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秉宜治療肛瘺經驗傳承與創新
- 谷云飛
- 851字
- 2020-08-31 20:00:58
(三) 支管和膿腔
MRI另一重要意義在于它能準確發現和定位肛瘺的支管和殘余膿腔。支管和殘腔在T2加權和STIR序列中表現為原發主管周邊存在的高信號結構,靜脈應用對照劑會導致局部信號增強。最常見的支管形態是經括約肌肛瘺,主管穿過外括約肌進入肛管,支管進入坐骨直腸窩頂端。MRI對提肛肌上方的支管更加重要,這些支管不僅難以發現,處理也極為困難。對于復發性肛瘺和克羅恩肛瘺而言,運用MRI診斷復雜性的支管和殘留膿腔就更為重要。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應用三腔兩囊管進行改造,去除胃囊,留食管囊,遠端結扎(圖3-8),經導管食管囊內注入80~100ml生理鹽水,從而通過水囊的擴張來擴張直腸中下段。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掃描,相控陣列線圈(phased-array coli),層厚4cm,無間隔,分別做橫截位、矢狀位(部分患者加冠狀位掃描),其中T1加權像應用自回旋波序列,T2加權像應用短時翻轉恢復序列,T2加權像并進行壓脂。檢查時直腸腔內放置自制改良后的三腔管,取仰臥位進行掃描,軸位切片與肛管垂直,冠狀位和矢狀位切片與肛管直腸軸線平行。影像學分析包括肛瘺內口、主管及存在支管和膿腔。28例患者應用改良三腔管成功插管,肛管直腸擴張充分,掃描獲得圖像良好,其中25例診斷為復雜性肛瘺進行手術治療,1例診斷為骶前囊腫行經骶尾部骶前囊腫切除術,2例診斷為直腸周圍占位性病變,局部活檢為黏液腺癌。28例患者磁共振診斷結果與手術后診斷結果均一致。25例肛瘺患者中,術前指診確定主管的準確率為76%,磁共振檢查確定了全部的肛瘺主管,且與手術結果一致。術前指診支管的準確率為57.9%,磁共振檢查確定支管或膿腔準確率為94.7%。與麻醉下探查比較,術前指診時確定了內口的準確率為48%,磁共振檢查確定內口的準確率為84%。本研究結果證實了磁共振對復雜性瘺管的術前Park分類與手術結果一致,為手術提供了理想的解剖學依據,證實磁共振對肛瘺內口診斷的準確率和對主管、支管和膿腔的準確率明顯優于術前直腸指診的檢出率。與Holzer等報道磁共振體線圈檢測內口的準確率為75%比較,提示在直腸腔內放置水囊有助于提高對內口的診斷。

圖3-8 三腔兩囊管改造的直腸腔內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