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妙好詞譯注
- (宋)周密編選 鄧喬彬 彭國忠 劉榮平譯注
- 9669字
- 2020-08-27 13:47:02
卷二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20歲后,漫游各地。紹熙四年(1193)起,依貴冑張鑒之門十年。后遷移杭州。慶元五年(1199),詔與禮部試,不第,遂以布衣終老。與蕭德藻、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往。精鑒賞,工書法,以詩詞名世。為南宋詞壇巨擘,與周邦彥并稱“周姜”。精樂律,能自度曲。宋張炎《詞源》評其詞“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有《續書譜》、《絳帖平》、《詩說》、《白石道人集》等。詞集名《白石道人詞集》,或名《白石道人歌曲》。
暗香〔1〕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2〕,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3〕,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4〕,香冷入瑤席〔5〕。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6〕,夜雪初積。翠尊易竭〔7〕。紅萼無言耿相憶〔8〕。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9〕。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注釋】
〔1〕 此詞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云:“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闋。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據此,詞當作于光宗紹熙二年(1191)冬天,在詩人范成大寓所蘇州石湖,且為自創曲。宋張炎《詞源》評云:“詞之賦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2〕 玉人:美人。
〔3〕 何遜:南朝梁詩人,所作《詠早梅》詩,甚有名于時。因是賦梅,故及之。此為詞人自比。
〔4〕 竹外疏花:宋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5〕 瑤席:華美的宴席。
〔6〕 寄與:寄給。陸凱寄梅花給范曄,并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詞暗用之。
〔7〕 翠尊:用翠玉制成的酒器。宋周邦彥《浪淘沙慢》:“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此反用之。
〔8〕 紅萼:指紅梅。 耿:悲傷,心情不安。
〔9〕 寒碧:寒冷的湖水。
【譯文】
算來往日的月色,多次照著我,梅邊吹橫笛。笛聲喚起佳人,不管天氣寒,與我同把梅花摘。如今何遜已漸老,都忘了春風得意的好詞筆。只怪那竹外疏疏開幾朵,冷香直透入華美的宴席。 江南水鄉,正一片沉寂。有心寄一枝去,可嘆路途遙遠,夜雪又初積。杯中的美酒容易喝盡,紅梅無言使我時時相憶。常記起曾經攜手之處,千樹萬樹花,壓著西湖一片寒碧。又被片片吹盡了,何時再能見到她的影姿?
疏影
仲呂宮〔1〕
苔枝綴玉〔2〕。有翠禽小小〔3〕,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4〕。昭君不慣胡沙遠〔5〕,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下歸來〔6〕,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7〕。莫似春風,不管盈盈〔8〕,蚤與安排金屋〔9〕。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10〕。等恁時〔11〕,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12〕。
【注釋】
〔1〕 此詞與上詞同時作。清陳廷焯《詞則·大雅集》評:“上章已極精妙,此更運用故事設色渲染,而一往情深,了無痕跡,既清虛又腴煉,直是壓遍千古。”
〔2〕 苔:蒼苔。梅有枝干遍著苔蘚者,稱苔梅。見宋范成大《梅譜》。 玉:喻指梅花。
〔3〕 翠禽:翠鳥。《龍城錄》載:相傳隋時,趙師雄于羅浮松林遇一女子,相邀酒店對飲,又有綠衣童子前來歌舞助興,遂醉臥林間。次日起視,則身在大梅樹下。遂悟女乃梅所化,童子則枝上翠鳥。
〔4〕 “無言”句:唐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5〕 昭君:王昭君,王嬙,西漢元帝時入宮,后匈奴入漢求和親,昭君自請遠嫁。 胡沙:指北方匈奴住地。
〔6〕 “想佩環”句:化用唐杜甫《詠懷古跡》之三詠昭君“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詩意。佩環,衣上玉飾。
