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實用院前急救手冊作者名: 涂漢軍 劉菊英 肖敏本章字數: 2639字更新時間: 2020-08-27 16:33:33
第二章 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指各種原因所致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心搏驟停時心臟可能處于心室顫動狀態,也可以完全停止活動。最常見的心搏驟停機制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其次為緩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靜止(ventricular asystole),較少見的為無脈性電活動(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心搏驟停后患者即出現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停止,經及時、有效的心肺腦復蘇,部分患者可能成功存活并完全康復。
一、病情評估
1.資料收集
(1)環境與現場特點:
家中或室內發現的意識喪失,如中毒、低血糖等;公共場所突發的意識障礙多為急驟發病者,如腦出血、阿-斯綜合征等;是否有外傷史:注意有無頭部外傷史及可能發生頭部外傷的現場;患者周圍的情況:藥瓶、藥片、農藥等應收集檢驗,注意嘔吐物的氣味。
(2)起病情況與患病時間:
當時患者的狀態(休息、吃飯、運動、受傷)、心搏驟停時是否被目擊、心搏驟停發生的時間。
(3)主要癥狀及進展特點:
意識障礙發生時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先后順序。對于呼吸先停止或氣道阻塞的患者及時暢通氣道,可以預防心搏驟停。心搏一旦停止,血液循環即停止,20~30秒后呼吸停止,生命器官內儲存的氧在4~6分鐘內耗竭,復蘇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4)伴隨癥狀或體征:
觀察或詢問發病時有無嘔吐、抽搐、尿便異常等,以及這些癥狀與發生意識障礙的先后順序。
(5)診療經過:
第一目擊者開始心肺復蘇的時間及持續的時間,急救人員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發病初始心電圖的表現。
(6)心搏驟停的身心反應:
面色蒼白、雙側瞳孔散大、意識喪失、呼吸停止、脈搏未捫及、心音消失、大小便失禁、全身松軟等。
(7)既往健康狀況:
有無心臟、肺、腎臟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史,有無感染或岀血,有無冠心病或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患者當前服用的藥物和過敏史等。
2.病情觀察
(1)心搏驟停的典型表現:
意識突然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觸摸不到頸、股動脈搏動),呼吸停止或嘆息樣呼吸并逐漸緩慢,繼而停止,面色蒼白或呈現青紫,雙側瞳孔散大。切忌反復聽診或尋找檢測儀器來判斷,以免延誤搶救時間。
(2)心搏驟停的類型:
心搏驟停時,心臟雖失去了泵血功能,但并非心臟和心電活動完全停止,根據心電圖的表現,心搏驟??杀憩F為心室顫動、心室靜止及無脈性電活動三種類型,大部分(80%~90%)成人突發非創傷性心搏驟停的最初心律失常為心室顫動。心室顫動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見的心電圖表現,也見于外科心臟手術后,是三種心搏驟停類型中復蘇成功率最高的一種。心室靜止多見于麻醉、外科手術、缺氧、酸中毒及休克等。無脈性電活動多為心肌嚴重損傷的結果,常為心室泵衰竭的終期表現,也可見于人工瓣膜急性功能不全、張力性氣胸和心包填塞時。
二、救治方法
1.救治原則
立即識別心搏驟停并啟動急救系統,盡早進行高質量心肺復蘇并快速除顫,同時積極采取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安全轉運到擁有心搏驟停后綜合治療系統的醫院或重癥監護病房。
2.具體措施
(1)確認現場是否存在威脅患者和急救人員安全的危險因素,如有盡可能排除,防止繼發意外發生。
(2)迅速檢查患者反應,如無反應且無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無呼吸或僅僅是喘息),立即啟動急救系統并行心肺復蘇術(具體操作方法見第十二章第一節)。
(3)心肺復蘇過程中觀察患者的自主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復。如搶救成功,協助患者頭偏向一側,盡早進行高級生命支持。
(4)建立靜脈通道:常選外周靜脈如肘靜脈,放置大號留置針(如18~20G),既方便補液給藥,又利于轉運且不妨礙心肺復蘇操作。液體首選平衡液,既可擴充血容量又可糾正酸中毒。
(5)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監測:以明確引起心搏驟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的類型,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救治措施。
(6)建立人工氣道以控制呼吸:可保證充分供氧和糾正低氧血癥,其中氣管插管是控制氣道最有效的方法,可直接與呼吸機連接后加壓給氧,滿足患者對氧的需求。
(7)藥物治療:可酌情選用以下藥物。
腎上腺素:適用于任何類型的心搏驟停患者的復蘇。首次劑量1mg靜脈注射,每隔3~5分鐘1次,可適量遞增(1mg、3mg、5mg)。
胺碘酮:對CPR、電除顫和血管加壓素無反應的VF/VT,可首選胺碘酮,初始劑量為300mg,靜脈注射,無效可加用150mg。
利多卡因:作為無胺碘酮的替代藥物。初始劑量為1~1.5mg/kg靜脈注射。如VF/VT持續,可給予額外劑量0.5~0.75mg/kg,每隔5~10分鐘靜脈推注一次,最大劑量為3mg/kg。
碳酸氫鈉:在心肺復蘇最初的15~20分鐘內應慎用碳酸氫鈉。出現以下情況時,考慮適當應用:心搏驟停時間在15分鐘以上,動脈血pH<7.2;心搏驟停前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或三環類抗抑郁藥過量。初始劑量為1mmol/kg靜脈滴注,以后根據血氣分析結果應用。
納洛酮:嗎啡受體拮抗劑,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有效拮抗內源性類嗎啡樣物質介導的各種效應,一般用0.4~0.8mg靜脈注射,必要時15~30分鐘重復1次,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或以0.4~0.8mg/h持續靜滴。
(8)電復律:某些心搏驟?;颊呖刹扇》峭诫姵澔蚓o急起搏技術進行復蘇。
(9)平穩安全轉運患者到擁有心搏驟停后綜合治療系統的醫院或重癥監護病房。途中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向家屬交待病情,并通知欲到達的醫院。
典型案例:患者男,72歲,離休干部。因反復心悸,胸悶10年余,加重2小時于1996年12月23日08:30呼叫120。
資料收集: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呼之不應,眼球固定凝視,面色蒼白,無呼吸及頸動脈搏動。家屬代訴反復心悸,胸悶10年余,加重2小時,10年前有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病史。
病情評估:患者意識喪失,無呼吸及大動脈搏動,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考慮發生心搏驟停。
救治方法:立即將患者平臥,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輔助人工呼吸,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腎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靜脈推注,病情無緩解,心電監護示心室顫動,予以200W非同步電擊除顫,心臟仍未復跳,患者開始四肢抽搐,瞳孔散大。繼續給予腎上腺素1mg靜推,并應用了呼吸興奮劑、升壓藥等,行三次電擊除顫。08:47心臟復跳,心電示波心率72次/分,心音弱,09:52恢復呼吸和血壓,但仍無意識,隨即平穩運送醫院,途中血壓升至正常,四肢溫暖。入院后頭置冰帽,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4小時心電監護。于14:30患者恢復意識,拔除氣管導管,尿量增加,病情得到了控制。
思考題:
1.心搏驟停的典型表現有哪些?
2.心搏驟停的急救原則是什么?
小結:心搏驟?;颊叩脑呵凹本戎嘘P鍵是立即識別心搏驟停并啟動急救系統,盡早進行高質量心肺復蘇并快速除顫,同時積極采取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安全轉運到綜合性醫院或重癥監護病房。
(吳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