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訓譯注(全二冊)
- (清)曾國藩著 張天杰譯注
- 2655字
- 2020-08-27 13:46:29
諭紀澤(讀書之法,切己體察,虛心涵泳)
字諭紀澤:
八月一日,劉曾撰①來營,接爾第二號信并薛曉帆②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為慰。
汝讀《四書》無甚心得,由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③。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
┃ 今譯 ┃
八月一日,劉曾撰來到軍營,接到了你的第二號信和薛曉帆的信,得以知悉家中四宅平安,非常欣慰。
你讀《四書》還沒什么特別的心得,這是由于不能做到“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教人的讀書法,這兩條最為精辟得當。
┃ 簡注 ┃
①劉曾撰:字芙孫,號詠如,陽湖(今屬江蘇常州)人。當時在曾國藩營任職,后任辰州知府、安慶內軍械所委員等。
②薛曉帆:薛湘,字曉帆,無錫人。薛福成之父,曾國藩的友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曾任湖南安福、新寧縣知縣。
③此處指《朱子讀書法》中的兩個條目。《朱子讀書法》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弟子輔廣等人,根據其講學中論如何讀書的相關語錄歸納出來的,共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非常注意讀書法。朱熹總結出來的諸如“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等被后人稱為“朱子讀書法”,這些在曾國藩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封家書中的講述,值得重視。
爾現讀《離婁》,即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①,吾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近歲在外辦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凌上矣。“愛人不親”章②,往年讀之,不甚親切;近歲閱歷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
┃ 今譯 ┃
你現今正在讀《離婁》,比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一句,我往年讀的時候,也沒覺得有什么值得警惕之處;近幾年在外面辦事,才知道處于高位的人必須遵守道德,處于下位的人必須遵守法紀,如果人人以遵守道德自許,只從心愿而不從法則,那么就會有以下欺上的事情發生了。再如“愛人不親”章,往年讀的時候,不曾感覺親切;近幾年閱歷漸漸深了,方才知道治人者不能治理好人,那是因為智力不夠。這就是“切己體察”的一個方面。
┃ 簡注 ┃
①語出《孟子·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揆,度,準則。此句是說,道義與法度都重要,只講道義,則小人就會以下欺上。
②語出《孟子·離婁上》:“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此處是說,治理別人沒有做好,要反省自身關于治理的智力是否足夠。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以自己讀書的體會來講解何為“切己體察”。也就是說,讀書要與個人閱歷、生活體驗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在當下的教育之中,其實最容易被忽視。
涵泳二字,最不易識,余嘗以意測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①;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浡興②。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謂魚躍于淵,活潑潑地;③莊子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④此魚水之快也。左太沖有“濯足萬里流”之句⑤,蘇子瞻有《夜臥濯足》詩、有《浴罷》詩⑥,亦人性樂水者之一快也。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花、如稻、如魚、如濯足,則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 今譯 ┃
“涵泳”二字,最不容易理解,我曾經從涵意上加以推論。所謂涵,好比是春田的雨水滋潤花朵,好比是清澈的渠水灌溉稻秧。雨水滋潤花朵,太少了就難以澆透,太多了就下垂倒伏,適中方才滋潤滲透而恰到好處;渠水灌溉稻秧,太少就會枯槁,太多則容易造成洪澇,適中方才滋養得當而興發起來。所謂泳,好比魚游水中,好比人在洗足。程子說魚兒跳躍于深淵,活潑潑的樣子;莊子說在濠梁觀魚,怎么知道魚兒不快樂呢?這就是魚兒在水中的快樂吧!左太沖(左思)曾有“濯足萬里流”的句子,蘇子瞻(蘇軾)有《夜臥濯足》一詩、有《浴罷》一詩,也都是人性當中樂水的一種快樂呀!善于讀書的人,必須將書看作水,而將心看作花朵、稻秧、游魚、濯足,那么“涵泳”二字,也就差不多能夠體會其中的意思了。
┃ 簡注 ┃
①涵濡(rú):滋潤,沉浸。滋液:汁液滲透。
②浡(bó)興:興起,涌起。
③語出《二程遺書》卷三:“‘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緊為人處,與‘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潑潑地。會得時,活潑潑地;不會得時,只是弄精魂。”此處程子,當指大程子程顥。是說“無心”與“有事”二者的自然結合,方才是活潑潑、生機勃勃的。
④濠梁觀魚:語出《莊子·秋水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此處是說游魚在水中的從容,是魚的快樂。
⑤左太沖:即西晉文學家左思。此句出自《詠史》之五。
⑥蘇子瞻:即北宋文學家蘇軾。《浴罷》:原題《次韻子由浴罷》。
┃ 實踐要點 ┃
關于“涵泳”,曾國藩以春雨滋潤花草、清渠灌溉稻苗比喻“涵”,涵養的關鍵在于“適中”;又以魚之游水、人之濯足比喻“泳”,魚與水、人與水的快樂則是要沉浸于其中方能感知。最后,又說讀書人當視書如水,以水潤花、溉稻、游魚、濯足,用心解書,才能透過文義有所深入。如此體會“涵泳”,更是現代人求新求快的讀書之中最為缺乏的,沉浸在書中,方能化為自己生命的組成部分。
爾讀書易于解說文義,卻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體察”二語悉心求之。
鄒叔明新刊地圖甚好①。余寄書左季翁,托購致十副,爾收得后,可好藏之。薛曉帆銀百兩,宜璧還。余有復信,可并交季翁也。此囑。
父滌生字
(咸豐八年八月初三日)
┃ 今譯 ┃
你讀書比較容易解說文章的大義,但不太能深入體會,可以從朱子的“涵泳”“體察”這兩條去悉心求索一番。
鄒叔明(鄒漢章)新刊刻的地圖非常之好。我寄了書信給左季翁(左宗棠),托他購買十副地圖,你收到之后,可要好好收藏起來。薛曉帆的一百兩銀子,應當完璧歸還。我有復信,可以一起交給左季翁。特此叮囑。
┃ 簡注 ┃
①鄒叔明:即鄒漢章,湖南新化人,曾任湘軍水師將領,后被太平軍所殺。鄒漢章平日留心地圖與兵制,著有《黔滇楚水道考》《皇清輿地記》等著作。此處所說地圖大概指其所繪《輿地圖》。
┃ 實踐要點 ┃
此處頗有些“在事上磨”的意味,孩子也要適當參與一些家務事。如今的家長一味的要求孩子“讀書”,將其“與世隔絕”,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