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唐詩三百首譯注
  •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 3278字
  • 2020-08-27 13:49:25

行路難 三首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1〕

玉盤珍羞值萬錢〔2〕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3〕

閑來垂釣坐溪上〔4〕

忽復乘舟夢日邊〔5〕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6〕

直掛云帆濟滄海〔7〕

【題解】

行路難,原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多寫世道的艱難和離別的傷感。李白《行路難》原作共三首,這是第一首,寫的都是舊題本意。李白于天寶初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滿三年,即因得罪楊貴妃而被排擠出京。詩作于天寶三載(744)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后。

這首詩主要表現詩人首次在仕途遭受重挫后的思想矛盾和復雜感情。其中化用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句意和疊用“行路難”,都反映出心情的郁悶和情緒的激烈。而“夢日邊”醒后的“濟滄海”,又體現了儒家“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的典型的處世原則。同時,用豪壯語來抒寫理想和現實的對立碰撞,也是詩的一大特色。

【注釋】

〔1〕 金樽:華貴精美的盛酒器。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

〔2〕 珍羞:珍貴的菜肴。羞,通“饈”,菜肴。

〔3〕 太行:即太行山,在今山西東部。

〔4〕 “閑來”句:商朝末期呂望(即姜子牙)曾在渭水的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垂釣,受到周文王賞識,拜為丞相。

〔5〕 “忽復”句:夏朝末期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旁邊,后來遇到商湯,被委以重任。

〔6〕 長風破浪:南朝劉宋時少年宗愨,在回答叔父問他日后志向時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7〕 直:隨即。 云帆:船在海中行駛,天水相連,船帆猶如出沒在云海之中,故云。

【譯文】

鎏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就要十千,碧玉盤上的山珍海味價值萬錢。停了酒杯擱下筷子無法進食,拔出劍來四下環顧心中茫然。要渡過黃河河道卻被冰塊堵塞,想攀登太行山路又為大雪堆滿。空閑下來就坐在小溪旁垂釣,忽又夢見乘著船兒經過日邊。世上的路真難走,世上的路真難走,那么多的岔道,如今又在哪里。會有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大好時機,就掛上高聳入云的船帆橫渡滄海。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1〕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2〕

曳裾王門不稱情〔3〕

淮陰市井笑韓信〔4〕

漢朝公卿忌賈生〔5〕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6〕

擁篲折節無嫌猜〔7〕

劇辛樂毅感恩分〔8〕

輸肝剖膽效英才〔9〕

昭王白骨縈蔓草,

誰人更掃黃金臺〔10〕

行路難,歸去來!

【題解】

第二首在思想上繼承了第一首表現詩人陷于迷惘而不能自拔的脈絡。所不同的是,詩人把對夢幻的憧憬,轉換成對歷史人物的追思。馮驩、鄒陽、韓信、賈誼……他們中許多人歷盡磨難,在一段時間內受到重用,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得到善終。這些史實是一面鏡子,讓李白感到痛苦,感到沒有出路,以至發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吶喊。

【注釋】

〔1〕 社中兒:里巷中的青少年。社,古代二十五家編為一社。此泛指街巷。

〔2〕 彈劍作歌: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的門客馮驩不滿意自己的待遇,三次彈長鋏(即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后孟嘗君改善了他的待遇,他也為孟嘗君辦了大事。

〔3〕 “曳裾”句: 《漢書·鄒陽傳》載,鄒陽在吳王劉濞府中為門客而不得志,在《上吳王書》中說:“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曳裾王門,指拖著長裙在王府權貴之家為門客。

〔4〕 “淮陰”句: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年輕時,在淮陰街市上受市井惡少羞辱,被迫“出袴下”被人恥笑,但最終成了大器。

〔5〕 “漢朝”句:據《史記》載,西漢初洛陽青年賈誼才識出眾,被漢文帝破格重用,由此受到一班老臣的忌恨,對他屢進讒言,賈誼終于被貶官。

〔6〕 “君不見”句:戰國時燕昭王要招賢納士,謀臣郭隗說可以從我開始。燕昭王采納了他的建議,天下賢士果然紛紛投奔燕國。

〔7〕 “擁篲”句:鄒衍從齊國來投奔,燕昭王親自執掃帚掃塵,表示敬意。篲,掃帚。折節,屈己下人,降低身份。

〔8〕 劇辛:從趙國投奔燕昭王的賢士,參與謀劃伐齊,后又率軍伐趙。 樂毅:從魏國來燕國后,被燕昭王拜為上將軍,率諸侯兵連下齊國七十余城,封號昌國君。

〔9〕 輸肝剖膽:即披肝瀝膽,形容無限忠誠。

〔10〕 黃金臺:燕昭王為招納賢士所建,故址在今河北易水東南。

【譯文】

眼前大道就像頭上青天,而我卻獨自找不到出路。羞于跟隨長安那班里巷子弟,賽狗斗雞用梨栗作賭注。彈鋏作歌如當年的馮驩那般哀苦,在王侯門下伺候實在與性情相負。淮陰的市井小人曾將韓信嘲笑,漢朝的公卿權臣也把賈誼忌妒。您不見過去燕昭王怎樣看重郭隗,拿著掃帚屈尊迎接沒有嫌猜。劇辛樂毅都萬分感激他的恩惠,輸出自己的肝膽來一展英才。如今昭王的白骨已被蔓草縈繞,有誰還去祭掃當年的黃金臺?行路太艱難,不如歸去來!

