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責任制整體護理常規
- 楊輝
- 3101字
- 2020-08-27 16:31:57
第六節 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肺炎,以3歲以下嬰幼兒最多見。起病急,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北方以冬、春季較多見,南方以夏季多見。低出生體重兒、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者均易感染此病,且病情嚴重,常遷延不愈,病死率較高。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患兒常伴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嘔吐等全身癥狀。重癥者除呼吸系統的癥狀及全身中毒癥狀加重外,尚伴有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功能障礙。本病預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年長兒肺炎并發癥較少,預后好,嬰幼兒病死率較高。先天性心臟病、營養不良、佝僂病、結核病、百日咳、麻疹患兒并發肺炎者其預后較差,重癥肺炎預后亦較差。
一、病毒性肺炎
【定義】
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病毒直接接觸或飛沫傳播,侵犯終末氣道及肺泡,引起炎性細胞浸潤、黏膜水腫、小氣道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肺不張、肺氣腫。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多見于2歲以內嬰幼兒,起病急驟,病死率較高。
2.臨床表現
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喘憋、發紺。
3.治療
抗病毒、對癥治療、改善缺氧癥狀。
4.康復
控制病毒感染,恢復正常呼吸功能。
5.預后
病程遷延、往往留有嚴重的肺功能損害。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發熱
多呈稽留熱,體溫在1~2天內可達到39℃以上,輕者持續7~10天,重者持續2~3周。
2.觀察咳嗽性質
劇烈咳嗽、頻咳或陣咳,伴有陣發性喘憋、呼吸困難以及發紺。
3.觀察精神狀態
注意煩躁不安有無加重,評估活動耐力情況。
4.監測生命體征
注意心率和節律的變化,記錄尿量。
【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
與肺部炎癥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呼吸道分泌物過多、黏稠,患兒體弱、無力排痰有關。
3.體溫過高
與肺部病毒感染有關。
4.活動無耐力
與感染和氧氣供求不平衡有關。
5.潛在并發癥 :
中毒性腦病。
6.營養失調:
低 于機體需要量 與攝入不足、消耗增加有關。
【護理措施】
1.環境與休息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通風換氣。囑患兒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2.氧療
氣促、發紺患兒應及早給予吸氧,以糾正低氧血癥。吸氧流量及濃度應嚴格按照醫囑執行,應定時檢查吸氧導管是否通暢及缺氧癥狀改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保持呼吸道通暢
根據病情采取相應體位,以利于肺擴張及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指導患兒進行有效咳嗽,協助患兒更換體位,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發熱護理
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及熱型,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
5.補充營養及水分
鼓勵患兒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易消化飲食,以保證營養供給。
6.密切觀察病情
觀察患兒呼吸、神志、面色、心率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健康指導】
1.指導患兒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帶患兒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3.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4.教會家長處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兒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無不適感。
2.患兒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經皮測血氧飽和度≥95%。
3.患兒顯示活動的耐受性增強,能保持安靜。
4.維持正常的營養狀態。
二、細菌性肺炎
【定義】
致病菌為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本病可原發于肺部,也可由其他部位感染的細菌經血行播散入肺。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多見于4歲以下小兒,以新生兒及嬰幼兒多見,在冬、春季節發病較多。
2.臨床表現
弛張熱、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嚴重者出現驚厥甚至休克。
3.治療
抗感染、對癥治療、改善缺氧癥狀。
4.康復
控制感染癥狀,恢復正常呼吸功能。
5.預后
預后較好。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發熱 多呈弛張熱,多數達38℃以上,伴有呼吸道感染癥狀。
2.觀察咳嗽性質,咳嗽頻繁、痰不易咳出,喉頭及氣管有痰鳴音,聽診肺部有濕啰音,注意觀察有無呼吸困難。
3.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性質、型態、深度有無改變。評估皮膚的顏色,發紺出現的情況。
