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發個人效能的五個選擇
- (美)科麗·科歌昂 亞當·美林 萊娜·林內
- 8003字
- 2020-09-25 17:10:49
前言 令人焦頭爛額的現代生活
飛機開始上下震動時,亞旺從睡夢中睜開了雙眼。他看了看四周,意識到這是飛機遇到了氣流……然后,他又熟睡了過去。
離飛機著陸還有一個小時,他一直努力想保持頭腦清醒,以便繼續他的工作,卻時而打盹,時而醒來。“我就不應該乘坐這班飛機,”他心里憤憤地說道,“我應該和卡麗莎一起待在家里。”幾個月前,他們剛剛結婚,正準備搬家,這次出行根本不在計劃之內。
時候真是不巧:為搬家,卡麗莎向公司請了假,他也一天到晚為此忙個不停,但恰在此時,他公司的一個大客戶需要緊急技術支持,而他則是公司里最合適的人選。“至少現在沒有人給我發短信,”他嘟囔道,“這是乘坐紅眼班機的優點之一。”
他蜷縮在擁擠的、悶熱的中間座位上,回想了最近一周發生的事情——危機一個接著一個。他在一個規模很小但發展很快的軟件開發公司工作,公司屬于行業領先者之一,他的日程安排特別滿。最近他又被指派為某團隊小組的組長,承擔的責任更大了,需要管理的人也更多了,不是銷售部有問題,就是開發部出狀況,他不得不做出很多決定!他的電子郵箱、即時通訊系統、手機短信都有一堆問題等著他回復,而這些問題似乎只有他自己能夠解決。生活就像這個中間的座位——擁擠不堪,而且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兩年之前接受這個工作時,他對公司及其前景充滿了期待。公司的軟件產品很時髦,所編程序也是他喜歡的。女友卡麗莎和他都對自己的工作比較滿意,他們開始構想找個地方安頓下來,過上真正的家庭生活。“但根據目前的情況,”他想,“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一起,根本無法組建一個家庭。”
卡麗莎的工作也特別忙。她做服裝零售生意,負責幾個精品服裝店。服裝店營業時間長,所以她常常早出晚歸,有時候即便回到家,還得忙于工作,譬如有員工打電話來請病假,她就要及時安排其他人員替班,甚或自己親自檢查庫存,等等。
當這些事情一股腦兒地涌入亞旺大腦時,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失望!“這種狀況何時才能結束?”他焦慮地想。
這些情況聽起來熟悉嗎?
盡管跟你的生活不完全匹配,但我們猜想,有些聽起來是真實的。
當你拿起這本書時,也許是出于以下原因之一。
1. 你在尋找一些新的觀點,讓自己更高效。你實際上已經做得很好,只是想做得更好。你想更好地管理你的時間,想每天收獲的更多一些,比如,在你的職業生涯中進步得更快一些,花更多的時間和你認為更重要的人在一起,或者實現更大的人生目標。
2. 你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你可能正與亞旺有著同樣的遭遇——每天都有成堆事情等著你做,每天都要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做各種各樣的決定,疲于奔命。你可能感到生活和工作失衡,幾乎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你可能感覺健康每況愈下,和親人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你最主要的目標讓位于繁忙的日常工作。你知道,如果不做出改變,總有一天你會爆發。
如果你處于這兩種情況之一,或者類似的其他情況,無須驚慌,你絕非孤軍奮戰,據我們了解,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在生活和工作中,根本無法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們看到事情有完成的可能性,但又感到事情太多,令他們疲于應付;他們都努力地想獲得進步,但又害怕被別人落下。對有些人來說,做得越多,事情就越多,似乎永遠都忙不完,任務、項目、義務、責任,沒完沒了。對有些人來講,煩瑣的事情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甚至要將他們活埋。
我們寫作這本書,就是為了讓你從沉重的壓力大山中走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重新規劃你的人生。我們將提供給你一些原則、流程和方法,幫助你改變固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找到克服一天到晚沒完沒了做事的方法。這不是立竿見影的神奇公式,需要花一些時間,做一些工作,但每一章都列出了你可以立刻采取的簡單而重要的行動,這對你的生活會有極大的正面影響。
請循序漸進地閱讀此書,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你就再也不會焦頭爛額,而會用更富有成效、更令人滿意的方法做事。你會非常清楚地專注于重要的事情,在每天結束的時候,真正地感到這一天過得有滋有味。
高效悖論
今天完成偉大的事情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容易,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現在人們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從而效率更高。
