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學名著導讀80部
- 王苑苑 王兆平
- 3369字
- 2020-09-11 16:59:47
憤怒的回顧
(Look Back in Anger)

約翰·奧斯本
戲劇,1956
[英國]約翰·奧斯本(John Osborne,1929—1994)
全劇共三幕。
在英國中部某市,一間閣樓上住著三個年輕人。一個是吉米·波特爾,二十五歲,脾氣不好。一個是克里弗·魯易士,是吉米的好朋友,年紀和吉米差不多,身材矮小,面孔棕黑,神情安詳,有點懶散。另一個是艾麗遜·波特爾,她是吉米的妻子,二十五歲,身材苗條,面孔微黑,眼睛又大又亮,十分漂亮。
四月的一天傍晚,天氣寒冷,屋外烏云滿天。屋里兩個男人在讀報,艾麗遜正用熨斗給克里弗燙褲子。吉米心情十分煩躁,只看了一小會兒報就將它丟下,窮極無聊,開始向克里弗找岔子。克里弗不理睬,知道他是在借機發泄心中的郁悶。吉米只好轉而找艾麗遜的岔子。他挑釁,諷刺,挖苦,甚至咒罵。時而說收音機聲音太大,時而說熨斗響聲太吵人,時而又說他寧愿同以前的情人曼住在一起。而當時吉米只有十八歲,曼卻有二十八歲。艾麗遜面對吉米的一連串無理取鬧,只是默默忍受。但是,克里弗卻終于忍不住了,他跳起來和吉米扭打在一起,從沙發上滾到地板上,從房間一頭滾到了另一頭。這一場發泄使吉米終于平靜下來。但是,他們卻撞倒了熨衣服的案子,熨斗燙傷了艾麗遜的胳膊。吉米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克里弗趕快為艾麗遜包扎,并極力安慰她。艾麗遜這時再也忍不住了,向克里弗訴說起了自己的苦悶。原來吉米看破紅塵,生活放蕩不羈,心情惶惑不安,不愿工作,只想尋找刺激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兩人經濟收入十分微薄,生活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她不敢勸吉米,就連自己懷孕了也沒敢告訴他。說著說著,悲傷得忍不住抱住了克里弗。正在這時,吉米從屋子里走了出來,看見他們這樣也毫不介意,拿了張報紙坐在沙發上讀。克里弗明知吉米進來了,也并不分開。過了一會兒,吉米心情完全好了,便和克里弗說笑打鬧了一陣。克里弗出去買酒去。吉米向艾麗遜道歉,兩夫婦言歸于好。艾麗遜正想告訴吉米自己懷孕的事,克里弗進來說有艾麗遜的電話。艾麗遜出去接電話,吉米在屋里亂翻,翻出了艾麗遜母親的來信。他想起岳父岳母的來信從來不提自己,因而怒火大發。艾麗遜回來說電話是海倫娜打來的。她是艾麗遜的好友,但卻是吉米的仇敵。因為有要事,她要借住吉米家。吉米一聽便大發雷霆,艾麗遜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兩星期后,海倫娜住進了這個家。一天黃昏的時候,屋里只有海倫娜和艾麗遜兩人,艾麗遜向海倫娜滔滔不絕地回憶往事。艾麗遜出身資產階級家庭,過慣了舒適安寧的生活,在四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她認識了窮大學生吉米,并逐漸愛上了他。家里極力反對,尤其是她母親,想盡了各種辦法企圖阻止這件事。面對這一切,她仍然不改決心,毅然脫離家庭和吉米結了婚。結婚時他們沒有得到母親的祝福。婚后,吉米脫離了他早就厭惡的大學生活。但是,他沒有錢,也沒有找到工作,只好寄住在他的好友休的家里。休和吉米一樣,對社會強烈不滿。他們這一批年輕人悲觀厭世,酗酒放蕩,無所事事,用一切消極的辦法向社會挑戰。同時休又不得不靠母親擺一個糖果攤來維持生活。休的母親一生窮苦,人極善良,好助人為樂,對兒子和兒子的朋友十分熱愛,因此,吉米等一批年輕人都十分尊敬她。只有艾麗遜認為她十分無知和愚昧。當然休對艾麗遜也看不順眼,認為她是資產階級小姐,經常對她冷嘲熱諷。與此同時,休和吉米還帶著一伙人經常去艾麗遜認識的資產階級家庭混飯吃,訛詐錢財,說什么這是向資產階級進行戰斗。這樣,使得艾麗遜父母對吉米更無好感。到后來,休的思想十分悲觀,認為英國已無可救藥,就只身去了海外。吉米在休的母親的幫助下,擺了個糖果攤,勉強度日。因此,吉米性情多變,處事乖舛,為人狂放,言辭尖刻。艾麗遜對吉米的這一切都無能為力。海倫娜聽了以后,認為艾麗遜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娘家,讓自己平靜下來,使身心得到治療。這時,吉米進屋來,見了海倫娜,又開始向她挑釁。兩人惡言惡語,互不相讓。吉米又轉而攻擊艾麗遜的母親,用惡毒的話咒罵她,氣得兩個婦女毫無辦法。這時,有電話找吉米。他走了以后,海倫娜明確告訴艾麗遜,必須馬上擺脫吉米,立刻回家。兩人正要出門上教堂,吉米回來了。原來休的母親病得奄奄一息,很希望見見吉米夫婦。吉米在電話上答應了,回來勸艾麗遜一起去。但是,艾麗遜對此毫無興趣,她和海倫娜一同走了,留下了吉米一個人。
