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節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

一、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定義】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是指細菌、病毒、支原體等都可引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體的侵入可發生在宮內、出生時及生后。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是新生兒常見病,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圍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約為5%~20%。
2.臨床表現
發熱或體溫不升、反應差、哭聲弱、拒奶、吐奶、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不規則、發紺甚至出現點頭樣呼吸或呼吸暫停等。
3.治療
針對病因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暢。對癥支持如氧療、保暖、合理喂養等。
4.預后
大多數肺炎預后良好,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等。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體溫
發熱或體溫不升。
2.呼吸系統
呼吸淺促、呼吸不規則、口吐白沫等。
3.缺氧征
發紺、鼻翼扇動、三凹征等。
4.一般情況
反應差、哭聲弱、拒奶等。
5.重癥
點頭樣呼吸、呼吸暫停、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等。
【護理問題】
1.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患兒咳嗽反射差及無力排痰有關。
2.氣體交換受損
與肺部炎癥有關。
3.體溫調節無效
與感染后機體免疫反應有關。
4.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攝入困難、消耗增加有關。
5.潛在并發癥心力衰竭
與嚴重缺氧、酸中毒有關。
【護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可行霧化吸入,定時翻身拍背。
2.合理用氧
監測血氧,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氧方式,使動脈血PaO 2維持在60~80mmHg,病情嚴重者可給予正壓呼吸。
3.維持體溫正常
體溫過高時給予打開包被、溫水浴、冷水袋或調節環境溫度來降溫,體溫過低時給予保暖。
4.保證能量及水分的供給
少量多餐,細心喂養,喂奶時防止窒息。
5.觀察病情
注意患兒的反應,呼吸、心率、肝臟腫大等變化,當合并心力衰竭時做好鎮靜、強心、利尿,吸氧,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補液量。當患兒出現急促、呼吸困難、發紺明顯加重時,警惕合并氣胸或縱隔氣腫,應做好穿刺準備。
【健康指導】
1.向家長介紹疾病知識,使其配合治療。
2.介紹霧化吸入的注意事項及翻身拍背的方法。
3.講解肺炎患兒喂養的注意事項,避免窒息。
4.避免去公共場所及與有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接觸。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呼吸道通暢。
2.患兒缺氧及呼吸困難癥狀逐漸減輕或消失,呼吸平穩。
3.患兒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4.患兒無心力衰竭發生。
【急危重癥觀察與處理】
呼吸衰竭
1.表現
呼吸困難、點頭樣呼吸或呼吸暫停,三凹征,發紺,煩躁,心率改變等。
2.處理
氣管插管,正壓輔助呼吸。
二、新生兒臍炎
【定義】
新生兒臍炎是指與臍帶相連組織的感染。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是新生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2.臨床表現
臍輪與臍周皮膚紅腫,伴膿性分泌物。嚴重者可有惡臭味并向周圍組織擴散,如經血液侵入可引起腹膜炎或敗血癥。
3.治療
處理局部病灶,全身抗感染治療。
4.預后
大多數臍炎預后良好。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臍部癥狀
一般為臍輪與臍周皮膚紅腫,伴少量膿性分泌物。
2.重癥
嚴重者臍部與臍周明顯紅腫、發硬,膿性分泌物較多,伴有臭味,炎癥向周圍組織擴散形成蜂窩織炎,細菌經臍動脈入侵引起敗血癥、腹膜炎等。
【護理問題】
1.皮膚完整性受損
與臍部感染有關。
2.潛在并發癥:
敗血癥。
【護理措施】
1.臍部護理
臍殘端用75%乙醇溶液消毒,不需要包扎,但要保持干燥,避免尿液及水浸濕。局部有感染時,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后以碘伏涂抹。
2.預防感染
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臍部。沐浴時避免浸濕臍部,洗完澡后立即消毒臍部。
【健康指導】
1.向家長介紹臍部護理的方法,使其配合治療。
2.告知家長接觸患兒時注意洗手,勤換尿布。
3.經常保持臍部清潔干燥,避免尿液污染臍部。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皮膚恢復完整性。
2.患兒無并發癥發生。
3.家長掌握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
【急危重癥觀察與處理】
敗血癥
1.表現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體溫異常、哭聲弱、黃疸加重等。
2.處理
足量、足療程抗生素治療,對癥支持治療。
三、新生兒敗血癥
