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間質性肺炎
許伯堯,男,26歲。初診日期:1984年4月19日。
咳嗽、咯痰3個月有余,先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后經胸片確診肺間質感染,繼之抗生素與抗病毒藥聯合運用達2個月,又服用20余劑清肺解毒中藥,病情未見緩和,其咳聲頻頻,氣急喘息,痰白而黏,咽喉如有滯塞之物,面色發青,胸悶陣陣冷汗出,舌淡、苔白膩,脈浮滑。此寒涼過甚,痰飲郁結,肺氣上逆證,當用宣肺散痰結法,予射干麻黃湯加減。
處方:生麻黃9g,泡參30g,炙紫菀15g,制黃精15g,射干9g,細辛6g,前胡15g,山藥18g,石菖蒲12g,法夏15g,炙冬花12g,炙甘草9g,生姜5片。水煎服。
二診:服2劑,咳嗽稍緩,喘息略平,痰量反增多,但較易咯出,覺咽部、胸部滯塞感稍減,此肺氣得宣發,氣管已經舒暢,前方再服3劑。
三診:服藥共5日,咳喘平息,痰已漸少,咽中舒暢,睡眠安穩,病久覺精神不振,體力不足,有虛汗出,飲食較少,脈現虛弱,以補中益氣法善后。
【評按】
長期連續運用抗生素、抗病毒劑,以及清熱涼藥,必然損傷陽氣。
本例固然診斷間質性肺炎,然咳嗽、咯痰、喘息、咽滯并作,確系痰飲痞結,上逆犯肺之證。故以麻黃宣肺氣,射干開痰結,石菖蒲輔之;余藥除痰化氣,黃精、山藥收肺氣而固脾腎。如畏寒肢冷較為明顯,特別是痰清稀,大便寒泄,乃脾腎虛寒,臨床不少肺部感染,長期大量運用抗生素或清熱中藥者最為常見,恩權教授常用少量熟附子,配干姜于當用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