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老又嶄新的手法醫學流派

21世紀的手法醫學流派,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中醫傳統的手法技術如雨后春筍般不斷被發掘、發現,歐美成熟的手法技術也一窩蜂地涌入中國大陸。美式、歐式、泰式、日式、韓式,正骨手法、理筋手法、點穴手法、筋膜手法、血管手法、神經手法、關節松動手法、淋巴手法、皮膚手法、顱骨手法,股關節矯正術、骨盆壓揉法、定向正骨、經筋療法、牽引下正骨、脊柱微調手法……琳瑯滿目,門類繁多。
手法醫學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與臨床實踐體系,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改良改造、發展完善與系統性創新等不同層次。
上述業內常見的各家手法,大多為古法或舶來之法的繼承,以及一法一術、一病一心得之局部的改良改造之作,改頭換面者亦屢見不鮮。能夠稱得上手法理法的系統性創新、獨立成就一個手法學派或門類的,實為少見。這不僅需要獨特的理論與特征獨到、成系統又與眾不同的手法技術,更要在臨床上有著明確的作用機制、廣泛的適用范圍并有獨特療效,同時還能經得起重復性檢驗的要求。

實現骨傷病因理論的重大突破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系統性指出“骨結構立體移位”病因理論,明確提出“骨移位相關疾病”(“筋骨結構生物力學紊亂相關疾病”)的概念,并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總結出一系列與筋骨力學結構紊亂相對應的病因與診治規律,以及“辨構論治”臨床模式。這些規律,廣泛涉及骨關節退行性疾病、脊柱相關疾病、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等系列疾病譜中的絕大多數疾病。
正是因為確立了以“骨結構立體移位”為代表的筋骨結構力學紊亂病因理論,使得《醫宗金鑒》之“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這句名言開始在局部區域成為當下的臨證現實。

為恢復中醫正骨技術體系的完整提供支持

現存于中醫體系中的正骨手法,基本上是以治療骨折(接骨)、脫臼(上骱)的手法為主,而對于非骨折類的、以整復全身各骨結構病理性移位為主要目標的手法,無論是理論還是具體的手法技術,自古及今,系統、全面的記載與研究并不多見。
1991年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正骨學》(第2版)有著當代“正骨學”的代表性定義:“正骨學是研究防治骨折和關節脫位的一門科學。”這一定義僅涵蓋了骨折和關節脫位的正骨整復內容,完全沒有對臨床諸多疾病,尤其是骨傷專科以外其他專科疾病筋骨紊亂病因的認知,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筋骨紊亂正骨整復技術內容。
近年來,學界對骨移位整復體系的認識逐漸提高,也已將部分骨移位整復理論與技術內容新增到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推拿學》之中。然而,以審癥求因的宗旨而言,學界對骨移位病因、“骨移位相關疾病”及其整復技術體系的重視依舊嚴重不足,體系建設力量薄弱。
手法理法的拓展,必須要以一定的手法能力為條件,如同顯微鏡這一特殊工具于微生物學者的作用一般。如果沒有顯微鏡的發明,微生物研究就無從談起。這是科學技術探索與進步的工具性意義。
僅以本書所介紹的主體內容而言,“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可以說是尤其重視手法整復骨結構病理性移位(筋骨力學結構紊亂)的中醫正骨流派。本流派所探索、總結的有關理論與技術方法,雖然有著鮮明的柔性技術特點,但并沒有超越《醫宗金鑒》“正骨八法”范疇,其在當下臨床上的運用,廣泛涉及非骨折類筋骨力學結構紊亂相關疾病,并取得顯著療效。

經得起臨床療效的重復檢驗

從單純的文化理念推衍而來的創新技術,通常在實用需要時便會表現出先天性的弱不禁風。“東方柔性正骨療法”不然,它從臨床實踐中走來,卻隨身飄散著濃郁的道家人文風韻。“東方柔性正骨療法”歷經數以十萬計人次的臨床反復驗證,手法獨特,高度安全舒適,療效卓著。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對臨床常見頸肩腰臀腿痛等肌肉骨骼疾患的病因病機認知是客觀的,憑借的認知“工具”也是獨特的。正因為如此,才每每能夠應手取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在創建過程中的每一個發現、每一個進步、對每一個現象及規律的總結,都是在臨床上完成的。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在理法上東、西匯通,在柔性正骨原理上完全可以得到生物力學及黏彈性材料科學原理的支持,在疾病辨構上也與現代醫學認知有著良好的相容性并完全接軌。“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在臨床上所取得的每一個療效,都具有明確的指導理論,經得起臨床重復驗證。

