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練習方法不對,越練越錯


我們總說“練習成就完美”,但是嚴格來說,練習成就的是恒定。練習可以幫你把一項技能掌握得滾瓜爛熟,但也可以讓你白花力氣,因為你所練就的可能是一套正確的方法,但也可能是錯誤的方法。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你身上的肌肉群和大腦神經回路會逐漸記住你一直重復的每一個動作細節,不斷的重復最終就會成為一種習慣——無論這習慣是好是壞。

如果你的球隊在場下一直練習錯誤的技能動作,那么他們就會把錯誤帶到賽場上。因此,練習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證參加練習的人能夠編譯成功密碼——他們的練習方法必須正確得當——不管他們練什么。這話聽上去似乎算不上什么新鮮的觀點,但在很多時候練習是在為失敗服務。這么說的理由不勝枚舉,但最有說服力的是以下兩條理由。第一,我們中幾乎沒有人會以高屋建瓴的眼光仔細觀察練習的過程,鑒別參與者有沒有在進行正確的練習;第二,我們會為練習者設置很多障礙,錯誤地以為增大練習的難度和增加失敗的概率,就可以刺激練習者學得更好,然而這只是在拔苗助長。我很快就會告訴你更多關于這兩個練習誤區的事情,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簡單地聊聊一個題外話——夸大失敗的作用。

你認識的熟人里肯定有人告訴過你這樣的故事。比如,你的盧叔叔回憶起當年學寫一份辯護狀(或騎單車,或跳舞,或給屋頂鋪上磚瓦),他一邊回憶一邊感慨:“我的天,你可不曉得我足足試了100次。前面99次都失敗了,不過從哪兒跌倒我就在哪兒爬起來,最后我成功了。”也許你的盧叔叔就像他說的那樣,每件事都學得不錯,那段百折不撓的奮斗歷程在他的記憶里變成了無價之寶——但不能僅僅因為盧叔叔用他那套方法學會了許多本領,就籠統地認為他的方法是最好、最高效的。為了學會這些技能,盧叔叔也許搭上了比使用正確方法多出10倍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勵志故事可以變成另一個版本,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他更加注重效率,那么他的成就將遠不止于此。

如果你的工作或期望就是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獲得成功,如果你需要訓練你的伙伴、你的隊員或下屬,使他們比別人做得更加出色(比如:評估投資現金流量,在公立學校教書育人,干凈利落地投出三分球),那么請記住,失敗不是拿來炫耀的資本。也許失敗可以塑造品質,錘煉韌性,但在學習技能方面,它的作用遠遠不及成功。

讓我們言歸正傳,進一步分析為什么說有的練習是在為失敗服務。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有效的練習要求系統地對練習者的成功率一直保持高度的關注?!澳阋趟麄?,直到把他們教會為止?!边@是伍頓的口頭禪,優秀的教師會經常檢驗學生們究竟學到了多少知識——這個過程被稱為“檢查吸收量”,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查一次。他們發現如果不主動調查學生究竟吸收和掌握了多少知識,那么這塊認知空缺就會越來越大,間隔時間越長,就越難把握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優秀教師經常會自問自答:“學生真的理解了嗎?對此,我真的有把握嗎?”對練習而言,有計劃有步驟地觀察練習者的練習狀態,確保他們掌握要領,并準確做到你努力教授的所有細節,這不僅需要檢查,而且還要根據練習效果來進行指導練習。練習者如果在某個動作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可以再來一遍。這個環節可以添加到練習的原始設定里(練習者回到起點,重新再來)或者安排在臨時的一對一的面談中(“查爾斯,咱們就站在這兒,把剛才那個動作再來幾遍”)。

檢查練習者的掌握程度時,你需要對失敗迅速做出反應,并積極地做出修正與補救。但是由于檢查評估的角度因人而異,所以就需要我們把受訓者的表現當成數據來進行分析。假如你在進行一次訓練,前三個人的動作都不正確,但是緊隨其后的第四個人卻做得非常標準,你也許會以偏概全地認為:“不錯,他們都已經學會了?!甭犐先ニ坪跤欣恚銉刃恼_的回應應該是:“唉,四個人里頭只有一個掌握了?!睋Q言之,第四個人正確的表現確實是個好消息,但它更應該引起你對前三個人的關注,而不能成為慶祝練習成功的理由。