〔7〕 “猶記”三句: 《太平御覽》卷九七〇引《宋書》:“武帝女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華,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妝。后人多效之。” 蛾綠:本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此代指女子眉毛。
〔8〕 盈盈:姿態美好貌。
〔9〕 蚤:通“早”。 金屋:漢武帝幼時喜姑母女阿嬌,對姑母言:“若得阿嬌作婦,當以金屋貯之。”見《漢武故事》。宋王禹偁《詩話》:“石崇見海棠嘆曰:‘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
〔10〕玉龍:喻指笛子。宋林逋《霜林曉月·題梅》:“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11〕 恁時:那時。
〔12〕 橫幅:橫的畫幅。
【譯文】
樹干上苔點斑斑,樹枝上白玉綴滿。有只翠鳥小小,枝頭上與它同眠。相逢在客里:籬笆角,黃昏天。似佳人無語,獨倚修竹邊。想是昭君不慣胡地大漠遙遠,只暗憶江北和江南。明月夜,響佩環,歸來化作此花,幽獨凄艷。 還記得深宮舊事:那人正臥含章殿,忽一朵飛來眉間。莫要像春風,花態盈盈都不管,最好是早筑金屋呵護全。如教花片隨流水,又為笛聲《落梅》哀怨。到那時,再去尋幽香,已被畫入小窗橫絹。
揚州慢
仲呂宮〔1〕
淮左名都〔2〕,竹西佳處〔3〕,解鞍少駐初程〔4〕。過春風十里〔5〕,盡薺麥青青〔6〕。自胡馬窺江去后〔7〕,廢池喬木,猶厭言兵〔8〕。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9〕,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10〕,青樓夢好〔11〕,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12〕,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13〕,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1〕 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當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作者經過揚州時的自度曲。千巖老人,指詩人蕭德藻,福建閩清人,作者的叔丈。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云:“‘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心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
〔2〕 淮左名都:揚州在淮水東,為淮南東路首府,故稱。
〔3〕 竹西:竹西亭,在揚州城北門。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4〕 少駐:略作停留。 初程:初次的旅程。此為作者首次到揚州。
〔5〕 春風十里:唐杜牧《贈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6〕 薺麥:薺菜和野麥。
〔7〕 胡馬窺江:指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侵,揚州再次遭到破壞。
〔8〕 厭:厭惡。 兵:兵火戰亂。
〔9〕 杜郎:杜牧。 俊賞:快意的游賞。
〔10〕 豆蔻詞:指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11〕 “青樓”句:唐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青樓,妓院。
〔12〕 “二十四橋”兩句: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或言揚州唐時有二十四橋,宋時存六七橋。見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或言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因古時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而得名。見清李斗《揚州畫舫錄》。
〔13〕 紅藥:指芍藥。宋時,揚州以芍藥聞名天下。
【譯文】
初來這淮左名府,風光優美的竹西亭,解下鞍馬稍作留停。春風十里過盡,滿眼都是薺菜和野麥青青。自從金人南下擄掠后,這里的廢池和喬木,都厭惡談兵。天色漸漸到黃昏,凄涼的號角在寒風中吹起,響遍一座空城。 杜牧當年快意游賞,而今若重到,算來也會大吃一驚。縱使他“豆蔻梢頭”詩句工麗,青樓夢遇好,也難寫款款深情。二十四橋仍然在,波心蕩漾,一彎冷月悄無聲。想那橋邊紅芍藥,可知道年年為誰生?
玲瓏四犯
黃鐘商〔1〕
