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有拖延癥:99個戰勝拖延癥的小技巧
- 陳海濤
- 734字
- 2020-09-09 10:51:27
20.利用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由英國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在1958年提出的,它同墨菲定律、彼得原理一同被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發現。
帕金森經過研究發現,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來做,其所消耗的時間大不相同。他在所著的《決定命運經典:帕金森定律》一書中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老太太想給侄女寄明信片,她先用1個小時找銷售明信片的商店,又用1個小時選擇明信片。在回到家后,她用半個小時找侄女的地址,又用接下來的1個多小時寫賀詞,最后用20分鐘決定出去寄明信片是否帶雨傘。等到明信片寄出,大半天的時間過去了,老太太非常疲乏。
而同樣的事情如果交給一個手腳麻利的年輕人,可能他在上班途中只用幾分鐘的時間就順手做好了。
帕金森定律揭示:任何任務都會被拖延,直到所有可用時間被用完為止。人們習慣將手頭上任務的完成期限無限延長,只要還有時間,人們就會拖延下去,最終導致無法完成任務,或者即使完成了任務,結果也不能令人滿意。
例如,你今天計劃在下班前完成五件事,根據你的辦事效率,原本用4個小時就可以做完五件事,結果你卻磨洋工,直到下班前的最后一刻才完成最后一件事。事實是,你分配給任務的時間越充裕,你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少,你的工作效率就會越低。反之,你就會越努力,你的工作效率就會越高。
現在知道你為何會拖延了吧?很大概率是因為你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多,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為自己即將面對的任務分配科學合理的時間,盡可能地縮短任務完成時間,設定一個最后期限。
科學設定最后期限的前提是對自己以往任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總結,進而計算出磨洋工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將磨洋工的時間剔除后的時間,就是自己精準的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
寫下你可以縮短完成時間的五項任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