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 (美)卡爾·紐波特
- 3094字
- 2020-09-29 17:33:33
前言 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高的學習成效
朋友們總是奇怪為什么我從不呆在圖書館,而總是泡在學生中心搞社交,搞派對,或參加大型活動。他們說我“看起來好輕松”。
——安娜
這不是普通的學習指導手冊,與同類圖書不同,書中的任何建議皆非出自教師或自詡為學習技能專家的那些人之手。我敢保證在本書中你絕不會發現“康奈爾筆記法”(由康奈爾大學發展出來的一種筆記記錄方法——編注),也不會有什么思維路線圖,或是其他從辦公室或實驗室出爐的“最佳學習方法”,這些離我們學生的現實生活實在是太遠了。
本書所用的建議都是從我對一大批成績優異的學習高手的訪談中提煉而來。這些被采訪者主要是從美國優秀生聯誼會名錄上抽選的,他們皆來自于美國知名大學和學院,其中包括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達特茅斯、布朗、哥倫比亞、杜克、馬薩諸塞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斯基德莫爾學院。他們從小學、中學一步步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每次采訪,他們總是和我談到,在大學之前的學習經歷雖然漫長,但是快樂。為了尋求這快樂的根源,我都會要求他們細致描述使他們能夠快樂的學習習慣。問題從籠統到具體,如:你是如何克服拖沓的沖動的?你用什么技巧或方法來成功應對小測驗和考試?如果問卷顯示這一學生取得高分只是依賴于用功打磨,付出成倍時間,我就會扔掉問卷。唯一讓我感興趣的是那些能通過巧妙而有效的學習技巧提高分數的學生,而不是那些拉長時間,痛苦啃書本的學生。
我怎么會知道有這種學生呢?因為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根本不懂如何應付考試,同大多數學生一樣,我也認為,學習就是多看課堂筆記和作業。但是,這種簡單粗劣的學習方法最終只會延長學習時間,這經常會讓人痛苦不堪。盡管如此,大多數學生仍然倚仗著這種方法。最終,他們發現自己已成為通宵熬夜的常客,并因此對這些課程產生了抵觸情緒。苦下功夫而收效甚微,于是大家普遍認為,得高分,要么是天才,要么就得拼命用功。
我開始時,也抱有這種想法,但很快我發現這種死用功的方法靠不住。沒用多久我便相信,會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讓結果大相徑庭,如:我熬一整夜打造出來的文章只得了B-, 而慌慌張張,最后一刻臨陣磨槍,測驗結果竟會是A。經常感覺被閱讀任務拖著走,并且總是有新的閱讀任務、新的最后期限在前面等著我,無奈,只得加快速度,跌跌撞撞,趕在最后期限前完成。簡直是一團糟。可我環顧四周,所有的朋友都有相同的經歷,而且似乎沒人再想去質疑這種狀態。我可坐不住。對于不得不延長學習時間,痛苦用功,最后只得平均稍上的成績,我不滿意。我想出類拔萃,而且希望不必犧牲睡覺和社交時間就能達到我的目標。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這樣的目標簡直是遙不可及,毫無希望。我天性樂觀,也看到了目前的學習技巧令人遺憾的狀況,我堅信我能做得更好。
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反復試驗,力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我認為,一旦這些學習習慣完善起來,便會影響深遠。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的功課只有1門得了A-,其他35門都完完全全得了A,而且最令人驚訝的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大大減少了,這是因為學習策略改善了,所需要的學習時間就相應減少了。這樣到最后,在準備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我有時都得假裝要去圖書館,這是因為我的同學又要準備熬夜復習了,我不想打擊他們。
我的秘訣是什么?效率。事實很簡單,大多數學生不動腦筋,用蠻勁,學習方法毫無效率。考試來臨時,便被動復習。沒有適當的準備就去接受學習任務,只能費力勞神,毫無結果。不用多久,你會發現就連組織一些通順的句子都變得耗費時間,困難重重。相比而言,我想出的辦法簡單高效,可以比我的同學花更少的時間讀更多的材料。改掉了傻習慣,不再白花力氣,備考便從煩心雜事變成了目標明確的行動。