疊鼓夜寒〔2〕,垂燈春淺,匆匆時事如許〔3〕。倦游歡意少,俯仰悲今古〔4〕。江淹又吟恨賦。記當時、送君南浦〔5〕。萬里乾坤,百年身世〔6〕,惟有此情苦。 揚州柳垂官路。有輕盈換馬〔7〕,端正窺戶〔8〕。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文章信美知何用〔9〕,漫贏得、天涯羈旅。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10〕。
【注釋】
〔1〕 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越中聞簫鼓感懷”,一本“越中”前有“此曲雙調,世別有大石調一曲”數字,后有“歲暮”兩字。越中,指浙江紹興。清陳廷焯《詞則·大雅集》評:“音調蒼涼。白石諸闋,惟此詞最激,意亦最顯,蓋亦身世之感,有情容己者。”
〔2〕 疊鼓:泛指擊鼓聲。此謂歲暮簫鼓迎春之俗。
〔3〕 時事:一時之事,短時間內的事。
〔4〕 “俯仰”句: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 “江淹”兩句:江淹為南朝梁詩人,著有《恨賦》、《別賦》等。其《別賦》云:“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作者于此以江淹自比,“吟恨賦”指遭遇讓人痛苦之事。
〔6〕 “萬里”兩句: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一:“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7〕 輕盈換馬:用唐李冗《獨異志》載三國魏曹彰愛妾換馬事。輕盈,借指美女。
〔8〕 端正窺戶:用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東鄰子逾墻“窺宋”典。端正,借指長相端正的女子。
〔9〕 信:實在。
〔10〕 要:同“邀”,約請。
【譯文】
寒夜鼓聲響,初春掛彩燈,世事匆匆忙。游賞倦,歡意少,俯仰今古心悲傷。江淹又把《恨賦》吟。記得當時,曾到南浦去送君。乾坤萬里大,身世百年長,最苦唯此情。 楊柳低垂揚州路。佳人輕盈可換馬,端麗多情窺門戶。酒醒月已沉,睡夢遠去逐潮聲。文章雖美誰知價,空贏得羈旅在天涯。春來時候捎句話,邀上伴侶賞紅花。
琵琶仙
吳興春游〔1〕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2〕。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3〕。十里揚州,三生杜牧〔4〕,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5〕,奈愁里、匆匆換時節。卻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6〕。千萬縷、藏鴉細柳〔7〕,為玉樽、起舞回雪〔8〕。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9〕。
【注釋】
〔1〕 此詞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吳都賦》云:‘戶藏煙浦,家具畫船。’唯吳興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予與蕭時甫載酒南游,因遇成歌。”其中《吳都賦》應為《西都賦》,原文為:“戶閉煙浦,家藏畫舟。”吳興,浙江湖州。蕭時甫(父),蕭德藻侄,作者內兄。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宋張炎《詞源》評云:“情景交煉,得言外意。”
〔2〕 “雙槳”兩句:相傳王獻之送愛妾桃葉于秦淮河畔,歌《桃葉》歌為別:“桃葉復桃葉,度江不用楫。但度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根,桃葉之妹。或以為桃根、桃葉代指詞人在合肥所眷戀的琵琶妓姊妹兩人。
〔3〕 啼鴂:即杜鵑鳥。
〔4〕 “十里”兩句:唐杜牧《贈別》:“春風十里揚州路。”又,宋黃庭堅《廣陵春早》:“春風十里珠簾卷,仿佛三生杜牧之。”
〔5〕宮燭分煙:謂寒食節到了。唐韓翃《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6〕 榆莢:即榆錢。唐韓愈《晚春》:“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7〕 藏鴉細柳:唐李白《楊叛兒》詩有“烏啼白門柳”、“烏啼隱楊花”之句,又宋周邦彥《鎖窗寒》“暗柳啼鴉”,詞或化用之。
〔8〕 回雪:形容舞姿回旋輕盈。唐蔣防《春風扇微和》:“舞席皆回雪。”
〔9〕 “想見”兩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著名關隘。
【譯文】
小舟雙槳蕩來時,有人像傳說中的桃根和桃葉。歌扇輕把飛花約,優美的姿態正奇絕。春天漸漸遠,汀洲猶自綠,又添上幾聲消魂的啼鴂。十里揚州路,三生杜牧之,前塵往事休再說。 又還到宮中傳燭分煙火,無奈愁中匆匆換季節。卻把滿懷春思緒,托付給榆莢片片落空階。細柳藏鴉千萬縷,似為華宴旋舞如回雪。回想起當日西出陽關路,與故人初次離別。
法曲獻仙音
