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應知的古代科技常識
- 陳丹陽編著
- 548字
- 2020-08-25 16:41:42
14 為什么唱歌跑調叫作“五音不全”?
生活中人們經常稱唱歌跑調的人為“五音不全”,這里面的“五音”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五音也叫五聲,即“宮、商、角、徵、羽”,是我國古代的五個音級,它們之間的關系類似現在簡譜的1(do)2(re)3(mi)5(sol)6(la)。
我們知道,樂音的音高是由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兩個相差八度的音(比如中音do和高音do)的頻率正好相差一倍。對于弦樂器來說,在粗細和松緊程度一定的情況下,發音的音高與弦長直接相關,中音do的弦長是高音do弦長的兩倍。弦樂器的這種特點最方便用于樂音的計算。先秦典籍《管子·地員》就詳細記載了五音的計算方法。
假設現在有一根長度為1的琴弦,我們把它的音高定為宮音,將其弦長乘以二再三等分,此時長度為4/3的琴弦發徵音,長度為2/3的琴弦發商音。將發商音的琴弦長度再乘以4/3,即得到長度為8/9的琴弦,發羽音。最后將發羽音的琴弦長度乘以2/3,即得到長度為16/27的琴弦,發角音。
用三分損益法生成五音
這種方法由于不斷將琴弦長度乘以2/3或4/3,就叫作“三分損益法”,減一分為“損”,增一分為“益”。運用它得到的五音在演奏時非常悅耳,后來人們又在五音的基礎上加上變宮(相當于si)和變徵(相當于#fa)兩個音,稱為七音或七聲。
此外古人還賦予了五音特別的社會意義,將其與五行、五方和四季對應起來,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