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兒科責任制整體護理常規作者名: 楊輝本章字數: 1240字更新時間: 2020-08-27 16:31:56
第二節 急性感染性喉炎
【定義】
急性感染性喉炎為喉部黏膜急性彌漫性炎癥。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冬春季節發病較多,常見于嬰幼兒。
2.臨床表現
發熱,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喉鳴和三凹征。
3.治療
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感染,對癥治療,人工通氣。
4.康復
經積極治療后喉頭水腫減輕,恢復正常呼吸。
5.預后
患兒預后多良好;伴有Ⅲ~Ⅳ度喉梗阻者預后不佳。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發熱
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2.咳嗽
觀察咳嗽性質、痰量,有無吸氣性喉鳴及呼吸困難。
3.觀察和分析呼吸困難造成喉梗阻的程度
Ⅰ度:活動或哭鬧后出現喉鳴及吸氣性呼吸困難。
Ⅱ度:安靜時也有喉鳴音及吸氣性呼吸困難。
Ⅲ度:呼吸困難嚴重,缺氧、發紺,患兒常煩躁不安,極度躁動、頭面出汗、雙眼圓睜、驚恐萬狀。
Ⅳ度:極度衰竭,昏睡或昏迷,表面安靜、呼吸微弱,面色由發紺變成蒼白或灰白,三凹征不明顯。
【護理問題】
1.低效型呼吸型態
與喉頭水腫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
與喉梗阻有關。
3.體溫過高
與感染有關。
4.焦慮
與呼吸困難不能緩解有關。
【護理措施】
(一)常規護理
1.一般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清潔、舒適,溫濕度適宜,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日定時通風兩次,每次15~20分鐘,維持室內濕度在60%左右,有利于緩解喉痙攣,濕化氣道。
2.保持呼吸道通暢
臥床休息,給予頭高側臥位,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減少活動,嚴密觀察呼吸困難的表現,必要時給予吸氧,如發現喉梗阻應及時處理。
3.維持正常體溫、促進舒適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體溫超過38.5℃時應給予物理降溫。注意補充適當的水分和營養,供給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飲食。喂飯、喝水時避免患兒發生嗆咳。
4.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呼吸困難的程度,遵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減輕喉頭水腫,緩解呼吸困難癥狀。根據患兒三凹征、喉鳴、青紫及煩躁的表現來判斷其缺氧的程度。及時搶救喉梗阻,隨時備好急救物品和藥品,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以免因吸氣性呼吸困難而窒息致死。
(二)專科護理
1.保持患兒安靜,對有吸氣性呼吸困難的患兒應遵醫囑給予鎮靜劑。
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持續低流量吸氧。
3.監測患兒呼吸、心率,觀察精神狀態、神志、面色、胸廓起伏和三凹征等變化,發生Ⅲ度以上喉梗阻者要積極配合搶救,及早行氣管插管術,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健康指導】
1.為患兒家長講解本病的病因及易發生的后果,取得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2.盡量避免患兒哭鬧,注意調節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調節患兒舒適的臥位,避免刺激患兒,確保患兒安靜休息。
3.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鼓勵患兒多飲水。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喉頭水腫減輕,保持氣道通暢。
2.患兒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
3.患兒能保持平靜狀態,焦慮得到改善。
【急危重癥觀察與處理】
急性喉梗阻
1.表現
觀察有無吸氣性呼吸困難、吸氣期喉鳴、吸氣期軟組織凹陷、聲嘶等情況;重癥缺氧者可出現呼吸淺快、心率快、脈無力、面色蒼白、出汗、發紺,甚至窒息。
2.處理
(1)患兒取半臥位或平臥位,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2)準備搶救用物、藥物,準備行氣管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