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蘇沈良方》的養生思想
(一)《蘇沈良方》的養生觀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重視順應自然變化規律,“道法自然”即是要效法自然,適陰陽寒暑變化。蘇軾借吳子野論養生,談到養生重在“和”與“安”。“和”者,人與自然相和,順應自然,更在一個度的適應,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寒暑的變化在至微至妙之中,所謂“微之至,和之極也”,緩慢的變化是自然給予人的一種恩惠,人之所以能適應自然,正是因為自然在細微的變化之中。道家重視思想清靜,心無雜念。“和”與“安”也對應了“外”與“內”,外即自然四時變化,在外要順應;內即思想情志變化,在內要調節情志,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安”字強調的不僅僅是調暢情志,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正確地認識事物,不受外界所干擾,即使有大的變動也不畏懼。如胎息法、辟谷法、調息法、丹藥法等等,都是以道家養生方法為主,以及蘇軾想得道成仙的想法,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一者是中醫思想本就受道家影響深遠,醫道不分家,有許多中醫學家本身就是道家重要人物,他們也在運用中醫來救死扶傷,解除百姓的痛苦。二者是道家思想影響深遠,道教是本土教派,源遠流長,人們生活中都會受到道家思想影響,在流傳過程當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養生思想和方法,能夠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被大眾所接受。
(二)《蘇沈良方》的養生觀受佛家思想影響
佛家思想主張修煉自身,超脫世俗。書中運用了許多佛家用語,“隨緣放曠”。“勝解”乃佛家養生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即于所緣之境決定印證許可,而不可移轉也。若于境猶豫,勝解全無。“無所除”佛家語,意為專心休養,無所奢求,則精神平和。“圓明”佛家語,即圓滿明覺。《養生偈》即是以佛家偈詞的形式,論述練功養生的方法和效果。可見,蘇軾對佛家思想有深入研究,無形之中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將佛家養生運用到實踐當中,“凡學者,當觀妄除愛,自粗及細,念念不忘,會作一日,得無所除”,辟除不良嗜好,時時修行自我,終有所收益。佛家養生思想眾多,書中雖然不能一一言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應該多學習佛家的一些養生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在現代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對生活的鋪張浪費和思想意識,都是值得反省和警戒的。
(三)《蘇沈良方》的養生觀受儒家思想影響
儒家思想講仁、義、禮、智、信,而“仁者壽”,即指道德崇高,懷有仁愛之心,胸懷寬廣的人容易長壽。儒家特別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在養生中的作用,主張突出個人養德的主動性,來達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認為這是人們得以長壽的基本要素。《蘇沈良方》之所以立著就是為了濟世,通過撿驗方,重實踐,篩選出好的藥物方劑和養生方法來給人們,每到一地就造福一方,所以他們都具有仁者之心,是儒家思想的本質體現。正如《蘇沈內翰良方序》中所言:“若醫術一事,滯者使之通,臥者使之起,瘠者使之充,昏者使之爽,秘者使之開,憂子者,泰父母反側之心,痛夫者,開妻妾顰戚之思,鬼門轉其足,生宅復其魂,推廣仁民之道,端在于是,此坡老之隱抱。”仁心是每個醫者所必須具有的高尚品質,也是養生者必須具有的情懷。在儒家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寬大胸襟,不得志時,要堅守本心,修身養性,博聞強識;顯達時,就要負起重任,造福天下。蘇軾也是按照這個要求做到了儒家的崇高情操,仕途顯赫則謀福天下,仕途不順則獨善其身。正是有了儒家思想的影響才有了《蘇沈良方》獨特的養生觀,且在書中都可以體現儒家的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鲜城| 南华县| 西畴县| 兖州市| 大新县| 民权县| 宜章县| 泸州市| 叶城县| 马尔康县| 乌什县| 丹东市| 双江| 靖江市| 涞源县| 贡嘎县| 南川市| 黑龙江省| 梅河口市| 三门县| 阿坝| 疏附县| 乐昌市| 镇远县| 定日县| 泰兴市| 沭阳县| 台山市| 通化市| 龙口市| 桂林市| 灵武市| 柏乡县| 镇坪县| 新安县| 潢川县| 兴业县| 玉屏| 治多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