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傷救治培訓
- 張連陽 白祥軍 張茂
- 1361字
- 2020-08-26 17:44:14
付小兵院士序

2007年原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傷害預防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傷害約2億人次,死亡70多萬人,約占死亡總人數的9%,居死因第5位。21世紀以來“9·11”恐怖襲擊、“5·12”汶川地震等大型災難都凸顯了創傷救治的重要性,為在突發事件中的傷員提供第一時間的有效創傷處理措施至關重要,美國外科學會創傷分會的“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TLS)、國際初級創傷救治委員會的“初級創傷救治培訓”(PTC)等項目為創傷救治規范化培訓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本。有鑒于此,2015年5月在中國醫師協會第一屆創傷外科醫師年會期間,我與中國醫師協會領導討論建立適合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培訓項目,并交由張連陽、白祥軍和張茂教授牽頭負責,在很高興今天能看到“中國創傷救治培訓”(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CTCT)已經成為我國創傷救治培訓的第一品牌。
我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論輕技能的頑疾,多數項目屬國際新進展類,技能培訓類型項目明顯偏少。ATLS、PTC原樣照搬可能出現南橘北枳,如ATLS強調全天候提供CT檢查,但在我國基層醫院難以實現。從教學對象看,ATLS強調其是針對平時較少參與救治嚴重創傷的醫生;PTC則主要針對麻醉、急診、院前急救、護理等專業人員,沒有納入創傷緊急救治的主導者——外科醫師。而我國的創傷救治主戰場在基層醫院,廣大基層醫院創傷患者和創傷手術分別占全院的8.46%~12.02%和15.91%~41.86%,創傷救治涉及幾乎所有醫院和醫院的多數科室,由于創傷外科、急診外科不是各級醫院的必建學科,本科教育階段的醫學生、任職教育階段的住院醫規范化培訓等都較少涉及創傷救治。針對我國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尤其是創傷外科、急診外科及其他外科醫師,開展CTCT,有助于規范其在創傷救治中的行為,更具效益。
CTCT項目是根據創傷緊急救治循證醫學原則與最新進展制定,目的是規范醫護人員在交通事故、工程事故及自然災難等導致的各種創傷緊急救治中的行為,使得經過培訓的人員能獨立有效地評估和處置多發傷等嚴重創傷患者。共設計了理論授課、操作教學、電視教學和討論教學等4種教學形式。內容豐富,緊密貼近臨床實際,學習互動性強,并有課前座談、課前測試、課后測試、課后座談和測試討論等環節,確保了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和高水準的培訓效果。
自2016年7月在西寧啟動以來,兩年內CTCT進展迅速,已舉辦58期,培訓學員3 600余名,極大地推動了國內各地創傷人才隊伍建設,在各地已經顯現出明顯效果。現在CTCT專家委員會出版了這部CTCT的專用教材,該手冊由豐富經驗的CTCT講師撰寫,內容按照CTCT授課課程分章,與教學PPT密切相聯系,文字凝練。特別將相關章節內容的關鍵點、CTCT提倡的做法和中國亟待改進之處等作為知識點列出,將CTCT課前座談、課前或課后測試、典型病案討論中學員常見的錯誤等作為問題列出,為學習及記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由于各醫院和學員地域、經濟、醫療、教育、文化等差異較大,可以預期CTCT項目推廣存在各種困難。希望CTCT能充分依托各地醫療、教學、社會和行政等資源,努力成為醫學生的入門課程,或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教育等常態化任職培訓中,實現“訓練如實戰,實戰如訓練”的目標,提高救治人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推進創傷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我國各地各級醫療機構應對災難救援等挑戰的能力,為增加創傷患者的安全系數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博導
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
二〇一八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