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律管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律管簡稱律,是以管的發音來調校音高的標準器。對于音樂來說,確定標準音高之后就要制作出相應的標準器。古人用弦樂器計算音高,但由于琴弦很容易受到環境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導致聲音失準,因此發音穩定的管樂器便成了最常用的標準器。

律管的一端為吹口,另一端為開口,中間無音孔,從吹口向內吹氣便發出聲音。律管一套通常由12根管組成,一管一音。制作材料包括竹、銅、玉等。《呂氏春秋》將律管的發明歸功于黃帝時代的伶倫,但這只是個傳說。

管樂器在吹奏時通過管內空氣柱的振動發聲,振動頻率取決于空氣柱的長短。但麻煩的是,開口管樂器有個特點,管中振動的空氣柱的有效長度略大于管長。這就造成了一個技術難點:如果簡單地像弦樂器那樣按嚴格的數學比例安排律管的長度,吹出的聲音就會失準。因此必須做出相應調整,這叫作“管口校正”。

管口校正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改變律管長度和改變律管內徑。兩種方法古人都有嘗試。西晉的荀勖采用前一種方法,創制了豎吹六孔笛,計算出了完全正確的管口校正數值。與荀勖幾乎同時代的孟康可能是第一個想出后一種方法的人,他給出了律管長度與內徑的具體比例,但在當時影響不大。直到北宋才有胡瑗與阮逸再次用孟康的方法進行管口校正。

此后,明代的朱載堉在發明十二平均律的同時,還專門制造了“倍律”“正律”和“半律”3組共36根律管。這些管的長度與平均律弦長一致,而內徑則以的公比依次縮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白山市| 昌宁县| 安仁县| 田林县| 柳江县| 玉田县| 巢湖市| 广东省| 平度市| 文山县| 治多县| 车致| 兴和县| 阿鲁科尔沁旗| 桃源县| 凤凰县| 武宣县| 淮阳县| 韶关市| 黄龙县| 肃北| 青田县| 南汇区| 大港区| 郓城县| 莎车县| 阳西县| 高台县| 丽江市| 桃源县| 鄢陵县| 临漳县| 营山县| 于田县| 呼和浩特市| 平邑县| 孟村| 仙桃市| 安康市|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