今天的技術能夠讓一個孟加拉國的小孩兒跟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學習代數,能夠讓千里之遙的人們立刻看到對方的臉,進行實時合作。我們可以進入世界上最偉大的圖書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瞬間傳遞給全世界的人。現代技術能夠讓人們進行先進的醫療實踐,解碼人類基因,推翻政府,披露國家機密,揭露腐敗分子,等等。
隨著互聯性、處理能力、能夠測量一切(從皮膚溫度到血液流動)的佩戴技術的進步,我們生活及思考的方式與我們使用的技術相互作用,二者在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密不可分,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
但自相矛盾的是,這些技術也讓我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難以完成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
高效悖論
在當今社會,在生活中達到高效并感到有成就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簡單,同時也變得更困難。
伴隨當今技術產生的海量信息同時帶給了我們很多任務,對我們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最終,這些信息可能都無關緊要。技術讓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只要他喜歡,都能夠用電子郵件將一些東西發送給我們,要求我們回復,有時候甚至是回復一個“不”也行。我們被這些無法阻止的信息潮流所淹沒,它們消耗了我們本來可以用于有價值的事情上的精力。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對成功重新定義:僅僅把事情做完,而不是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或者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技術導致的信息泛濫,加上生活的快節奏化,令很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堪重負。他們一天到晚地忙于做事,卻又沒有能力將這么多事做完。他們感到焦慮不安,工作時有壓力,不工作時仍有壓力。這種瞬時產生的焦躁心態滲入我們的文化,侵蝕我們的信心和快樂。這種高效做事卻沒有做重要事情的矛盾是當前人們普遍付出的代價,如果人們不知道如何克服這個矛盾,并將其轉化為優勢,就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解決高效悖論面臨三個重要的挑戰。
挑戰之一:我們做出的決定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多
20世紀早期,工業化進程加快,由于大量使用自動化勞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在產品組裝線上,大任務被分成人人都能做的重復性的小任務,結果,企業和國家都能較大規模地生產產品,這種生產能力的大幅提高造就了20世紀的偉大財富。
但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創造價值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要求將物品組裝在一起的體力勞動轉變為設計、建造、營銷、銷售復雜服務、工藝及產品(像軟件及高端醫療服務)的創新性腦力勞動。今天的經濟價值已經從需要很少做決定(低頻率決定)的雙手工作轉變為需要做很多決定(高頻率決定)的大腦工作。
高效率面臨的挑戰是需要做出決定的事情幾乎應接不暇。大多數人盡職盡責、工作努力,往往以線性的方式做出決定,即按照事情的發展,需要做決定時,他們便做出決定,并且盡量快,盡量好,然后迎接下一個決定,就像產品組裝線一樣。
問題是,有價值的決定并不是按照可預測的順序做出來的,而屬于非線性機會。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能完全失去做出有價值決定的機會,或者匆匆忙忙地做出一個毫無價值的決定。在非線性的社會采用線性方法是失敗的處方,只顧低頭拉車,只顧簡單快速地做出決策,在當今社會無法創造高效率,無法過上非凡的生活。當今社會需要你停下腳步,對撲面而來的各種選擇進行要事排序,對確實會影響結果的事情做出英明決策。
《哈佛商業評論》雜志引用了一個實證研究,在不需要做出很多決定的不太復雜的工作中(譬如快餐店的工人),優秀員工的工作效率是較差員工效率的3倍。在中等復雜的工作中(譬如高科技工廠的生產工人),優秀員工的工作效率是較差員工效率的12倍,而在非常復雜的工作中(譬如軟件工程師或投資銀行的合伙人),做出正確的決策至關重要,優秀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較差員工的相比,差距堪稱巨大,巨大到無法測量的程度。
想一想你自己的工作。它是否足夠復雜?是否在有些領域,正確的決定會對結果產生巨大影響?你是否能夠采用一個高效的方法,花費合適的時間和精力,做出正確的決定?
