人。她看見父親跟前有一個叫紀斯多卡的青年侍從,氣宇軒昂,人品高尚,她非常中意,暗暗愛上了他。那小伙子覺察了她的心意,也不由得動了心。一次,紀斯卡多接到綺思夢達想和他約會的信。他按照信上的要求,第二天晚上悄悄來到山腳邊,找到那個洞口,順著繩索,降到洞底,在那里靜候綺思夢達。綺思夢達假說要睡覺,支開侍女,獨自關在房內,打開那扇暗門,沿著石階走下山洞。她把紀斯卡多領進臥室,兩人在房中逗留了大半天,真像神仙般快樂。分別時,兩人商定,要保守秘密,不能讓別人知道這種私情。自此以后,這對情人時常相會。
有一天,唐克烈來到女兒房中,他見窗戶緊閉,帳帷低垂,就在床腳邊一張軟凳上坐了下來,頭靠在床上,拉過帳子來遮掩了自己,好像有意要躲藏起來似的,不覺也就這樣睡熟了。
綺思夢達在這天偏偏約了紀斯卡多幽會。她在花園里玩了一會,便悄悄溜進房中,打開那扇暗門,把紀斯卡多放進來。他倆像平常一樣,上床尋歡作樂,正在得意忘形之時,不想唐克烈醒了。他看見這一切,氣得直想撲上去掐死他們,可是轉念一想,這樣會家丑外揚,還是暫時不要聲張,另想辦法對待較好。這對情人直到離開也不知道唐克烈就在他們身邊。
當天晚上,紀斯卡多剛從洞里爬上來,就被兩個大漢抓住,押到親王面前。親王說道:“我平時待你不薄,不想卻讓我親眼看見你敗壞我女兒的名節!”紀斯卡多回答道:“愛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碧瓶肆蚁铝畎阉d在宮中的一間幽室里。
第二天,唐克烈來到女兒房中,老淚縱橫地對她說:“綺思夢達,我一向以為你端莊穩重,哪里想到竟會有這種事發生,叫我一想起來就覺得心痛!多少王孫公子出入我宮廷,你卻偏偏看中了那個下賤的奴仆。紀斯卡多已被關起來了,我自有處置辦法。至于你,我且聽聽你有什么話要說?!?/p>
綺思夢達聽了父親的話,知道他們的私情已經敗露,心里感到說不出的悲痛??墒撬芸戽偠讼聛?,打定主意,寧可一死也決不說半句求饒的話。她說:“不錯,我確實愛上了紀斯卡多,我決不否認。凡是有品德的人就是高貴的,如果這樣的人被說成是卑賤,那么這不是他的錯,而是這樣看待他的人的錯。你看看滿朝的貴人,再看看紀斯卡多,只要你不存偏見,你準會承認,最高貴的是他,而你那班朝貴都只是些鄙夫而已。要是你認為我們非死不可的話,就把我倆都殺了吧。”唐克烈走后,叫人去采集毒草惡根,熬成毒汁,以備不時之需之用。
這天晚上,親王命令禁衛把紀斯卡多勒死,挖出心臟,拿來給他。
第二天,又叫人拿出一只大金杯,把紀斯卡多的心臟盛在里面送給女兒,并命人傳話,“你的父王因為你的執著,用你認為最心愛的東西來安慰他,所以現在他也把你最心愛的東西送來。”
綺思夢達接過金杯,對仆人說:“只有拿黃金做墳墓,才不委屈這顆心臟,父親這件事真做得很得體!”接著,她吻了吻那顆心臟,說:“我父親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對我越發慈愛了。為了這高貴的禮物,我要最后一次向他表示感謝!”于是她捧著金杯,低著頭,注視著那心臟,說道:“唉,你是我的安樂窩,我一切的幸福全都棲息在你身上?,F在我要為你大哭一場,哭過之后,我的靈魂便飛去和你在一起?!彼鵁釡I說完這些話后,便痛哭著不顧一切地跟那顆心親吻。后來,她抬起頭來,揩干眼淚,把備好的毒汁全傾注在那顆給淚水洗刷過的心臟上,然后把金杯送到嘴邊,將毒汁一飲而盡,靜待死神的降臨。
親王來到女兒房間,不覺失聲痛哭起來。綺思夢達對他說:“唐克烈,你何必浪費這許多眼淚呢,請你把我和他的遺體合葬在一處吧!”她覺得死神已臨,就緊握著那顆心臟,貼在自己心口,說道:“天主保佑你,我要去了?!闭f罷,閉上眼睛,離開了人間。
第九天的第二個故事
從前倫巴第這個地方有一所一向以虔誠圣潔出名的修道院,在院里的修女當中,有一位叫伊薩貝達的姑娘。她出身高貴,長得十分漂亮。她愛上了外面的一個標致男兒,他們經常在院內悄悄幽會。
這兩人相愛的事慢慢地被其他修女發覺了。他們暗中輪流監視著伊薩貝達,準備捉奸。一天夜晚,這一對情人正在幽會時,監視她的修女立即去敲院長的房門,并大聲地叫著:“起來吧,院長,伊薩貝達關了一個小伙子在房間里啦!”