4.監測生命體征 注意心率和節律的變化,觀察有無頸靜脈怒張、肝界增大、心音低鈍、心率增快等癥狀,記錄尿量。
【護理問題】
1.體溫升高
與呼吸道炎癥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咳嗽無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關。
3.氣體交換受損
與痰多、氣道內黏液堆積有關。
4.舒適改變
與咳嗽、呼吸窘迫有關。
5.心輸出量減少(合并心衰)
與心臟收縮力降低有關。
6.焦慮
與呼吸困難、陌生的治療過程和環境有關。
【護理措施】
(一)常規護理
1.保持病室整潔、空氣清新,促進空氣流通。保持室內溫度18~22℃,濕度60%左右。
2.體溫升高者應采用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有高熱驚厥史者應及早降溫,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3.鼓勵患兒多飲水,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4.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痰液。氣促、發紺患兒應及早給予吸氧,痰液黏稠可霧化。
5.盡量保持患兒安靜,調整適當臥位,以利于患兒休息。
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監測生命體征,必要時記錄24小時出入量,準備急救藥品和物品。
(二)專科護理
1.痰多不易咳出時應指導患兒進行有效咳嗽,協助翻身、拍背,定時更換體位。
2.注意觀察有無呼吸急促、鼻翼扇動、面色或口唇發紺、甚至出現三凹征等呼吸困難表現,遵醫囑給予吸氧,病情惡化時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3.合并心衰的患兒給予監測生命體征和尿量,注意用藥及時、準確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1)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注意觀察用藥前后心率的變化。
(2)應用利尿劑時記錄出入量,觀察有無低血鉀的發生。
(3)注意監測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的變化,做好搶救準備。
【健康指導】
1.宣傳預防肺炎的相關知識,防止感染蔓延,養成基本的衛生習慣。
2.冬春季節注意室內通風,避免帶小兒到公共場所。
3.指導家長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加強體育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
4.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5.按時預防接種。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氣道保持清潔,呼吸通暢。
2.患兒體溫維持正常。
3.患兒舒適感增強,能保持平靜狀態。
4.患兒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無并發癥的發生。
5.患兒能表達自己的感受,較少出現焦慮。
三、肺炎支原體肺炎
【定義】
由肺炎支原體所引起的肺部感染。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各年齡段的小兒均可發病,其中嬰幼兒的感染率可達25%~69%。
2.臨床表現
刺激性咳嗽為突出表現,發熱,熱程多為1~3周,肺部體征常不明顯。
3.治療
紅霉素治療有效。
4.康復
控制感染,消除炎癥,恢復呼吸正常功能。
5.預后
早期發現,對癥治療,預后較好。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發熱
熱型不定,熱程多為1~3周。
2.咳嗽
以刺激性干咳為主,少數患兒咯出黏稠痰,甚至帶血絲。
3.消化道癥狀
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瀉等。
4.呼吸困難
喘憋和雙肺哮鳴音突出,嬰幼兒多見。
【護理問題】
1.體溫升高
與呼吸道炎癥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咳嗽無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關。
3.氣體交換受損
與痰多、氣道內黏液堆積有關。
【護理措施】
1.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促進空氣流通,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
2.氣促、發紺患兒應及早給予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改善患兒缺氧癥狀。
3.體溫升高者應采用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有高熱驚厥史者應及早降溫,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4.鼓勵患兒多飲水,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易消化飲食,以保證營養供給。
5.密切觀察病情 觀察患兒呼吸、神志、面色、心率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健康指導】
1.向家長介紹患兒病情,講解疾病有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宣傳肺炎預防的相關知識,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定時通風。
3.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
4.教會家長拍背排痰的方法,教給患兒有效地咳嗽,講解排痰的意義,促使家長積極配合。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氣道通暢,無不適感。
2.患兒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能保持平靜狀態。
3.患兒顯示活動的耐受性增強,能表達自己的感受,較少出現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