挑戰之二:我們的注意力處于前所未有的被入侵狀態
如果做決定是唯一的工作,我們可能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但它往往還伴隨著第二個重要的挑戰:在努力做出各種決定時,我們的注意力處于前所未有的被入侵狀態。所有的嘩嘩聲、嗡嗡聲和各種廣告紛紛涌入我們的大腦,影響我們的注意力,結果是我們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
你自己擁有的技術也會成為“敵人的戰區”,如果你用谷歌上網搜索重要的信息,45分鐘后,就會發現自己在看一個不相干的視頻,或者在讀一些對你來說毫無價值的信息。倘若不下意識地加以克服,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入侵。
在探索“人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一主題方面,營銷界做得非常成功。想一想美國橄欖球超級杯大賽或者世界杯足球賽的情景,廣告商花費成千上萬的美元和成千上萬小時制作廣告,就是為了在短短的30秒廣告時間內吸引你的注意力。同樣的道理,每天在線營銷商花費大量時間在你上網時彈出廣告,晃動著誘人的“舞姿”,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目的只有一個——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你產生興趣,從而購買他們的產品。我們無處不在的媒體生態系統,從新聞到廣告,到收音機播放的節目,從本質上講,發起的就是針對你最有價值的心智資源——注意力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由美元、歐元或者日元所驅動,收益非常高。廣告商有很多激勵措施來想方設法抓住你的注意力,哪怕只有短短幾秒鐘時間。
然而,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組織而言,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關注某一件事非常不容易,即使從語言角度出發,注意力也需要很多詞匯才能解釋清楚。當說到專注于某事,我們馬上會意識到,集中注意力需要付出代價,需要精力的投資,這不僅僅是個修辭方面的比喻,它也是生理學和神經科學,需要努力才能做到,因為你的大腦很容易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小心,繼續使用“自動駕駛儀”,就會從一個刺激的、分散注意力的信息轉向另一個刺激的、分散注意力的信息,錯過機會做那些對我們來說富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恰恰能使我們每天的生活、工作都杰出非凡。
挑戰之三:我們正在遭受個人精力危機的痛苦
在你做出決定的過程中,在諸多事情分散你注意力的環境中,你是否發現自己很難集中精力專注于工作?你是否感到很多時候精力都不夠用?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依賴咖啡或者功能飲料來提神,度過這艱難的一天?你是否發現在完成了一天或者一周的工作回到家中筋疲力盡,常常一頭倒在沙發上昏昏入睡,而無力照顧自己所愛的家人?
