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杏林40年臨證手記
  • 舒鴻飛
  • 1251字
  • 2020-08-31 19:56:46

十、清理腸道方治療慢性結腸炎

【專方來源】
印會河.論清理腸道方[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3,5(4): 22-23
【藥物組成】
條黃芩、赤白芍各15g,丹皮、桃仁各10g,生苡仁、冬瓜子(打)、敗醬草、馬齒莧各30g。(沈殿禮文有杏仁10g)
【功效主治】
清熱燥濕、涼血活血。主治泄瀉不爽,腹痛,便后不盡感。西醫學之慢性結腸炎或結腸潰瘍。
【驗證病例】
例1:張某,女,35歲,1999年9月27日初診。訴腹部疼痛,大便泄瀉,一日數次,便中黏垢甚多,滯下難行,且便后每有不盡之感。病已年余,經內科診為慢性結腸炎,并經結腸鏡證實,唯服中西藥乏效。此次復發已近半月,除上述癥狀外,伴倦怠納差,視其舌苔薄黃而膩,脈之弦數。此乃濕熱蘊結于腸道,擬清熱燥濕,涼血行血,處印會河教授清理腸道原方加柴胡、枳殼各10g。10月5日復診,訴腹痛已減輕,腹瀉次數已有所減少,且飲食增加。守方再進。10月25日訴,前后服藥21劑,腹已不痛,大便每日一次,呈條狀,飲食已正常。經隨訪,迄今未發。
例2:馬某,女,51歲,2006年5月12日就診。訴病已3月余,小腹脹滿,伴大便一日數次,量少,便意不盡,時夾黏液,肛門墜脹,舌黯紅無苔,脈沉細。處以清理腸道方5劑。6月6日訴,藥后病愈。
【驗證體會】
1.抓主癥 本方只要抓住濕漬腸道見泄瀉,伴大便黏垢不爽,舌苔黃膩即可。或經結腸鏡檢查證實為慢性結腸炎或結腸潰瘍者,即可運用本方。
2.本方特點 酌古證今,衷中參西。此方系由《金匱要略》大黃牡丹皮湯變化而來,該方是治療腸癰的主要方劑之一。方中黃芩既能以苦燥濕,又能以寒清熱;既能清肺以解大腸之熱,又能燥濕以去大腸之滯。赤芍偏于行血涼血,而白芍偏于養血斂陰,同用之,則行血而不傷陰,養血而不滯。因而本方用以治療結腸炎癥而出現的熱象與痛癥,特別是“行血則便膿自愈”,有現實意義。丹皮活血、涼血,西醫學認為其能消腫抗炎。桃仁、薏苡仁、冬瓜子開利肺與大腸,行瘀血、排膿毒,此數藥均能治大腸之炎癥屬瘀停熱結者。而本病之病位在大腸,其炎癥腫痛及部分帶瘡面之潰瘍,與腸癰、肺癰有近似之處,故移用來治療慢性結腸炎、結腸潰瘍。敗醬草乃《金匱要略》中治腸癰之薏苡附子敗醬散組成藥物之一,此藥清熱解毒,特別對大腸已成膿之腫瘍有較好的作用,故也移用來治結腸炎癥。馬齒莧清熱解毒,民間單方以此一味作湯,治療痢疾,經西醫學證實,其治療菌痢效果良好。痢疾桿菌腐蝕腸壁,乃是引起結腸炎的因素之一。結腸潰瘍多為細菌性痢疾的后遺癥。總之,本方將繼承古籍遺產、吸取民間單方與接受西醫學知識結合了起來,這是其臨床療效較好的原因所在。泄瀉用桃仁、杏仁等脂類滑腸之藥,有通因通用之意。
3.沈殿禮報道,借清理腸道方的清理腸道作用,通大便則給邪以出路,用來治療蕁麻疹2例,療效滿意 。因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里,蕁麻疹見于皮毛,恰是體內失調的外在表現。借清理腸道方的清垢通腸、宣肺理氣之功,表病治里,上下兼顧,是機體自身調節的結果。
4.加柴胡、枳殼 余在臨床運用中,常加柴胡、枳殼,與方中芍藥同用,寓四逆散之意。濕熱內蘊,必阻氣機,而泄瀉腹痛、大便不爽正是氣機失調的表現,四逆散疏肝理氣,有助于本方止瀉之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屯留县| 扬州市| 东乡县| 东乌| 航空| 阜康市| 扶风县| 阆中市| 梓潼县| 方城县| 依兰县| 墨竹工卡县| 邯郸市| 大关县| 襄樊市| 蓬莱市| 讷河市| 瓮安县| 长沙市| 徐州市| 永寿县| 刚察县| 赤壁市| 沧源| 京山县| 满城县| 芦山县| 平乡县| 潼南县| 巨鹿县| 无为县| 姜堰市| 布尔津县| 天门市| 彩票| 湖北省| 新平| 大兴区| 鄱阳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