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定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咽和咽部,簡稱“上感”。
【疾病相關知識】
(一)流行病學
全年都可發(fā)病,以冬春季節(jié)及氣候驟變時多見。而且,免疫力和年齡不同,反復感染的概率也不同,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
(二)臨床表現(xiàn)
1.年長兒以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主,嬰幼兒癥狀較重,以全身癥狀為主。
2.局部癥狀 鼻塞、流涕、噴嚏、咽部不適、干咳或聲音嘶啞。
3.全身癥狀 發(fā)熱、畏寒、頭痛、咳嗽、乏力、食欲減退、睡眠不安;咽部充血。
(三)治療
充分休息,對癥治療,控制感染,預防并發(fā)癥。
(四)康復
經(jīng)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免疫力較短,多為1~2個月。
(五)預后
飲食精神如常者預后多良好;精神萎靡、多睡或煩躁不安、面色蒼白者,應加警惕。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發(fā)熱
多為不規(guī)則熱,持續(xù)時間不等。
2.全身癥狀
頭痛、畏寒、乏力、食欲缺乏;常伴有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甚至高熱驚厥。
3.局部癥狀
主要是鼻咽部癥狀如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流淚、咽部不適、發(fā)癢、咽痛,亦可伴有聲音嘶啞。
【護理問題】
1.體溫過高
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2.舒適的改變
與咽痛、鼻塞等有關。
3.活動無耐力
與全身癥狀有關。
【護理措施】
(一)一般護理
注意休息,減少活動。做好呼吸道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應避免空氣對流。
1.發(fā)熱護理
發(fā)熱期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皮膚清潔,每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并準確記錄,如為超高熱或高熱驚厥史者須1~2小時測量一次,退熱處置1小時后復測體溫,并隨時注意有無新的癥狀和體征出現(xiàn),以防驚厥發(fā)生和體溫驟降。
2.促進舒適
保持室溫18~20℃,濕度50%~60%,以減少空氣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保持口腔鼻孔周圍的清潔,及時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以免影響呼吸。
3.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水分
給予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飲食,有呼吸困難者,應少食多餐,并供給充足水分。
(二)觀察病情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體溫、脈搏、呼吸、精神狀態(tài)及咳嗽的性質。
2.觀察有無皮疹、惡心、嘔吐、煩躁等,以早期發(fā)現(xiàn)某些傳染病的前驅癥狀,及時進行隔離。
3.觀察咽部充血、水腫、化膿情況,在疑有咽后壁膿腫時,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同時應警惕膿腫破潰后膿液流入氣管引起窒息。
4.對有可能發(fā)生驚厥的患兒應加強巡視,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床邊放置床欄,以防患兒墜床,備好急救物品和藥品。
(三)用藥護理
1.應用解熱劑后應注意多飲水,以防止大量出汗引起虛脫。
2.高熱驚厥患兒給予鎮(zhèn)靜劑時,應觀察止驚的效果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3.使用抗生素時,應注意有無過敏反應的發(fā)生。
【健康指導】
1.小兒的居室應寬敞、整潔、舒適、采光好,經(jīng)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指導家長合理喂養(yǎng)小兒,加強營養(yǎng),及時添加輔食,保證攝入足量的蛋白質及維生素,保證營養(yǎng)均衡,糾正偏食。
3.鼓勵患兒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預防佝僂病的發(fā)生。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呼吸系統(tǒng)的抵抗力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4.在呼吸道感染的高發(fā)季節(jié),家長不宜帶小兒去公共場所。
5.在氣候驟變時,應及時為小兒增減衣服,既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不適感減輕或無不適感。
2.患兒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镇巴县| 娱乐| 花莲市| 梁河县| 佳木斯市| 珠海市| 昌图县| 佛坪县| 红安县| 长子县| 扎赉特旗| 太和县| 盐城市| 邹城市| 都江堰市| 盐山县| 泰顺县| 云浮市| 工布江达县| 临清市| 巴马| 古蔺县| 商都县| 丹棱县| 漳州市| 彭州市| 龙口市| 桂阳县| 绵阳市| 南京市| 佛学| 霍林郭勒市| 淄博市| 香河县| 鄢陵县| 定日县| 塔城市| 象山县| 宁夏|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