高效的生活是有意識的生活,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但是,今天的技術能夠讓所有信息順暢地向我們撲來,我們根本無法阻擋。我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處于精力危機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清晰地思考,在當今這個知識時代,這是一個困擾我們的大問題。
精力管理不僅是體力管理(盡管這個也非常重要),它還指完成腦力勞動的原能量。再次強調一下,這不只是個修辭方面的比喻,它也是生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現實。你的大腦需要營養才能正常運轉,像葡萄糖和氧氣,有很多要素影響你如何給大腦提供這些營養。而今,我們正常的工作環境對我們的大腦卻相當不友好。正像大腦研究專家約翰·梅迪納所說,今天這種小隔間、久坐的工作環境 “幾乎是完美的反大腦工作環境”。我們越來越在一個高強度、高耗神的氣氛中工作,這的確是真的。
高效悖論的影響
高效悖論的三個根源——要做出沒完沒了的決定,要跟注意力分散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戰斗,要聚集起幾乎消耗殆盡的個人精力,所有這些都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你一天結束后的成就感,無論是在工作中、在家庭中,還是在社區中。
每天疲憊地回到家里,你都會有這種感覺:不確定是否完成了你應該做的事情,擔心你沒有完成的事情,害怕明天的工作。當你從整體上審視人生時,就會有這種感覺:人生中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被你忽視了,和親人的關系越發疏遠,你的才智沒有開發出來,你感興趣的事情沒來得及做或者沒能做好。當你思考自己的潛力和偉大的目標時,你會有高效悖論之感,會感到自己被各種任務和需求弄得疲憊不堪,無法集中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你的這些內心體驗實際上是可以測量的。如果我們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機會做偉大的事情,而你的時間、注意力、精力的40%都用在了不重要的事情或無關緊要的活動上,你會做何感想?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對此開展了6年的研究,證實了這是真的,此研究基于來自非洲、亞太、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和北美的351613名受訪者。在這個調查中,人們聲明, 60%的時間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40%的時間用在對自己或者公司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認真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愉悅地答道:“嘿,至少一多半的時間是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你是不是也有同感?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你的汽車只能工作一半的時間,你會怎么辦?你會滿意嗎?你的電腦呢?你的手機呢?如果你家中的電燈只有一半的時間能夠亮,你會怎么想?或者,你銀行的存款或者你的投資只有一半能夠產生回報,你會怎么想?如果在錦標賽中,你喜歡的球員只出場了一半,你會怎么想?你肯定不會接受這些情況,那么,為什么對你的時間就能如此大度呢?
從組織的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組織支付員工的工資只有一半用于對組織有用的事情。如果你是領導,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團隊只將一半的精力投向了實現公司目標的事情上。
讓我們看一些數字。
我們假設,此刻,你公司的情況屬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而你的團隊每年每人工作2080小時,即每周工作40小時。如果你按照40%的標準測算,也就意味著你團隊中的每個人每年用832個小時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們再進一步假設,你在一個500人的單位工作,每個人(包括高級員工和普通員工)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50美元,這就意味著每年浪費2000萬美元。
按照我們的經驗,這是當今組織(企業或政府)最大的隱性成本——人們將大量寶貴的時間、注意力和精力花在一些不會產生重要成果的事情上。
這不是數字游戲。想一想,員工工作時,半數的時間沒有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是疲于應付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這些事情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消耗了他們的精力,令他們無暇去做本來應該完成的重要事情,這些員工的工作成本和精力成本都是相當大的。
這就是高效悖論的現實影響。這是一個我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有能力完成非凡事情的時代,但同時又比任何時候都難以實現這個目標。這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影響了我們與親人的關系,影響了我們的滿足感,影響了我們的成就感,甚至影響了我們的健康。
當然,我們并不是鼓動大家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工廠,一天24小時不停止地工作。那是工業化時代,以機器為基礎的思維方式,在當今世界根本行不通,也不可能,更沒有效率。我們倡導的是,你將時間和精力用在對你來說都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在一天結束的時候,這些事情會給你帶來滿足感。哪怕你多花費一點兒時間和精力干這些重要的事情,結果也會令人振奮。如果我們把做重要事情和不重要事情的時間比率改為70∶30,甚至80∶20,那生活將發生多大的變化呀!它會對你產生如何不同的效果呀!
每天哪怕減少幾件惱人的事情,轉而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去關注你和親人的關系,去做令你快樂、滿足或有成就感的事情,那么,生活將有多大的不同呀!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相信,你最重要的資產就是生活,那么我們在生活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就非常有意義。
什么是非凡人生
使用“非凡”這個單詞時,我們并不是指你本周五就世界和平進行談判,下周一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指的是你用你獨有的才智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應該做的事情上,圓滿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過上自己應該過的最好生活。總之一句話,做那些你感到很偉大的事情。
你可能想:“這聽起來當然很好,但在工作中我沒有自由,我必須那么做。”回想一下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快餐店工人,在頭腦里勾勒一下這份工作,這是一份不太復雜的職業,描述具體詳細,不需要做出決定,不需要專心致志,幾乎無須腦力勞動。你可能爭論說,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多少知識,它跟先前組裝線上的活兒差不多。你說得對。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有人的工作效率是他人的3倍,這些人是如何做的呢?
