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疏風清熱法治療間質性肺炎
令狐前章,男,43歲。初診日期:2001年6月3日。
3個月前因患感冒,出現發熱,輕微咳嗽,清涕,咽痛,鼻塞,經治療1周后咽痛、鼻塞、清涕減輕,咳嗽加重,有少量白色泡沫痰,體溫38℃,血象基本正常。又用抗生素治療半個多月,咳嗽仍然不減,體溫仍為38℃,經2次胸片檢查,確診間質性肺炎,遂合用抗病毒藥靜脈滴注,住院20余天,癥狀毫無緩解,頻頻咳嗽不爽,仍僅有少量黏白痰,訴胸部緊滯氣急,神疲乏力,心煩口渴,咽干癢,小便黃,陣陣汗出,舌紅、苔薄黃,脈浮細數。證屬風熱入于肺絡,肺氣失于肅降,當疏風清肺。
處方:生麻黃9g,防風9g,杏仁15g,黃芩9g,鮮虎耳草100g,連翹9g,荊芥9g,鉤藤20g,苦參9g,生甘草15g,蟬衣9g,薄荷9g,地膚子15g,炒白芍15g,泡參30g。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二診:服藥3劑,咳嗽有所緩解,咯痰也減少,體溫37℃,覺胸部已較舒適,呼吸較為通暢,原方加山藥20g,繼服6劑。
三診:藥后咳嗽完全消失,體溫正常,精神體力漸已恢復,復查胸片示間質性感染已基本吸收。
【評按】
風邪與熱相糾合,可以深入肺絡。考間質性肺炎固然系病毒感染,其病理則與病毒之代謝物致過敏有密切關系。本案所用藥多能散風清熱,具輕揚之性,或與抗過敏有一定關系。
方中虎耳草微辛性寒,恩權教授曾用治蕁麻疹、急性腎炎等過敏性疾病有良效。用于間質性肺炎似也從抗過敏原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