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學思想:他們如何啟示與指導你的生活
- (美)安德莉亞·博尼爾
- 882字
- 2020-11-21 20:10:50
前 言
Introduction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在他的劇作《禁閉》(No Exit)中寫道:“他人即地獄。”難得度一次假,游輪上卻摩肩接踵、擁擠異常,不免讓人覺得,薩特所言非虛。不過,他人其實也能營造出天堂。他人出現在我們生活的起起伏伏之中,不論是目睹令我們最為歡呼雀躍的喜悅,抑或見證我們最為困惑悲慘的痛苦,他們都為這個世界增加了深度。他人的存在不可或缺,但在我們眼中,他們卻時常顯得那樣難以理解。
是什么導致不同人的想法千差萬別?是什么讓我們產生了最深刻、最不可預測的情緒?大腦與心智、心智與身體之間存在什么差異?究竟什么是記憶?什么是愛?我們的感覺如何解碼日常生活中數以千計的圖像、聲音、氣味和味道,然后從中提取出意義呢?意識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為什么經常會去做出那些與自身利益不符的行為呢?DNA與我們所身處的環境,究竟哪個更為重要?
心理學之目的,就是要回答包括上述問題在內的不計其數的問題。事實上,其中某些問題,其實質是我們將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如何去尋找人生的意義,我們將什么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與關系。我們何以成為今日之我們,我們又為何做出某種行為——這些問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而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解答這些問題的工具。
筆者的書架上擺滿了心理學著作,數以百計的理論家、研究者以及作者都應在心理學的名人堂中占有一席之地,限于篇幅,無法一一列入本書,這讓我感到十分惋惜。但是讀者在本書中所能看到的內容,絕對都堪稱心理學經典,這些久負盛名的思想家,能夠最為充分地代表心理學領域,他們畢生奮斗所凝聚起來的智慧結晶,揭示出了人類心理的運作原理。
不論你是在讀書期間選修過基礎心理學課程,抑或心理學專業出身,你所閱讀的這本書,將讓你再次發現心理學是如何與你的生活緊密相連,讓你重新回想起那些曾讓你深夜臥談生命意義(以及你的室友是不是個自戀癖)的心理學家。即便你對心理學一竅不通,你或許也非常想知道自己和他人行為背后的原因何在。不論你來自哪個行業,如果你希望更加理解自己、理解周圍的人,如果你想探究心理學最重要的思想、最偉大的突破,以及它們如何啟示與指導你的生活。那么,本書正是你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