全面提升手法技術能力

1.滿足適應人群廣泛性的需求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突破了徒手正骨療法因年齡、體質和病情等因素而導致其適用范圍有限的禁區,使老幼孕弱病殘等各類人群都能夠依其病癥的適應性而采用柔性正骨療法。
尤其是作為骨關節退行性疾病主體患病人群的老年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柔性正骨療法的有效治療。這不僅是老年患者的福音,更是骨傷手法醫師夢寐以求的技術能力,極大地滿足了正骨療法適應疾病譜的擴大與患者群無盲區的臨床現實需要。
2.技術本身的能力與品質提升
“東方柔性正骨”對于正骨技術本身能力與品質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觀念轉變:由快速、剛性的技術向講求謀略的、和諧的柔性技術方向轉變。
●視野拓展與適應證范圍擴大:由針對病灶局部的“錯骨縫”診療向筋骨結構所提供、維系的全身結構空間與所有臟腑組織力學關系方向發展,不僅立足于以“錯骨縫”與周圍神經局部卡壓為主要病理變化的骨傷專科,更將正骨療法的視野拓展到全身各系統所在空間力學環境異常的內外婦兒等全科相關疑難疾病。
●已病與未病同治:在整復導致癥狀發生的紊亂的筋骨結構的同時,由于系統性整復規劃,使得力學結構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異常,但尚未引發相關癥狀的筋骨結構也得到有效控制與改善,進而達成整體與局部兼顧、標本兼治、已病與未病同治的診療效應。
●安全性保障的突破:輕柔、慢速的手法操作及過程的高度可控,將正骨療法的安全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靶向明確與療效保證:把握筋骨力學結構紊亂特點與癥狀表現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因果關系,同時與現代醫學辨病相結合,靶向明確,精細化診療,實現療效的快捷即時性與長期穩定性,并經得起重復性檢驗。
●技術品質:“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治療過程始終保持高度可接受度與舒適性。
由于“東方柔性正骨”技術能力的獨特表現,在經驗上逐步實現在慢速正骨過程中對目標骨結構及相關組織動靜狀態的精細化體會與觀察,因此,相關筋骨結構的異常力學變化可謂難逃“正骨法眼”。隨著臨床視野的拓展與技術操作的深入,隱藏較深的現象規律將逐漸被揭示,柔性正骨體系亦將不斷進步和完善。
3.滿足骨傷與手法醫者自身社會價值實現的需求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生命追求。“東方柔性正骨療法”不僅具有純綠色無副作用、高度安全、適應面廣泛、療效快捷穩定、隨手隨處即可治病救人的自然療法特色,更超越臨床常見正骨整復手段,克服常規正骨理法之不足,實現正骨人群無盲區的重大突破,深化臨床正骨療效并引導正骨技術向全科領域發展,有效協同解決其他專科疾病中的相關疑難病癥,為骨傷與手法醫師自我實現的需要提供了一條捷徑。
面對因患者年齡過大、或體質太弱、或結構狀態特殊等原因而使得其他正骨技術無法下手的正骨適應疾病,在過去的近10年中(“東方柔性正骨療法”自2010年開始傳入中國),許多學習并運用“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的骨傷手法從業者,不僅讓這些患者享受到柔性正骨的舒適治療過程,而且能夠獲得快捷穩定的治療效果。這些“東方柔性正骨療法”運用者們隨著自身正骨技藝的顯著提升,普遍贏得了患者與同行的贊譽。
在流派、療法林立的世界骨傷手法醫學大家庭中,“東方柔性正骨療法”以其古老又全新、合于古人又力圖超越古人的面貌,高歌猛進,吟嘯徐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延长县| 茶陵县| 镇雄县| 万山特区| 高州市| 云和县| 中山市| 敖汉旗| 汝阳县| 柞水县| 吉安市| 阿拉尔市| 株洲县| 郯城县| 南阳市| 合作市| 外汇| 施甸县| 崇州市| 扶绥县| 仁化县| 烟台市| 都安| 乐陵市| 太仓市| 珲春市| 承德县| 马鞍山市| 永嘉县| 永年县| 山东| 山东省| 罗城| 博罗县| 资兴市| 荣成市| 泸定县| 油尖旺区| 龙口市|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