恰巧這一夜,這位以圣潔善良出名的女院長也正在陪著一位教士睡覺。她生怕這些姑娘會打開房門沖了進來。黑暗中,她慌忙穿好衣服,拿起教士的短褲,以為是自己的頭巾,往頭一戴,匆匆忙忙沖出房外,反鎖了房門,厲聲問道:“那個天主的罪人在哪里?”
伊薩貝達被別的修女當場拖起。女院長喝令把她拖到大廳聽候發落。
女院長來到大廳上坐下,聲色俱厲地把伊薩貝達痛罵了一頓,罵她是個最下賤的女人,竟敢做出這種淫亂無恥的事來,還說非把她嚴辦不可。
那姑娘又羞愧又害怕,只是低頭不語。后來她偶爾抬頭一望,發現女院長頭上有兩條吊襪帶,不住地左右擺動,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頓時膽子大了起來,開口說道:“院長,請你先把頭巾扎好了再跟我說話吧!”
那些修女不由得把眼光注視到女院長頭上,大家立刻明白了伊薩貝達講這句話的意思。女院長知道自己出了丑,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法掩飾,就索性改變態度,用溫和的口氣說:“只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尋歡作樂去吧!”
作品介紹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生于佛羅倫薩一個富商家庭。自幼喜愛文藝,后學過法律,幾度經商,還在那不勒斯宮廷參加社交活動多年,同時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并成為多產作家。晚年潛心于學術研究。他是一位才華橫溢,勤勉多產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說、傳奇小說蜚聲文壇,又擅長寫作敘事詩、牧歌、十四行詩,在學術著述上成就卓著。主要著作:長篇小說《菲洛柯洛》《大鴨》,敘事長詩《菲洛斯特拉托》《苔塞伊達》,牧歌式傳奇《亞美托的女神們》,長詩《愛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等。
《十日談》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具有巨大價值的文學作品。薄伽丘以豐富的生活知識和出色的藝術概括力,通過敘述故事,概括生活現象,描摹自然,敘寫細節,刻畫心理,塑造了國王、貴族、騎士、僧侶、商人、學者、藝術家、農民、手工業者等不同階層的人物,展示出意大利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抒發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和自由思想。意大利評論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稱之為《人曲》。
《十日談》的重要主題是反教會,揭露教會和僧侶的腐敗和虛偽。也有相當一部分故事提倡人性、人道,反對禁欲主義,反對封建偏見,宣傳“幸福在人間”的思想,肯定人有享受現世幸福的權利。還有些作品對商人、手工業者的才干、智慧和進取精神進行了肯定和贊揚。還抨擊了封建特權和男女不平等,強調人應當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和諧發展,既健康、俊美,又聰明勇敢。
在藝術上,《十日談》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使章節間既互有聯系,又獨立成篇,結構布局較為巧妙。語言簡潔暢達,文筆含蓄、幽默、辛辣。它開創了短篇小說這一獨創的藝術形式,對以后意大利和全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十日談》問世后,很快被譯成歐洲各國文字,深受歡迎。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國納瓦爾的《七日談》,都是摹仿《十日談》之作。德·維加、莎士比亞、萊辛、歌德、普希金、濟慈等也都曾從《十日談》故事中汲取過創作素材。
《十日談》的成功創作經歷了一番激烈的斗爭。在作者死后二十多年的1397年,這部作品仍被教會扔在佛羅倫薩廣場付之一炬,作者的墳墓被教會挖開,墓碑也被扔掉,他們并沒有因為薄伽丘晚年屈服于宗教的懺悔而寬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