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達(dá)原飲加減治療濕溫(病毒性感冒)

李忠永,男,42歲。會診日期:1992年5月16日。
半月前患者始感全身不適,寒熱往來,體溫高達(dá)39.8℃,而惡寒甚,入夜汗出而體溫略降,數(shù)小時(shí)后體溫復(fù)升,頭痛,脅痛,全身酸軟沉重,胸悶,惡心欲吐,食少納呆,大便秘結(jié),小便混濁。住院后靜脈注射大劑量青霉素、慶大霉素、甲硝唑等藥,仍然寒熱起伏,體溫未降。肝功能、腎功能、B超、胸片等檢查均正常,瘧原蟲陰性,肥達(dá)反應(yīng)(-),白細(xì)胞3400/mm 3,中性52%,淋巴45%,嗜酸性3%。
會診時(shí)癥見:寒熱往來,體溫39.2℃,神情煩悶,不欲言,脘痞納呆,惡心欲吐,肢體重倦,大便昨日已解,先硬后溏,小便黃少,舌邊黯紅,苔淡黃厚膩。
診斷:病毒性感冒(濕溫)。
辨證:濕熱相搏,邪阻少陽。
治法:清瀉少陽,和解利濕。
處方:黃芩9g,青蒿15g,竹茹9g,連翹12g,苡仁15g,滑石18g,黃連3g,竹葉9g。3劑。
5月19日二診:病情未緩解,體溫39.0℃,擁被而臥,心煩頭痛,腹脹欲嘔,懊 不能眠,莫名所苦,舌邊黯紅而胖,苔淡黃厚而垢濁,脈弦數(shù)。此穢濁甚,當(dāng)開達(dá)膜原,辟穢化濁,仿《溫疫論》達(dá)原飲。
柴胡15g,檳榔9g,草果6g,厚樸12g,石菖蒲9g,佩蘭9g,黃芩9g,連翹10g,茵陳18g。
5月21日三診:服1劑后,有微汗,體溫迅速降至37.5℃,身形輕松,已無惡寒,頭痛大減,脘痞略失,小便量增多。垢苔已退,脈稍緩。略減處方分量,2劑后體溫正常,諸癥皆失,唯覺胸脘稍悶,饑而不欲食,精神倦怠,舌淡、苔薄黃,脈緩。濕邪未盡,脾胃已虛,宜化濕和中法。
焦術(shù)9g,炒谷芽12g,蒼術(shù)9g,藿梗6g,扁豆花12g,黃連3g,甘草3g,炒苡仁12g。3劑。
未盡劑,胃口已開,飲食增進(jìn),體力漸復(fù)。
【評按】
本例病毒性感冒,證候較重,病程亦長。三仁湯、黃芩滑石湯、蒿芩清膽湯、甘露消毒丹、黃連溫膽湯等,均為清解少陽濕熱郁阻之良方。本例仿此類方而用之無效,因見舌苔垢膩厚濁已甚。用《溫疫論》達(dá)原飲,起效之迅速,實(shí)出乎意料。
達(dá)原飲主治,本為濕熱疫癘之邪,不經(jīng)表分,內(nèi)伏募原,其證惡寒甚而體溫高,邪阻經(jīng)脈肌肉,故頭身疼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其常態(tài),故胸脘痞悶而嘔惡。然辨證之要,在其舌苔厚膩濁垢甚或如積粉,此系穢濁濕熱遏伏募原之主證。凡見此類舌苔,用三仁一類非不對證,唯力量單薄,難以直搗募原濁邪之巢穴。若見高熱而用苦寒、甘寒清涼,必致冰伏遏邪,更非所宜。
本例加柴胡、連翹、茵陳以透郁熱,因穢濁甚,加菖蒲、佩蘭以助化濁之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合水县| 日土县| 济阳县| 米易县| 张掖市| 镇安县| 青阳县| 建水县| 镇安县| 沁源县| 安顺市| 德保县| 安宁市| 哈密市| 中阳县| 大洼县| 固原市| 监利县| 武胜县| 丰城市| 墨玉县| 乌鲁木齐县| 吴川市| 措美县| 昭平县| 双辽市| 义乌市| 东方市| 津南区| 龙山县| 泗阳县| 武清区| 神农架林区| 托克逊县| 时尚| 阿瓦提县| 上林县| 仙桃市| 吴桥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