有一段時間,我甚至確信,發現巧妙學習方法的不會有第二個人。但是,哎,這種假設很快破滅了。事情發生在一年冬天,當時,我和其他30位同學去參加為我們加入全美優秀生聯誼會而舉行的慶祝儀式。可以說,這些同學在我們班平均成績最好。因此,我想,我整晚都要和一群書呆子呆在一起了。然而,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晚上,一踏進會議大廳的大門,我便怔住了,好多都是我社交時認識的同學。這些人在校園里頻繁露面,我都從來沒想到他們會是分數頂尖的學習高手。他們中間有雜志編輯,互助會成員,堅定的環境保護者。我是通過派對、校園俱樂部,以及我們各自的朋友互相認識的。他們大部分人身心健康,興趣廣泛,幽默動人,絕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成績斐然,占據精英階層的都是超級書呆子。那晚給我的震撼太大了:事實上,也許我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與眾不同,也許其他人也發現了同樣的秘訣,取得了學業成功。
好奇心驅使著我要去探個究竟,為什么這些表面普通的學生會如此優秀,我給聯誼會的所有伙伴發了調查表,要研究一下他們的學習習慣。大多數人很愿意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很快,我就證實了我的推測。很多人不僅使用自我獨創的學習策略,而且和我前幾年不斷完善的方法驚人的相似。
看過最初的調查反饋之后,我知道我被一個大工程吸引住了。在大多數學生辛苦啃書本的時候,卻不知身邊還存在著一個精英群,他們可以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高的成效。我想和這些啃書本的學生分享這些秘訣,于是這本書就應運而生了。很快我又把更多的問卷寄給全國各地更多的學習高手,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專業,這樣我收集到了足夠的反饋,我把這些意見進行了仔細的整理,使它們更好地呈現在本書中。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會看到那些令人吃驚的學習策略,本書提供了一些例子,以幫助你了解如何在不同情況下應用這些建議。你會學到:
- ● 如何管理時間?
- ● 如何克服拖延?
- ● 如何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 ● 如何整理學習資源?
- ● 如何有效記憶?
- ● 如何及時解決問題?
- ● 如何高效寫作?
記住,這些建議來自于真實的學生,而且是在現實課堂中通過反復試驗之后,精雕細鑿出來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區別于其他同類學習指導手冊的重要標志。
例如,有學者建議學生們每天早晨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許多天的日程設置中只有1個小時的娛樂時間,其他時間全部貢獻給了上課、吃飯和學習。給人的感覺是這些所謂的“專家”就沒有跟學生交流過。
另一位學習專家的建議同樣不切實際。這些建議是用來幫你記憶閱讀材料中的觀點的,如:“把觀點放入圖片或招貼畫中,用色彩強調”;“自己把材料表演出來,或在自己屋里玩段開心的角色扮演游戲”;“把材料創作成歌曲,來段說唱音樂”等等。
這些例子強調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在大多數現有的學習指南中,那些建議雖由“專家”所寫,但經常是不切實際的,是耗費時間的。《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本真正基于學生的經歷和經驗而寫的學習指南用書。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會發現獨創的策略,所有策略完全與每日學生生活的需求相適應。這些策略也許不會像“專家”設計的復雜方法那么細致,但卻很容易實施完成,也很有效。最棒的是,這些策略一經實施,便立顯成效。
記住:如果你發現哪條建議不適合你,這很正常。事實上,你應該預料到這一點。在本書中,我所采訪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門訣竅。你可以跟著這些建議來,卡住了,就重新試驗,用更好的方法取代不適合你的方法。如果新的方法可行,堅持下去;如果還是行不通,就用其他方法代替。要想提高成績而又不做書呆子,必須著眼于大局,首先培養起拒絕機械重復的復習習慣,然后開始靈活尋找最合適自己的一系列策略。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學校可以給我們多重經歷,分數只是其中之一。我希望這本書會幫助你毫無痛苦地征服這一經歷,這樣,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探索所有其他的經歷——結交朋友,追求理想。所有這些會讓你的學校生活變得充實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