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與苦難
明末大儒顧炎武在其代表作《日知錄》一書中,提到當時科場之弊,有所謂“擬題”,即現在的考前猜題或考古題之類??忌蛔x考試范圍內的材料,經書原典反而束之高閣,在《易經》部分即刪去訟、否、剝、遁、明夷、睽、蹇、困、旅九卦。這九卦都是《易經》中有名的險卦或苦卦,象征人生歷程里一些難堪的處境,指引當事者如何妥為因應,趨吉避兇,試想,經生幾十年下來不碰不沾,就算高中宦途,一旦遭逢憂患橫逆,又當如何應對?粉飾太平,為考試而讀書的結果,便造就一幫無用的廢才,而精湛實用的易理也不得彰顯。
孫中山先生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比舸搜詫賹?,則茫茫人生真是苦多樂少。佛家視三界為火宅,蕓蕓眾生多在苦海中徘徊,除非識力超群,終是難以解脫。世間諸苦中,又以“求不得苦”最為苛酷。食色、財貨、名位、權勢,人生必有所求,甚至希圣希賢、普度眾生、修齊治平、鉆研學問都是求。有所求而不能得到,理想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就會苦不堪言。為了化解或減輕這種痛苦,就有“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欲乃剛”“不忮不求”的期許,老子所謂“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也是為此而發。打麻將想“門前清,不求人”,就得靠“自摸”。這些都能提供我們在進德修業上莫大的啟示。
《系辭傳》有云:“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云:“明于憂患與故”“吉兇與民同患。”《易經》是憂患之書,剖析憂患深切著明,消災解難功效卓著。往下我們就來看看明代士人不敢面對的兇險九卦,以及其他一些艱苦卦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