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閱讀的40個方法
- (美)黛碧·米勒
- 1322字
- 2020-11-21 18:49:45

方法8:用嘴巴閱讀,大聲朗讀
一年級學生每天早上到校后,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 每天閱讀兩本以上的書籍,可以獨立閱讀,也可在他人幫助下閱讀。
◎ 至少就其中一本書與其他同學或者小組進行討論。
◎ 多次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加深對它的理解。
◎ 要閱讀自己的作文,可間或閱讀同學的作文。
◎ 閱讀教室中的一些功能性信息(譬如,標志,指示牌,指導語等)。
從開學第一周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會讓孩子開始這樣的學習,不可思議吧!
幾周之后,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作為。不過,開始階段,在我們建立迷你課堂的程序、培養(yǎng)閱讀習慣、奠定學習基調(diào)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坐在桌子前。我則會利用這段時間和他們打招呼,簡單地聊幾句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另外還需要跟那些尚不適應孩子上學的家長寒暄幾句。我還會表揚一下孩子們(“這雙亮紅色的運動鞋很招人喜歡!”),幫助那些不會選書的學生。等人基本到齊之后,我就會開始播放音樂,孩子們聽到音樂聲就會到集合區(qū)處集合,共同分享閱讀,開始當天的朗讀和迷你課程。
這樣的上課日早晨,能夠營造出一種放松、熟悉、“很開心看到你”的和諧基調(diào)。
記住,關(guān)于朗讀,有一重要方法,即老師要大聲讀出孩子們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名字。此做法不僅會提升這本書的地位,也會提升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還會讓孩子們對于整本書有初步的了解。
通過朗讀,孩子們學習閱讀的熱情被激發(fā),口語表達更加豐富,也有了一個在已有知識和未知信息之間建立起聯(lián)想的機會。而對于教師而言,朗讀則可以有如下功效:
◎ 示范思維策略、流利閱讀與閱讀行為;
◎ 構(gòu)建不同類型文本的知識背景;
◎ 凝聚集體;
◎ 拓寬詞匯量;
◎ 與孩子分享我們對于閱讀和學習的熱愛之情。
現(xiàn)在,我終于知道了朗讀與討論所具有的效力;知道學生擁有自主的選擇權(quán)是多么重要;知道創(chuàng)造出一個目的明確、資源豐富、組織有序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是多么關(guān)鍵;也知道教師的態(tài)度與期望是多么具有影響力。
在我向孩子們朗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所做的絕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同時也是在展示自己對于閱讀和學習的喜愛與熱情;亦是在分享我的思考,并且邀請學生和我一起進行這個過程;更是在鼓勵、期待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也要像我一樣。我所傳達的信息十分明確:我喜愛閱讀,我知道你們也會喜歡閱讀,讓我告訴你們具體應該怎么做。
孩子們知道,我所做的要求絕對不會超過他們的能力水平。我希望他們獲得成功,所以我會提供恰到好處的建議。而且,因為孩子們信任我對于他們的了解程度,所以他們所作出的決定往往會讓我們雙方都喜出望外。成功會催生動機。
來參觀我教學過程的客人總會非常吃驚,他們不敢相信一群六歲、七歲、八歲的兒童竟然可以每天都連續(xù)閱讀四十五到五十分鐘。其實,只要孩子們知道他們要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起責任,只要他們對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有所見解,只要他們明確自身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所意義,他們就能夠堅持長時間地讀書。
孩子們還會互相激勵。他們會向彼此推薦圖書;在迷你課堂結(jié)束之后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學習;也可以共同在“想要學習如何讀一本新書嗎?”的約定上簽字。另外,如果說幾個學生決定共同閱讀一篇較為困難的文本,或者在朗讀之后共同重讀文本選段,又或者將當天的對話水平進一步加深,他們實際上也就為課堂中的思維與學習設(shè)定了全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