【定義】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細菌侵入血循環并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其發生率占活產兒的1‰~10‰,病死率為13%~50%。
2.臨床表現
無特征性表現。一般表現為反應差、嗜睡、體溫不穩定、不吃、不哭、不動、體重不增,面色欠佳,出現病理性黃疸,呼吸異常。少數嚴重者很快發展為循環衰竭、呼吸衰竭、DIC及中毒性腸麻痹、酸堿平衡紊亂等。
3.治療
及時選用合理的抗生素,處理局部病灶,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
4.預后
病死率為13%~50%。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早期癥狀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哭聲弱、體溫異常等。
2.病情發展
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動、面色欠佳、呼吸異常、黃疸延遲等。
3.重癥
有2/3的新生兒敗血癥可發展為化膿性腦膜炎。
【護理問題】
1.體溫調節無效
與感染有關。
2.皮膚完整性受損
與局部感染有關。
3.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吸吮無力、食欲缺乏及攝入不足有關。
4.潛在并發癥:
腦膜炎。
【護理措施】
1.消除局部感染灶
及時處理臍炎、鵝口瘡、膿皰疹、皮膚破損等。
2.維持體溫穩定
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給予保暖或降溫措施。
3.有效控制感染
遵醫囑保證抗生素的正確輸注,并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
4.保證營養的供給
細心喂養,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或靜脈補充能量和水分,必要時輸注丙種球蛋白、鮮血或血漿等提高機體抵抗力。
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當患兒出現前囟飽滿、嘔吐、尖叫、兩眼凝視或抽搐時,提示有化膿性腦膜炎的可能;當患兒面色青灰、有出血點、四肢厥冷、脈搏細速、皮膚發花、尿量減少、血壓下降時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或DIC,應立即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健康指導】
1.指導家長合理喂養。
2.家長學會正確護理患兒。
3.保持皮膚清潔,學會臍部護理的方法。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皮膚恢復完整性。
2.患兒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3.患兒無并發癥發生。
4.患兒每日獲得足夠的水分和能量。
四、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定義】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是由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引起的感染。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我國是CMV感染的高發地區,孕婦抗體陽性率高達95%左右。
2.臨床表現
早產、宮內發育遲緩、黃疸、肝脾大、肝功能損害、血小板減少、貧血等。
3.治療
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
4.預后
輕型或亞臨床型預后良好,新生兒期出現癥狀者約25%死亡。母孕20周前感染者應終止妊娠。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皮膚黏膜
黃疸、皮膚瘀斑。
2.消化系統
肝脾大、肝功能損害。
3.血液系統
血小板減少、貧血。
4.呼吸系統
CMV肺炎、間質性肺炎。
5.重癥
DIC、肝功能衰竭或繼發嚴重細菌感染等。
【護理問題】
1.焦慮
與患兒病情及治療時間長有關。
2.潛在并發癥:
核黃疸、藥物副作用。
3.知識缺乏
與家長缺乏疾病相關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心理支持
與家長溝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增強家長配合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
2.觀察病情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光照治療的患兒做好光療的護理。
3.用藥護理
由于療程長,注意保護血管,密切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指導】
1.向家長介紹疾病知識,使其配合治療。
2.母乳排毒時,建議放棄母乳喂養,做好喂養指導。
3.用藥指導:講解本病的用藥知識,及藥物的副作用。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無并發癥發生。
2.家長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并能配合治療。
3.家長掌握新生兒照顧護理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噶尔县| 县级市| 宜章县| 双鸭山市| 溧水县| 巴青县| 珠海市| 扎鲁特旗| 嘉荫县| 和硕县| 古丈县| 黔江区| 商水县| 达日县| 阿鲁科尔沁旗| 方山县| 滨海县| 大新县| 疏勒县| 原平市| 颍上县| 泊头市| 阿瓦提县| 定陶县| 荆门市| 湖北省| 奎屯市| 积石山| 宜春市| 商城县| 上虞市| 札达县| 西乌珠穆沁旗| 望城县| 玛曲县| 拜城县| 永登县| 木里| 运城市|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