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德)阿圖爾·叔本華
- 1689字
- 2020-08-24 15:56:37
§ 1
“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一個真理,是對于任何一個生活著和認識著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過只有人能夠將它納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識罷了。并且,要是人真的這樣做了,那么,在他那兒就出現了哲學的思考。于是,他就會清楚而確切地明白,他不認識什么太陽,什么地球,而永遠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見太陽;永遠只是手,是手感觸著地球;就會明白圍繞著他的這世界只是作為表象而存在著的;也就是說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對一個其他事物的,一個進行“表象者”的關系來說的。這個進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如果有一真理可以先驗地說將出來,那就是這一真理了;因為這真理就是一切可能的、可想得到的經驗所同具的那一形式的陳述。它比一切,比時間、空間、因果性等更為普遍,因為所有這些都要以這一真理為前提。我們既已把這些形式注14都認作根據律的一些特殊構成形態,如果其中每一形式只是對一特殊類型的表象有效,那么,與此相反,客體和主體的分立則是所有那些類型的共同形式??腕w主體分立是這樣一個形式:任何一個表象,不論是哪一種,抽象的或直觀的,純粹的或經驗的,都只有在這一共同形式下,根本才有可能,才可想象。因此,再沒有一個比這更確切,更不依賴其他真理,更不需要一個證明的真理了;即是說:對于“認識”而存在著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主體相關聯著的客體,直觀者的直觀;一句話,都只是表象。當然,這里所說的對于現在,也對于任何過去,任何將來,對于最遠的和近的都有效;因為這里所說的對于時間和空間本身就有效;而又只有在時間、空間中,所有這些〔過去、現在、未來、遠和近〕才能區別出來。一切一切,凡已屬于和能屬于這世界的一切,都無可避免地帶有以主體為條件〔的性質〕,并且也僅僅只是為主體而存在。世界即是表象。
這個真理絕不新穎。它已包含在笛卡兒所從出發的懷疑論觀點中。不過貝克萊是斷然把它說出來的第一人;盡管他那哲學的其余部分站不住腳,在這一點上,他卻為哲學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档率紫纫粋€缺點就是對這一命題的忽略,這在本書附錄中將有詳盡的交代。與此相反,吠檀多哲學注15被認為是毗耶舍的作品,這里所談的基本原理在那里就已作為根本命題出現了;因此印度智者們很早就認識這一真理了。威廉·瓊斯注16在他最近《論亞洲哲學》(《亞洲研究》,第四卷第164頁)一文中為此作了證,他說:“吠檀多學派的基本教義不在于否認物質的存在,不在否認它的堅實性、不可入性、廣延的形狀(否認這些,將意味著瘋狂),而是在于糾正世俗對于物質的觀念,在于主張物質沒有獨立于心的知覺以外的本質,主張存在和可知覺性是可以互相換用的術語?!边@些話已充分地表出了經驗的實在性和先驗的觀念性兩者的共存。
在這第一篇里,我們只從上述的這一方面,即僅僅是作為表象的一面來考察這世界。至于這一考察,雖無損于其為真理,究竟是片面的,從而也是由于某種任意的抽象作用引出來的,它宣告了每一個人內心的矛盾,他帶著這一矛盾去假定這世界只是他的表象,另一方面他又再也不能擺脫這一假定。不過這一考察的片面性就會從下一篇得到補充,由另一真理得到補充。這一真理,可不如我們這里所從出發的那一個,是那么直接明確的,而是只有通過更深入的探討,更艱難的抽象和“別異綜同”的功夫才能達到的。它必然是很嚴肅的,對于每一個人縱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要加以鄭重考慮的。這另一真理就是每人,他自己也能說并且必須說的:“世界是我的意志?!?/p>
在作這個補充之前,也就是在這第一篇里,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考察世界的這一面,即我們所從出發的一面,“可知性”的一面;因此,也必須毫無抵觸心情地將當前現成的客體,甚至自己的身體(我們就要進一步談到這點)都僅僅作為表象看,并且也僅僅稱之為表象。我們希望往后每一個人都會確切明白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只僅僅是撇開了意志;而意志就是單獨構成世界另外那一面的東西;因為這世界的一面自始至終是表象,正如另一面自始至終是意志。至于說有一種實在,并不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方面,而是一個自在的客體(康德的“自在之物”可惜也不知不覺的蛻化為這樣的客體),那是夢囈中的怪物;而承認這種怪物就會是哲學里引人誤入迷途的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