張彥功官舍〔1〕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樹隔離宮〔2〕,水平馳道〔3〕,湖山盡入樽俎〔4〕。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5〕。 屢回顧。過秋風,未成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喚起淡妝人〔6〕,問逋仙 、今在何許〔7〕。象筆鸞箋〔8〕,甚如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注釋】
〔1〕 此詞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張彥功官舍在鐵冶嶺上,即昔之教坊使宅。高齋下瞰,湖山光景奇絕。予數過之,為賦此。”
〔2〕 離宮:皇帝出巡時住的宮室。
〔3〕 馳道:供君王車馬行駛的道路。也泛指車馬駛行的大道。
〔4〕 樽俎(zǔ):盛酒肉的器皿。
〔5〕 砧聲:即搗衣聲。砧,捶擊衣或布料的墊石。
〔6〕 淡妝人:指西施。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7〕 逋仙:宋林逋,曾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足跡不及城市。
〔8〕 象筆:以象牙為管的筆。也用作對筆的美稱。 鸞箋:彩色箋紙。宋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蜀人造十色箋,凡十幅為一榻……然逐幅于方版之上砑之,則隱起花木麟鸞,千狀萬態。”
【譯文】
寒氣籠罩高閣,明月照亮小簾,暮色偏喜留在高嶺。重樹隔斷了離宮,遠水與馳道相平,湖山勝景,盡瀉入酒樽。奈何楚地為客久停留,砧聲陣陣帶愁恨。 頻頻回顧。秋風已過,歸計尚未成,誰念我、又見紅葉在冷風中舞?喚起西子淡淡妝,問聲逋仙今在何方。象牙筆,彩色箋,為何如今寫不出秀美的詩篇?怕平生的幽恨,化作了沙邊的雨和煙。
念奴嬌
吳興荷花〔1〕
鬧紅一舸〔2〕,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3〕,水佩風裳無數〔4〕。翠葉吹涼,玉容消酒〔5〕,更灑菰蒲雨〔6〕。嫣然搖動〔7〕,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8〕,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9〕。只恐舞衣寒易落〔10〕,愁入西風南浦〔11〕。高柳垂陰,老魚吹浪〔12〕,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13〕,幾回沙際歸路。
【注釋】
〔1〕 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予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予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意象悠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武陵,湖南常德。憲治,宋時提點刑獄的官署。
〔2〕 紅:指荷花。 舸(ɡě):本指大船,此泛指船或小船。
〔3〕 三十六陂:地名,在揚州。常指湖泊眾多。宋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三十六陂流水,白頭想見江南。”陂,池塘湖泊。
〔4〕 水佩風裳:以水為佩,以風為裳。唐李賀《蘇小小墓》:“風為裳,水為佩。”本寫女子衣飾,此狀荷葉荷花之貌。
〔5〕 玉容:容貌姣美。此指荷花。
〔6〕 菰蒲:兩種水生植物。
〔7〕 嫣然:笑容燦爛嫵媚貌。
〔8〕 青蓋:指荷葉。 亭亭:直立貌。
〔9〕 爭:同“怎”。 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10〕 “只恐”句:指秋涼后荷葉易枯敗脫落。
〔11〕 西風:秋風。 南浦:泛指別離之處。
〔12〕 老魚吹浪:化用唐杜甫《城西陂泛舟》“魚吹細浪搖歌扇”詩意。
〔13〕 田田:指荷葉相連。古樂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譯文】
紅荷盛開處一條船,記得來時,曾與鴛鴦相為伴。三十六陂水長路遠人未到,水如佩風為裳綽約無限。葉兒碧綠吹涼風,花能消酒似玉顏,更在菰蒲葉間灑雨點。笑容燦爛輕搖動,便有冷香縷縷飛上詩篇。 夕陽晚。青葉亭亭見。不遇情人,怎忍凌波獨自還?只恐她舞衣容易脫落,愁生南浦西風寒。高柳垂陰影,老魚吹波浪,都留住我在荷花間。有多少荷葉相連,幾回把沙際歸路遮掩。
一萼紅
人日登定王臺〔1〕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2〕,紅萼未宜簪。池面冰膠,墻腰雪老,云意還又沉沉。翠藤共閑、穿徑竹〔3〕,漸笑語驚起臥沙禽〔4〕。野老林泉〔5〕,故王臺榭〔6〕,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水,極目傷心。朱戶粘雞〔7〕,金盤簇燕〔8〕,空嘆時序侵尋〔9〕。記曾共、西樓雅集〔10〕,想垂柳、還裊萬絲金〔11〕。待得歸鞭到時,只怕春深。
【注釋】