有耳莫洗潁川水〔1〕

有口莫食首陽蕨〔2〕

含光混世貴無名〔3〕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

功成不退皆殞身〔4〕

子胥既棄吳江上〔5〕

屈原終投湘水濱〔6〕

陸機雄才豈自保〔7〕

李斯稅駕苦不早〔8〕

華亭鶴唳詎可聞〔9〕

上蔡蒼鷹何足道〔10〕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11〕

秋風忽憶江東行〔12〕

且樂生前一杯酒,

何須身后千載名〔13〕

【題解】

這一首沿襲上一首的思路,繼續對歷史人物進行反思。所不同的是,詩人樹立了兩種相對立的典型:一種是伍子胥、屈原、李斯等“功成不退多殞身”的典型;一種則以見到秋風起馬上產生歸隱之志的張翰為代表,是“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的典型。詩中倡言“含光混世貴無名”,是道家“和光同塵”、隨波逐流思想的自然流露。它反映了李白思想中的道家傾向,同時也揭示了形成這種傾向的社會、歷史根源。

【注釋】

〔1〕 “有耳”句:據《高士傳》載,帝堯時高士許由躬耕于潁水之濱,箕山之下,堯想任命他為九州長,許由不愿聽,于是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潁川,即潁水,淮河最大的支流,流經河南、安徽。

〔2〕 “有口”句: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載,周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兄弟叩馬而諫,武王不聽,二人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蕨而食,終于餓死。首陽,即首陽山,在今河南偃師。蕨,一種野菜,嫩葉可吃。

〔3〕 含光: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后多指與世沉浮,隨波逐流。

〔4〕 殞身:死亡。殞,墜落。

〔5〕 “子胥”句:春秋時吳國將軍伍子胥立有大功,但因忠諫吳王,結果被賜死,棄尸吳江。吳江,太湖最大支流,發源于江蘇吳江,流至今上海會合黃浦江入海。

〔6〕 “屈原”句: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受讒臣陷害,被楚懷王放逐,最終含憤投汨羅江自盡。湘水濱,指汨羅江,在湖南東北部。

〔7〕 “陸機”句:西晉陸機有才能,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曾為成都王司馬穎平原內史,司馬穎率軍討長沙王,任為后將軍,后戰敗,奸人進讒,遂被害。

〔8〕 “李斯”句: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秦朝的開國功臣,后被奸臣趙高誣陷,遭殺害。稅駕,解下駕車的馬匹休息,此指功成身退。

〔9〕 “華亭”句:陸機被害前曾嘆道:“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華亭,今上海松江,陸機的故鄉。

〔10〕 “上蔡”句:李斯是上蔡人,臨刑時曾對兒子說:“我想再和你一起牽著黃狗、臂帶蒼鷹出上蔡東門去打獵,已經不可能了。”上蔡,今屬河南。

〔11〕 張翰:西晉人,字季鷹,吳郡吳(今蘇州吳中)人。 達生:達觀知命的人。

〔12〕 “秋風”句:張翰曾在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大司馬東曹掾。一天秋風起,忽動思鄉之念,便辭官歸隱江東故居。江東,指吳中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13〕 “且樂”二句:張翰歸隱后,有人問他:“你縱然適志一時,難道不為身后名想一想嗎?”他回答說:“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譯文】

有耳不要去洗潁川的水,有口不要去吃首陽的蕨。收斂了光芒混同于世貴在無名,為什么要獨命孤高自比云月。我看自古以來的賢達人士,功成不退都難免惹禍喪身。伍子胥的尸體被拋棄在吳江,屈原最終也投身于湘江之濱。陸機雖有雄才又怎能自保,李斯想停車休息也沒趁早。華亭的鶴鳴怎能再次聽聞,上蔡的蒼鷹也已微不足道。您沒有見吳中的張翰向稱曠達,秋風起時忽然想到江東之行。且盡情享用這生前一杯美酒,又何必去考慮身后千年聲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民权县| 新丰县| 高安市| 霍林郭勒市| 尉犁县| 林州市| 哈密市| 时尚| 德兴市| 天等县| 玛曲县| 珲春市| 兴安盟| 天津市| 阿尔山市| 重庆市| 房产| 苍梧县| 柘城县| 阜城县| 区。| 罗甸县| 边坝县| 九寨沟县| 三原县| 商城县| 溧阳市| 图木舒克市| 靖州| 壤塘县| 庐江县| 拉萨市| 兴仁县| 江山市| 瓮安县| 兴城市| 大方县| 峨山| 筠连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