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兒科責任制整體護理常規作者名: 楊輝本章字數: 953字更新時間: 2020-08-27 16:31:54
第四節 新生兒黃疸
【定義】
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蓄積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
【疾病相關知識】
(一)流行病學
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
(二)臨床表現
1.生理性黃疸
生后2~3天內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2周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
2.病理性黃疸
黃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程度重;持續時間長;退而復現,結合膽紅素>26μmol/L。
(三)治療
病因治療,降低血清膽紅素,保護肝臟,保溫,供給營養,降低游離膽紅素如輸血漿、白蛋白等,糾正缺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
(四)預后
大多數黃疸預后好,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患兒可發生膽紅素腦病,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重者甚至死亡。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黃疸
注意皮膚黏膜、鞏膜的色澤,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估計血清膽紅素的近似值,評價進展情況。
2.神經系統
觀察意識、肌張力等,若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減退等,通知醫生,準備搶救。
3.喂養
觀察食欲、吸吮能力、哺乳量等。
4.排泄
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
【護理問題】
1.潛在并發癥:
膽紅素腦病。
2.知識缺乏(家長)
與家長缺乏黃疸的護理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觀察病情,注意皮膚黏膜、鞏膜的色澤,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喂養、排泄情況,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等。
2.耐心喂養,按需調整喂養方式,保證奶量攝入。
3.做好光照療法的護理。
4.遵醫囑使用藥物。
5.安排補液計劃,注意調節輸液速度。
【健康指導】
1.使家長了解病情,取得配合。
2.母乳性黃疸 可繼續母乳喂養,如吃母乳后仍出現黃疸,可改為隔次母乳喂養逐步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若黃疸嚴重,患兒一般情況差,可考慮暫停母乳喂養,黃疸消退后再恢復母乳喂養。
3.若為紅細胞G-6PD缺陷者,需要忌食蠶豆及其制品,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丸,并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溶血。
4.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后遺癥的出現,盡早康復治療。
5.新生兒照顧護理指導。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黃疸減輕或消退,無并發癥發生。
2.家長掌握黃疸相關知識,配合治療護理。
3.家長掌握新生兒照顧護理知識。
【急危重癥觀察與處理】
膽紅素腦病
1.表現
反應低下、肌張力下降、吸吮力減弱,嚴重者抽搐、角弓反張、發熱、呼吸不規則等。
2.處理
換血治療、光照療法、糾正貧血及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