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養陰和營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呂生,男,39歲。初診日期:1969年11月6日。
2年前腹痛、腹瀉赤白黏液樣便,偶有純血紫紅,行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17~19cm處充血糜爛水腫,有細微出血點,西醫治療3個多月未見效果,中醫清腸解毒、化滯除濕方藥亦無效驗,其病情時好時壞,3個月前服用附子理中湯類方,稀便逐漸減少,大便開始秘結難解,但仍排出較多紅色黏液,里急后重及腹痛更為明顯,反復入廁欲便而難行,數日或有硬結便排出,較之過去腹瀉稀便黏液更為痛苦。其面色青而泛紅,煩躁難安,常有低熱冷汗,下午2時以后身熱較為明顯,有時可達38℃,舌紅黯而干,燥黃苔,脈細弦微數。此熱盛傷陰之候,當滋陰清熱和營。
處方:白芍15g,天冬12g,當歸9g,白茅根15g,佛手12g,干姜6g,阿膠15g(烊化),麥冬12g,生地15g,海螵蛸15g,甘草12g。水煎,日分3服。
二診:服藥3劑后,大便較易解出,雖有較多干結如羊糞樣物,亦多黏液膿血,因里急后重有所減輕,病者略感輕松,心情已不甚煩躁。舌仍紅,苔仍黃干,脈仍細數,養陰法有效而無弊端,上方加烏梅12g,繼服10余劑。
三診:半月后來診,訴大便不干,成形,膿血黏液大為減少,腹痛基本消失,體溫已經正常,午后亦不覺熱,舌不甚紅,苔薄黃,脈細滑。二診方加干姜為12g,連服20余劑。
四診:黏液膿血、腹痛里急等癥消失,大便基本正常,乙狀結腸鏡檢查已無糜爛充血,仍有極少量出血點。
【評按】
潰瘍性結腸炎機制至今未明。多因脾虛不運,濕熱蘊結大腸,氣血凝滯成膿,故見腹痛腹瀉黏液膿血、里急后重等癥。本例陰虛瘀熱類型較為少見。因知急性小腸炎癥有陰虛津傷一類,而結腸炎痢證抑或有此一類證型,唯其病機更為復雜,陰虛之處,必有濕毒、血熱之膠結,以致腸壁之潰瘍、糜爛、出血。本例治方以二冬、生地養陰外,阿膠益養氣血,又可治敗瘡癰疽;烏賊骨能治腸風血痢之厥陰本病,又能除濕斂瘡;白芍斂陰緩中,可治大腸之癰毒;干姜散邪理結,能引諸藥入陰血之分,又能去惡養新,有陽長陰生之意,本例用之大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定襄县| 弥渡县| 陈巴尔虎旗| 民权县| 淅川县| 正定县| 云安县| 北安市| 呈贡县| 和林格尔县| 镇原县| 吉林市| 正安县| 宜兰市| 莱芜市| 大安市| 江安县| 铜川市| 天津市| 鸡泽县| 通化市| 虹口区| 新沂市| 锡林郭勒盟| 阳新县| 英德市| 枝江市| 阜宁县| 达尔| 宁武县| 宜兰市| 垣曲县| 贵南县| 峨眉山市| 咸丰县| 嘉峪关市| 鄂州市| 莎车县| 扬中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