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妙解、導(dǎo)讀與分享
- 郭永進 于樹泉
- 1309字
- 2020-09-25 17:20:34
第一章
道為天地萬物之總源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妙解
“道”是宇宙本體,是演化一切萬有的總源頭。有關(guān)道的語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對道的抽象敘述。抽象敘述的語言名相不會等同宇宙恒常存在的道。
“名”是指從宇宙本體演化出來的一切萬有,包括日月星辰、植物、動物。萬物本來沒有名稱,為了溝通、方便區(qū)分,人類給萬物命名、貼標簽。所有的命名、名詞、名相都只是虛設(shè)的標簽。名稱、標簽只是個代號,并不等同萬物本身。
廣義的道,包含未顯相的宇宙本體,稱為“空無”,和已顯相、能觀看得到的萬有、日月星辰。
“空無”含藏無比巨大的能量,能演化出銀河系、太陽系、地球,所以“空無”就是天地、太陽系的源頭。顯相的有形有相的天地、太陽系能進一步演化出植物、動物、人類、萬物,所以稱為萬物之母。
所以要常常從“空無能演化出天地日月”的視角,觀察出宇宙本體“空無”的奧妙。常常從“有形有相的天地日月能演化出植物、動物、萬物”的視角,體悟天地的浩瀚偉大、造化之妙。
不管是宇宙本體、未顯相的空無,或已顯相出來的天地、日月星辰、萬有,統(tǒng)統(tǒng)稱為道。空無與萬有,雖名相不同,卻都是道的一體兩面,只是未顯相或顯相而已。兩者都非常的玄妙。
道太玄妙、太玄妙了,遠非一般人所理解那般。道是世人所知各種玄妙的總源頭,真是太玄、太奧妙了。
注釋
文中的“道”字分兩大類:
1. 一類,常規(guī)正文字體的“道”,是指道理、法則、規(guī)律、真理、道路。這是一種抽象的敘述、詮釋。
2. 另一類,加粗字體的“道”,是用來代表宇宙本體(未顯相),有時也涵蓋由本體演化出來的一切萬有、天地、日月星辰、大自然(顯相)。這是實相的代號。
導(dǎo)讀
本章59個字,是《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五千言的總綱。
老子告訴人們:“道”簡直難以言說,一說出來,就不是那永恒不變的“道”了。“名”也不可言說,一說出來,也不是那恒常不變的“名”了。為什么呢?因為“道”是虛無的,看不見摸不著(“無”),但它卻能夠孕育天地(“天地之始”)。“道”顯相之后則為天地(“有”),天地又化育了萬物(“萬物之母”),最終形成萬象紛紜的世界。這一切“玄之又玄”,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但卻是一切變化的門徑(“眾妙之門”)。
尤其重要的是,老子的這一答案不是來自主觀想象、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而是直觀宇宙真理實相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
智慧分享
千百年來,被稱為哲學(xué)的“三大終極問題”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一直困擾著人們。
殊不知,2500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對所謂的“三大哲學(xué)終極問題”已給出充滿智慧的答案:“我”是天地之子;“我”為天地所化育,自天地而來;最終也將回歸天地而去。而天地來自于“無”,也就是“道”,是道之“子”;最終,也將回歸于“道”。
現(xiàn)代科學(xué)界最新研究的“無的物理”已經(jīng)證明:“空無”不是絕對的無,而是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醞釀出極微的粒子,極微的粒子進一步形成夸克、原子、分子等粒子,經(jīng)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形成了千差萬別的你、我、他、萬物,形成這個森羅萬象的世界。
可見,“道”是天地萬物的總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