我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零售連鎖店的三明治快餐店吃午飯,她本來只是期望吃一個三明治,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令人難忘的服務!
進店點餐時,她就注意到了一個年輕服務員,身上刺著刺青——這種服務員在快餐店里司空見慣,然而,她發現這位服務員特別熱心,特別專注。
當這位服務員制作三明治時,她仔細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他動作熟練,不僅過程帶給人歡樂,而且細節完美到位——看他制作三明治,簡直就像在看舞蹈家跳舞,或者藝術家表演。很明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做出了最好的三明治。
當他將三明治遞到她手中,并真誠地說了一句“謝謝你”時,她意識到,這位服務員不是將工作看作組裝線上的工人在機械地干活,而是人類在有意識地制作一件藝術品——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平凡和非凡的區別是什么?
即使在管理嚴苛的環境下,仍然有人可以有意識地做決定:什么是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并且他能夠影響、能夠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把這件事情做得最好。在這個原則下,要做得非凡,只需要做出一個基本的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結果就是工作的效率很高,過程很愉快,結果很值得,對他的服務對象影響特別大。
你什么時候才稱得上非凡
將你的工作跟這個年輕人的工作做個比較,什么時候,你才感到像這個年輕的服務員一樣,自己做的工作杰出非凡?你參與一個項目,什么情況才能說明你做得最好?你什么時候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一天結束的時候,你什么時候上床才能感到富有成就感?
當你工作時,你的決定是什么?你的注意力如何?當有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時,你是否能立刻克服障礙,然后集中精力干該干的事情?你的精力是否夠用?
通常,在一個較大的團隊里問這些問題時,我們會發現,人們的眼睛里似乎有那么一點害怕:“我做過這些事情嗎?”
看到人們努力工作,獲得巨大的成功時,我們常常贊嘆不已。但是,人們常常忙于工作,應對各種任務,卻沒有時間停下來想想自己完成的工作多么富有意義。有那么一天,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們便重溫過去的時光,分享完成任務的快樂,周圍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可是,為什么要等到某一天的幡然醒悟,而不著眼當下呢?想象一下,如果在每一天結束時,你都能好好回顧一下這一天的成績,都能感受那種完成重要事情的成就感,那生活該多么美好呀!
我們的許諾
寫作本書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做非凡的工作。在每一天結束時,每個人都有潛力在上床時感到滿意,感到有成就感。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應對構成高效悖論的三個挑戰,在這三個領域提升你的能力:
- ● 決策管理
- ● 注意力管理
- ● 精力管理
好消息是你有《激發個人效能的五個選擇》這本書,按照書中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你就能實現這個目標。里面有關提高人類效率的原則,是從我們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富蘭克林柯維公司30年的教學經驗中提煉出來的,曾應用于世界各地的許許多多機構和千千萬萬個情景,同時,此書吸收了頭腦科學、生物學、技術學和行為心理學的最新成果,它們也都經過了成千上萬次的實踐檢驗,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另一個選擇是放棄學習有關決策、注意力和精力的新知識,繼續被撲面而來的各種任務和要求弄得焦頭爛額,將40%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讓生活駕馭你,而不是你駕馭生活;在結束每日工作上床時,忽略富有成就感的條件和心情。
最終,你的生活和工作質量下降,感受不到只有你能夠做出的獨特貢獻所帶來的滿足感。
小 結
- ● 當今社會,在生活中達到高效并感到有成就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簡單,也更困難。
- ● 高效悖論的三個基本挑戰:我們需要做出很多必須做出的決策,我們的注意力位于前所未有的被入侵狀態,我們的精力消耗殆盡。
- ● 每個人都能做非凡的事情。
- ● 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書中的原則去做,你能夠讓自己超越煩瑣的事情,每天結束時,都能感到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