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口
祿口街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東南部,在江寧區人民政府南約二十公里處。今日的祿口作為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聞名于世,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即坐落于此,寧溧、寧高、湯銅等公路在此交會,南京地鐵S1號線目前的終點站也設在祿口。
祿口是南京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山水交融,土肥物美,素稱『魚米之鄉』。在東頭倉、三甲村、管家邊皆發現有周代土墩墓,可知古鎮之開發史應追溯至先秦。民間傳聞,稱古鎮最初僅有一戶六口之家,故稱『六口』。核諸舊志,此說不確。祿口交通區位自古優越,舊稱『路口』——古代南京至蘇、浙、閩的大路(宋稱南驛道)在此與令水(河)呈十字形交會,由此漸漸商賈輻輳,路邊成市,遂名路口市。
富饒的物產、發達的交通,造就了祿口數百年來的繁華。長期以來,祿(路)口一直是江寧東南部最大的農副業、手工業產品集散中心之一。南唐時,路口為都城外二十個固定市墟之一。宋代在路口附近的驛路上設置有『路口鋪』,以傳遞公文。據元《至正金陵新志》引《戚氏志》稱,路口市當時亦名路橋市,蓋以大路和令橋得名。明代的路口因地處溧水、秣陵兩稅關的中間地帶,兩地間的貨物需在此中轉,故而沿路商肆櫛比,車馬轔轔,沿河大小攤販市場,人流如織,市面繁榮興旺,是當時江寧縣市稅收繳最多的集鎮之一。至清代,『路口』雅化為『祿口』,并置祿口鎮,隸屬江寧葛仙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祿口先后屬于江寧縣第四區、祿口區。一九五七年撤區置鄉,一九五八年改為人民公社,一九八二年復改為鄉,一九八九年置鎮。二〇〇〇年,銅山鎮并入祿口,轄境因之擴大一倍。至二〇〇六年設祿口街道。新世紀以來,祿口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省新型示范小城鎮、南京市實施『三城九鎮』戰略第一鎮。往日車轂輻輳之『路口』,仍然延續著千年來繁忙的姿態。

作為交通樞紐的祿口
祿口既是交通商貿大鎮,亦為文風盎然之地。古代的祿口,受道教文化影響頗深,漢末三國時,道家名士葛玄的故鄉就在鎮郊。清初鎮內興建的茅亭廟,為南京地區著名道教廟宇之一,惜今已不存,其遺址列為市級文保單位。另外,境內曹村、山陰村,至今還保留著王羲之族居的遺址。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T2航站樓
鏈接:南京機場沿革概況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在臨時大總統孫文的親自指定下,民國政府在小營演武廳舊址建立小營機場,是為南京境內的第一座飛機場。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小營機場廢棄,于明故宮遺址建設機場,其后明故宮機場曾經歷三次擴建。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四月,國民政府在大校場機場建立了首個航空學校,三年后辟為軍民合用機場。抗戰前,大校場被定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
一九五六年七月,明故宮機場廢棄,民航遷往大校場機場。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正式開工。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南京民航搬至祿口機場,大校場機場保留為軍用機場。
二〇一四年七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成啟用,規模居華東第二。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日,空軍南京新機場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

千年古鎮——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