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山石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1〕

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支子肥〔2〕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疏糲亦足飽我饑〔3〕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

時見松櫪皆十圍〔4〕

當流赤足踏澗石,

水聲激激風生衣〔5〕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6〕

嗟哉吾黨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歸〔7〕

【題解】

此詩作于貞元十七年(801)。當時韓愈居洛陽,游城北惠林寺后寫了這篇記游詩。詩中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山中古寺和景物。前十六句寫山寺的黃昏、深夜、清晨的清幽景色,觀察細膩,生動真切;后四句流露了歸隱山林的愿望。詩作前半著意描繪的昏晦,同天明后的“山紅澗碧”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為“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促為人鞿”的結(jié)論作了巧妙的鋪墊。

【注釋】

〔1〕 犖(luò)確:山石崎嶇不平的樣子。

〔2〕 支子:即梔子,植物名,花瓣大而厚,色白,香濃。

〔3〕 疏糲(lì):糙米飯。此指簡單的飯菜。

〔4〕 櫪:同“櫟”,樹名,落葉喬木。 圍:古代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即兩手之間合拱的粗細。

〔5〕 激激:河水急流的聲音。

〔6〕 局束:拘束,束縛。 為人鞿(jī):為別人所控制。鞿,馬韁繩。

〔7〕 不更歸:“更不歸”的倒文。

【譯文】

踩著起伏的山石,走過偪窄的小路,黃昏進入惠林寺,蝙蝠在頭上飛舞。登堂坐在臺階上,看大雨剛剛止住,滋潤了庭院闊大的芭蕉、繁茂的梔樹。老僧介紹寺壁有珍貴的神佛畫圖,點起火把,卻只照見了不多幾幅。為我安頓床鋪,送來飯食菜蔬,雖說是粗米淡飯,也足以讓我果腹。夜深我靜靜躺臥,蟲聲停止了喧呼,明月從嶺頭探出,清光自門扇透入。天明我獨自離去,已辨認不清路途,在山里上上下下,沖開彌漫的煙霧。紅葉遍谷,碧水鋪澗,繽紛滿目;長松巨櫪,一株株都有十圍之粗。我赤了雙腳,踏著石塊在澗流中越渡,水聲激激,山風灌滿了衣服。人生如這樣的境界,自可品味幸福,何必定要困苦身心、受人拘束。可嘆我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親故,怎么已經(jīng)到老了,還不思返尋歸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大田县| 林芝县| 长武县| 五河县| 紫金县| 克什克腾旗| 福海县| 友谊县| 云梦县| 西和县| 衢州市| 永昌县| 安阳市| 马公市| 庆云县| 都昌县| 清流县| 页游| 博野县| 宁陵县| 长沙市| 兴和县| 南投县| 玛曲县| 南昌县| 曲阳县| 阳春市| 元氏县| 望谟县| 景德镇市| 印江| 五家渠市| 大悟县| 维西| 衢州市| 灵山县| 慈溪市| 仁布县| 曲麻莱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