艾麗遜的父親雷德芬上校接到了艾麗遜的電報。第二天晚上,他來到了吉米家。海倫娜幫助艾麗遜整理好東西,父女二人連夜走了。臨走時,艾麗遜給吉米寫了一封信,請克里弗轉交。但是克里弗不愿意看到別人精神受折磨,又叫海倫娜轉交。吉米回來讀了信,氣得大罵艾麗遜。海倫娜聽不下去,就尖刻地指責吉米不近人情,只顧自己,不管妻子,并告訴他艾麗遜已經懷孕。吉米卻辯解說,他之所以生氣,主要是因為艾麗遜對休的母親不尊敬,缺乏起碼的同情心。海倫娜聽了吉米的狡辯,又愛又恨,走上前去打了他一個耳光。正當吉米發呆的時候,她卻撲上去,狂熱地吻起他來。
幾個月后的一個星期天晚上,吉米和克里弗又坐在沙發上讀報。吉米又只讀了一小會兒就煩躁地將報紙扔下,然后去向克里弗尋釁。克里弗先是不理睬,后來終于忍不住了,又和他扭打一通,兩人在地板上滾來滾去。經過這一通發泄后,吉米平靜下來了。克里弗走后,海倫娜撲向吉米,她一邊溫柔地傾吐愛情,一邊狂吻吉米。正當兩人甜言蜜語之際,門口突然出現了艾麗遜。她全身被雨淋得透濕,披散著頭發,臉色蒼白,十分疲倦。面對這個場面,三個人都驚愕了,吉米趕快走了出去。
艾麗遜與海倫娜畢竟是老朋友,吉米走了以后,她們和好了,開始探討起吉米這一類人來。她們認為只有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時候才適合吉米他們的生存,可惜他們這群憤怒的青年錯生在20世紀中期的英國。想到這些,艾麗遜不由得對吉米又愛又恨。她想起自己在娘家待的幾個月,雖然每天強迫自己不去想吉米,但心中卻時時在惦念著他,最終她還是跑了回來。在她身上已經沒有多少資產階級小姐味兒了。海倫娜看到艾麗遜這種情況,便對她說,自己雖然也很愛吉米,但是她不愿嘗到在這兒混下去的痛苦,非走不可。這時吉米走了進來。他對兩個女人的談話和決定毫不理會。海倫娜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臨走時,吉米看著她,冷漠地說:“人們誰也不能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包括愛情中的痛苦,你絕不可能舒舒服服地陷在里面,而不弄臟自己的雙手。”海倫娜終于走了。這時吉米又轉而責備艾麗遜冷酷,對休的母親去世泰然處之。他又大談他們初戀時在花前月下的戀情。這使艾麗遜十分感動,哭著向吉米承認錯誤:“我錯了!我錯了!我不愿意變成一個毫無心肝的人,我也不愿意變成一個圣者。我愿意變得無可救藥,我愿意變成一個道德敗壞的無用的人!”于是兩人破涕為笑,又緊緊摟抱在一起。
三幕劇《憤怒的回顧》的作者奧斯本是英國當代著名劇作家。1956年本劇轟動了英國劇壇,而奧斯本本人也因此被看作50年代英國文學新流派“憤怒的青年”的帶頭人。
作品介紹
約翰·奧斯本(John Osborne, 1929—1994),英國劇作家。出生于倫敦郊區富勒姆,奧斯本的童年是在貧窮和疾病的痛苦中度過的。他沒有接受完整的中學教育,后來也一直靠自學讀完大學學業。先后在商業雜志謀事,又擔任過小演員的教師,1948年轉而演戲,也擔任導演。他在劇團時,即開始與人合作寫劇本。直到1956年,《憤怒的回顧》在倫敦皇家劇院首次公演,奧斯本才一夜之間成為倫敦劇界紅得發紫的人物。
《憤怒的回顧》很快從倫敦搬向歐洲主要城市以及大洋彼岸的紐約等地的舞臺。奧斯本也因此被看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英國文學新流派“憤怒的青年”的領袖。從此他幾乎是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他對當代英國的批判,還體現在《賣藝人》和《蘇伊士運河西岸》等作品中,另外還創作有《路德》和《湯姆·瓊斯》等劇本。
《憤怒的回顧》主人公吉米出生工人家庭,靠自學獲得知識。他對周圍社會的虛偽性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又找不到知音來分擔他的郁悶和痛苦,因而感到孤獨。他極端憎惡他所在的那個冷酷的社會、無聊的生活和偽善的人們,可惜他并沒有去尋找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辦法,轉而憤世嫉俗,甚至絕望,使這個有才智的知識分子只能單槍匹馬向整個世界發出響亮的強烈的抗議。
《憤怒的回顧》表現了整整一代人積承起來的不滿情緒,寫出了戰后青年對社會、人生探索的步子,它使英國戲劇從描寫上層社會的客廳轉向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從而掀起了英國戲劇改革的新浪潮,由此產生了一代新的劇作家,如品特、威斯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