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責任制整體護理常規
- 楊輝
- 999字
- 2020-08-27 16:31:56
第四節 毛細支氣管炎
【定義】
毛細支氣管炎是毛細支氣管的炎癥,是2歲以下嬰幼兒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我國北方多發生于冬季和初春,廣東、廣西則以春夏和夏秋多見。本病僅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發病高峰年齡為2~6個月,80%以上病例在1歲以內。發病率男女相似,但男嬰重癥較多。新生兒、早產兒癥狀不典型。病死率1%~3%。
2.臨床表現
喘憋和肺部哮鳴音為其突出表現。主要表現為下呼吸道梗阻癥狀,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呼氣相延長伴哮鳴。
3.治療
氧療、控制喘憋、病原治療及免疫療法。
4.康復
經對癥治療,呼吸道癥狀消失,呼吸功能正常。
5.預后
嬰兒期患毛細支氣管炎的患兒易于在患病后半年內反復哮喘,隨訪2~7年有50%發生哮喘。其發病危險因素為過敏體質、抗RSV-IgE、哮喘家族史、先天小氣道等。部分患兒的肺功能異常持續數月或數年。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呼吸,觀察呼吸節律、頻率,患兒呼吸淺而快,約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
2.觀察有無喘憋及吸氣三凹征等癥狀。
3.監測脈率,脈快而細,常達160~200次/分。
【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
與呼吸急促、喘鳴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毛細血管炎癥有關。
3.體溫過高
與病毒感染有關。
4.舒適的改變
與呼吸急促、喘鳴有關。
【護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
給予有效地止咳、排痰,對咳痰不暢、痰液黏稠的患兒應給予霧化吸入,拍背引流,以利于痰液咳出。
2.吸氧
應根據醫囑嚴格掌握氧流量、氧濃度,定期檢查氧氣導管是否通暢,密切觀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識、發紺等情況,隨時調整給氧濃度。
3.發熱的護理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有高熱驚厥史者應預防抽搐的發生,加床欄防墜床。對發熱患兒主要采取物理降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必要時靜脈補充足夠的水分。
4.飲食護理
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質飲食為主,多飲水,指導家屬準確添加輔食,并觀察消化吸收情況。
5.基礎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喂奶進食后多飲水,促進食欲,預防口腔炎,鵝口瘡。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檢查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預防壓瘡。
【健康指導】
1.增強營養,多進行戶外運動,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
2.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或過熱。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
3.積極預防佝僂病、營養不良、貧血和各種傳染病,按時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不適感減輕或無不適感。
2.患兒氣道保持通暢。
3.患兒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無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