〔1〕 人日:農歷正月初七。 定王臺:在湖南長沙東,相傳為漢景帝子長沙定王為望其母而建。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丙午人日,余客長沙別駕之觀政堂。堂下曲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定王臺,亂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丙午,指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2〕 官梅:官府所種之梅。
〔3〕 翠藤:即指原箋中所言盧橘,其生時青色,熟時變黃,故又稱金橘。
〔4〕 沙禽:沙灘上的禽鳥。
〔5〕 野老:林野之人。 林泉:山林泉石。
〔6〕 故王臺榭:即指定王臺。
〔7〕 粘雞:農歷正月初一為雞日,故民俗常畫雞貼在門上,以示謹始。
〔8〕 金盤:金屬盤。 簇:聚集。 燕:燕形剪彩。《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9〕 侵尋:漸進,漸到。
〔10〕 雅集:風雅的宴集。指文人聚會。
〔11〕 萬絲金:指柳絲,初春時其色黃如金。
【譯文】
古城之陰,有幾株官梅,紅花初綻開,還不宜插上鬢。池面冰封,墻腰雪厚,云積天上陰沉沉。翠藤閑垂竹穿徑,漸漸有笑語,驚飛臥沙的幽禽。村老的山林泉石,故王的池臺閣榭,呼喚人去登臨。 北去南來為何事,漂蕩在楚水和湘濱?極目望遠,景色傷人心。朱門上貼雞圖,金盤中聚彩燕,空嘆節序暗換漸進。記曾經同在西樓赴雅會,想垂柳正鵝黃,風吹萬縷如裊金。待到鞍馬歸來時,只怕春已深。
齊天樂
蟋蟀〔1〕
庾郎先自吟愁賦〔2〕。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3〕。苔侵石井〔4〕,都是曾聽伊處〔5〕。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6〕。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7〕。候館迎秋〔8〕,離宮吊月〔9〕,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10〕。笑籬落呼燈〔11〕,世間兒女。寫入琴絲〔12〕,一聲聲更苦。
【注釋】
〔1〕 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云:“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詞末又自注:“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丙辰歲,指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張功父:張镃,字功父。裴回,同“徘徊”。末利花,即茉莉花。中都,此指北宋都城汴京。宣政,指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7)、宣和(1119—1125)間。宋張炎評此詞云:“全章皆精粹,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
〔2〕 “庾郎”句:北周時庾信作有《愁賦》(今不傳),此為自指。
〔3〕 銅鋪:銅制鋪首。鋪首,門上用以銜門環的獸面。
〔4〕 苔侵石井:唐司空曙《題暕上人院》:“雨后綠苔生石井。”
〔5〕 伊:指蟋蟀。
〔6〕 機杼:指織布機。杼,梭子。蟋蟀一名促織,故言。
〔7〕 相和砧杵:搗衣石和搗衣棒聲音相呼應。
〔8〕 候館:客舍。
〔9〕 離宮:帝王的行宮。 吊月:唐李賀《宮娃歌》:“啼蛄吊月鉤欄下。”
〔10〕 豳詩:指《詩·豳風·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 漫與:隨意涉及。
〔11〕 籬落:籬笆間。
〔12〕 琴絲:琴弦。代指琴。
【譯文】
像庾郎那樣我先已自吟《愁賦》,又聽到蟋蟀的凄凄私吟。露水沾濕了門上銅鋪首,蒼苔長滿了石頭井臺,到處都曾聽到它的悲鳴。正是思婦愁難眠,起來還把機杼尋。屏風曲曲,夜涼如水,獨自一人何堪情! 西窗暗中落細雨,為誰斷斷續續,相呼相應伴砧聲?客舍里迎秋來,離宮里吊秋月,別有懷抱無數傷人心。《豳風》詩里曾涉及。可笑世間兒女,在籬落邊舉燈相尋。若是寫進琴弦里,一聲聲更凄清。
淡黃柳
客合肥〔1〕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2〕。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3〕。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4〕。怕梨花落盡成秋色〔5〕。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注釋】
〔1〕 合肥:在安徽。此詞一本題作:“客居合肥南城赤欄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據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考證,作者年輕時在合肥有過一段戀情。此詞約寫于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
〔2〕 惻惻:寒冷貌。
〔3〕 岑寂:寂靜。
〔4〕 強:勉強。 小橋宅:詞人合肥情侶的住處。
〔5〕 “怕梨花”句:用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梨花落盡成秋苑”詩意。
