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與現代生活
- 劉君祖
- 2279字
- 2020-08-26 18:17:52
第六章 群龍無首:組織與人事管理

掃一掃,進入課程
我們在第一章中開宗明義,曾舉乾卦為例,說明《易》象的體例及運用。九五“飛龍在天”,象征人的創造力和事業發展至巔峰。《小象》云“大人造也”,那個“造”字用得極傳神,發揚惕厲,元氣淋漓,云龍風虎,主領時代風騷,可說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境界。但乾卦在講完六爻后,又揭示“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的總綱,強調“天德不可為首”。這是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易經》的作者認為,“飛龍在天”并非乾卦的極詣,“群龍無首”才是宇宙人生最高的境界。九是老陽,陽氣成熟飽滿的象征。“用九”就是將純陽正氣運用發揮到淋漓盡致,屆時顯現出來的現象是群龍。沒有至高無上的領袖,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創造和變化,以及獨立自主又不妨礙他人的生命形態。沒有人為的傾軋、宰制,沒有資源的壟斷、不公,個性盡情發展,卻不會破壞群體秩序的和諧。相互感應,相互欣賞,相互扶持,相互激蕩進步。佛經上比喻類似境界,有千燈相照、光光相映之語,一片光明燦爛,卻不互相干涉。
在乾卦奮進的歷程中,由潛而見,由躍而飛,充滿了爭斗與艱險。偶一不慎,隨時可能失速墜落,前功盡棄,能排除萬難而“飛龍在天”,絕對是少數的梟雄人物。正因為得來不易,九五掌權以后,多半患得患失,竭力保衛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容他人染指。久而久之,與九四產生了微妙的矛盾,和九二的配合也逐漸貌合神離。昔日的革命伙伴,今日的滿朝親貴,都有了設防警戒之心。這么一來,離上九“亢龍”之路也就不遠了。
古往今來,這樣的歷史劇不斷地上演。漢初劉邦殺功臣的史實,膾炙人口。韓信被執時感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可謂道盡其中無奈與辛酸。句踐復國后,賜死大夫文種,可共患難,不愿共安樂;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大肆誅殺功臣;雍正帝殺年羹堯,血影刀光,具載史冊。最妙的是宋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他鑒于自己黃袍加身的際遇,坦率與老戰友溝通,說做皇帝很艱難,經常席不安枕。大寶之位人人覬覦,為免彼此嫌猜,不如諸位解甲歸田,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功臣聽到這樣的表態,也大徹大悟,皆愿配合,并稱頌皇上此舉為“生死人而肉白骨”,救了他們一命。
問題是防了這個,防不了那個,趙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權力的移轉間,就有了許多傳說,隋煬帝弒父,背上千古罵名;唐太宗的玄武門事變,逼退老父,兄弟相殘,恐怕不只是盛德之累。雍正帝弟兄爭位,宮廷喋血,是有名的清宮大案;明成祖起兵靖難,追殺朱元璋長孫建文帝,也搞得轟轟烈烈。再往前推,如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都是典型的禍起蕭墻。外人不可靠,自家人照樣刀兵相向。坤卦《文言傳》云:“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故安在?就在九五群龍有首,皇帝人人想當。
宋儒邵堯夫詩云:“帝皇王霸大鋪張。”秦始皇出巡,劉邦看了贊嘆“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見了發愿“彼可取而代之”,就此掀動了日后龍爭虎斗的風云。漢朝建立,馬上得天下的階段已過,叔孫通制定朝儀。那些立下汗馬功勞、拔劍擊柱的大老粗,一個個整肅儀容,畢恭畢敬地向皇帝行禮。劉邦受禮后大為滿足,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這句毫不修飾的話,足以解釋一切。
帝王思想鋪張開來,歷代梟雄摩拳擦掌,趨之若鶩。敗亡者勿論,勝利者躊躇滿志之余,還會上比古人,以慰寂寞。唐太宗以貞觀之治自矜,亦自謂事功不輸秦皇漢武,甚至認為古來英雄撥亂之主,沒有比得上他的。飛揚跋扈、顧盼自雄的心態表露無遺。
坦白說,在這種打天下爭霸較勁的心理下,還能有多少為國為民的存想,我是很懷疑的。再以劉邦而論,史書上兩處記載,就令人不寒而栗:一是項羽捉住劉邦的父親,說要把他烹了,以要挾劉邦就范。劉邦不以為意,反說結義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要弒父的話,記得分我一杯羹。二是劉邦戰敗逃亡,項羽軍緊追不舍。劉邦為了減輕馬車重量,幾次將一對親生兒女推下車,隨從救回,他還大怒要殺人。所謂虎毒不食子,這樣殘忍無情,恐怕不是“為天下者不顧家”一句話就可開脫。對至親尚且如此,你還期待他能為民謀福利嗎?元曲《山坡羊》唱得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英雄豪杰的成敗興衰,不過是苦了陪著唱戲的大眾,與國計民生何干?
況且,權力把持久了,再英明的人也難免腐化。《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古代的專制帝王,近代的法西斯獨裁者,很少逃出這樣的宿命。家天下的君位世襲制,除了反映私心,也有致命的弱點。所謂富貴不過三代,創業主白手起家,深識艱難,繼承的龍子龍孫長于深宮之中、婦人之手,就不易穩得住局面。
為了正本清源,《易經》提出“群龍無首”的主張。天德好生惡殺,天道大公無私,所以“天行健”的乾卦發揮大用時“不可為首”。《文言傳》云:“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上治”是君主在上位治理人民,久了一定走上亢龍的窮途,招來無限悔恨。“天下治”,則是全天下所有人都參與治理,這就是乾卦用九的極詣。乾元就是太極,一切生中變化的本體,語見乾卦《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文言傳》又云:“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九五層天位,本應行天德為民謀福,但因權力斗爭,不一定做得到。變成亢龍后,就走上了極端。只有用群龍無首,才能顯現出大公無私的自然天理。
《彖傳》解釋元亨利貞,從大哉乾元開始,到保合太和乃利貞,最后以“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作結,正是呼應群龍無首而來,可謂饒富深意。庶是眾,物通人,庶物即眾人。元首須從眾人中推選出來,不能父以傳子,兄以傳弟,這樣才不起爭端,天下萬國才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