在本章開頭時我們曾經描述過足球運動員用腳帶球的練習情況,球員們的動作不夠準確,因此他們繼續練習的結果就是把錯誤的動作練得越來越完美了。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練習流程的設計,它分散了教練和球員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暇關注球員身上是否閃現過成功的瞬間,教練也沒有辦法監測他們是否正確掌握了所有的動作要領。在這項訓練中,隊員要一氣呵成地完成五個不同的動作,這讓教練幾乎不可能有條不紊地采集有效數據,從而檢查每個隊員的掌握程度。隊員每一次轉身之后,就會出現一個新動作有待檢查:繃緊的腳踝、彎曲的膝蓋、腳尖離地等,這導致了教練不能有效檢測到隊員對于每個技能動作的掌握水平。動作繁復的專項訓練屏蔽了隊員失真的技能動作,增加了錯誤延續的可能性。

另一個導致失敗的原因就是教練總喜歡將練習的難度翻倍,讓學習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以此來刺激練習者練得更好。如果在后院里讓你的女兒擊球100次能使她成為一名不錯的擊球手,女兒目前只能勉強接住時速每小時40英里的投球,那么我們會想當然地以為,擊打時速每小時60英里的投球能讓她的水平提高得更快,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當投球的時速略略高于她目前的水平時,她可能有反應的時間對自己的動作進行微小的調整,這確實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她的技能水平。但是,如果投球的速度過快,那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球飛過,這非但不能幫助她合理有效地改善動作,反過來只會干擾、破壞她之前已經做得很標準的技能動作,為了擊打到球而疲于奔命,極有可能讓她形成一些不良的擊球習慣。

認知科學家丹尼爾·韋林漢姆在《為什么孩子不愛上學》一書中觀察到,當人們面對具有類似于稍微跳幾下就能夠到的果子那種挑戰性的問題時,進步得最快。如果任務難度的提高速度過快,那么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另外,韋林漢姆還注意到,人們喜歡在難度逐步遞增的環境下解決問題,這就意味著當他們知道自己學得不錯時,就會有足夠的積極性去接受挑戰。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失敗的代價會很慘重,也許練習者會因此半途而廢。除非有強大的意志力,否則沒有東西可以支撐他們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盧叔叔之所以對他前99次失敗的奮斗史記憶猶新,也許就是因為在他的一生中,唯有這一次他是堅持到底的。

最后,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什么是成功。雖然我們希望練習者在練習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能體驗到成功,但理想的成功率卻不是100%——如果真達到了100%,那就說明練習中設置的難度還不夠。我們希望有一個真實可信的高成功率,也就是練習者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都能正確到位地練習。如果練習者的錯誤層出不窮,那么就必須反省是否該讓這些錯誤繼續存在下去。也許是時候考慮重新設計練習過程,比如取消一些繁冗復雜的環節,暫時讓任務變得簡單一些,或者分解一組技能動作,讓練習者專注于其中之一,又或者放慢速度,讓練習者有足夠的時間去應對復雜的問題,之后再逐漸提速。

根據過往經驗,我們一般會采用以下目標來進行練習:你希望你的練習者能盡可能按照正確的示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如果他們做得不對,放慢速度,然后返回到初始任務。這樣做的必然結果就是,在盡可能按照標準示范完成最復雜的任務時,你的練習者可以接連不斷地體驗哪怕是不夠完美的成功。如果他們做得不準確,就取消復雜環節,等到他們完全掌握剩余的動作要領后,再添加其他的練習動作。


練習方法不對,越練越錯

  • 合理設計練習環節,以確保具有可信度的高成功率,如果練習環節難度較大,確保練習結束時練習者能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 隨時檢查練習者掌握技能的情況。如果練習環節過于復雜,練習者無法順利完成,則需暫時簡化練習過程,等到練習者正確掌握要領后,再加入復雜環節。
  • 在任何一個練習環節中,讓練習者盡可能按照正確的示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或者盡可能按照正確的示范處理最復雜的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乌拉特后旗| 屏南县| 大英县| 庐江县| 府谷县| 阜阳市| 兴业县| 鄂托克旗| 应城市| 仲巴县| 五家渠市| 静乐县| 永康市| 禹州市| 凤凰县| 镇江市| 将乐县| 汕头市| 苍山县| 崇阳县| 南充市| 五指山市| 同仁县| 贵州省| 镇安县| 鹤山市| 太和县| 鄯善县| 铜梁县| 鱼台县| 平武县| 宜兴市| 南投市| 涪陵区| 准格尔旗| 阿克| 营山县| 胶州市| 广平县|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