【譯文】
清曉空城號角響,聲聲吹入楊柳依依的路邊。馬上衣衫單,風過惻惻寒。看盡路邊的楊柳嫩綠鵝黃,都是過去相識在江南。正寂靜,明朝又是寒食天。勉強攜酒來到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春景轉眼成秋色。燕子飛過來,問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碧綠依然。
小重山
湘梅〔1〕
人繞湘皋月墜時〔2〕。斜橫花自小〔3〕,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4〕。東風冷,香遠茜裙歸〔5〕。 鷗去昔游非〔6〕。遙憐花可可〔7〕,夢依依。九疑云杳斷魂啼〔8〕。相思血,都沁綠筠枝〔9〕。
【注釋】
〔1〕 本調一作《小重山令》,題作“潭州紅梅”。
〔2〕 湘皋:湘水岸邊。
〔3〕 斜橫:宋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
〔4〕 幽事:指花事。
〔5〕 茜(qiàn)裙:絳紅色裙子。此喻指紅梅。
〔6〕 鷗去:反用“鷗鷺忘機”典,謂己難斷塵緣。
〔7〕 可可:隱約、模糊貌。唐元稹《春六十韻》:“九霄渾可可。”
〔8〕 九疑:九嶷山,在湖南寧遠南。相傳舜死,葬于此。 斷魂啼:似指舜死,二妃哭泣事;又用蜀帝杜宇魂化杜鵑悲啼事。
〔9〕 沁:滲透。 綠筠:綠竹。相傳舜巡蒼梧不返,娥皇、女英二妃追隨至湘水,思帝不已,淚下沾竹,竹盡成斑。
【譯文】
踱步圍繞湘水邊,月兒落。梅枝橫斜花兒小,愁浸漣漪波映梅梢。一春幽怨的情事誰知曉?東風吹冷,佳人歸去香縹緲。 鷗鳥去不返,昔游難追攀。只有梅花隱隱遠,依依入夢堪愛憐。九嶷山云杳,啼魂斷。相思的血淚,都沁入了綠綠的竹枝間。
點絳唇
松江〔1〕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2〕。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3〕。 第四橋邊〔4〕,擬共天隨住〔5〕。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6〕。
【注釋】
〔1〕 松江:吳淞江,俗稱蘇州河,由吳江縣東流,與黃浦江匯合。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丁未冬過吳江作”。丁未,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時作者由楊萬里介紹,往蘇州拜見范成大,途經吳松。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云:“通首只寫眼前景物,至結處云:‘今何許……’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絕調。”
〔2〕 太湖:在江蘇蘇州吳中區,跨江、浙兩省。
〔3〕 商略:商量,醞釀。
〔4〕 第四橋:即吳江甘泉橋,在城外,以其泉品居第四而名。
〔5〕 天隨:天隨子,唐陸龜蒙之號。
〔6〕 參差:上下錯落不齊。
【譯文】
無情的燕雁,隨云飛向太湖西畔。只有幾座山峰寂寞冷清,黃昏時候,仿佛醞釀著雨的來臨。 第四橋邊,本想與天隨子同住,而今他又在何處?憑欄吊古,殘柳在風中參差起舞。
惜紅衣
吳興荷花無射宮〔1〕
枕簟邀涼,琴書換日,睡馀無力。細灑冰泉〔2〕,并刀破甘碧〔3〕。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 虹梁水陌〔4〕。魚浪吹香〔5〕,紅衣半狼藉〔6〕。維舟試望故國〔7〕。渺天北。可惜柳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8〕。
【注釋】
〔1〕 原箋引《白石道人歌曲》,題作:“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見矣。丁未之夏,余游千巖,數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以無射宮歌之。”陳簡齋,詩人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丁未,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千巖,在浙江烏程,詞人叔丈蕭德藻在此為官,并自號千巖老人。
〔2〕 冰泉:冷泉,可用以消暑。
〔3〕 并刀:并州剪刀。以鋒利著稱。 甘碧:甘瓜碧李,消夏美食。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4〕 虹梁:拱橋。謂其橫在水面上,如彩虹臥波。 水陌:水邊小路。
〔5〕 魚浪:微波,如魚鱗排列。 香:指荷香。
〔6〕 紅衣:指紅荷的花瓣。 狼藉:凌亂不整。
〔7〕 維舟:系船。
〔8〕 三十六陂秋色:見作者《念奴嬌》詞注〔3〕。
【譯文】
竹枕席招來涼意,用琴書打發日子,睡覺起來無氣力。細細淋灑清泉水,并州刀破開甘瓜碧李。有誰墻頭喚飲酒,慰問城南詩客?孤寂。柳樹高,晚蟬鳴得急,訴說盡西風消息。 橋旁水邊路,細浪搖動著花的香氣,花紅卻已半狼藉。泊舟試望故國,渺渺在天北極。可惜柳邊沙灘外,不能陪伴美人去游歷。問何時、能同吟這三十六陂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