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神闕
肚臍眼兒就是神闕穴,在任脈上。闕,是君主所居住的宮城的門,“神闕”就是元神的門戶,即神氣升降出入,變化消長的地方,屬奇經八脈中任脈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任、督、沖脈“一源三歧”。任、督、沖、帶四脈,脈氣相通,總任全身氣血,共同縱橫貫穿于十二經脈之間、五臟六腑,外聯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臍和諸經百脈相通,陰陽相濟,起著調節各臟腑生理活動的作用。故神闕穴可通過奇經八脈通周身之經氣。

臍乃經絡的總樞,經氣的匯海,十二經原穴皆根于此。
與肚臍有直接關系的穴位就有公孫(沖脈)、太白、章門、陽池、丘墟、足臨泣(帶脈)。神闕是黃庭太極之穴,而太極由少陽三焦相火和太陰脾土組成,所以才有培元固本回陽救逆,健運脾胃腸道以及布散元氣的功能,因為這里是五臟六腑、十二經之海,所以能通調臟腑經絡,是人生命的根本。
神闕穴可治腦部一切疾病,治全身百病,功效不可盡述,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
取穴要點
即肚臍,按壓時力度適中,以能耐受為度。
手法操作
按壓時間以一呼一吸為一次,每次按壓不低于100次呼吸。艾灸時,每次要灸1小時以上。
臨床主治
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陽痿等。
常用配穴
與陽池穴、太白穴、公孫穴、丘墟穴配,可通調全身;與陽池穴、丘墟穴(或足大趾三毛上)相配,為壯陽法;與中脘穴、關元穴相配亦為壯陽法;與百會穴,涌泉穴同壓,為恩師周爾晉先生天地人同壓法,可全面調節人體精氣神。
刺激方法
一是壓肚臍。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一下按壓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覺壓得太緊,就放松一點,如果感到太松了沒感覺,就壓重一點。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兒上,數自己的呼吸,數到100次,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有失眠、性功能障礙的患者療效顯著。
也可揉按肚臍,順時針輕輕按摩300圈,再逆時針輕輕按摩300圈,小孩減半,治便秘很有效果。
二是灸肚臍。灸法也很簡單,可以直接用清艾條,點燃后在肚臍附近灸。堅持艾灸,不久,您會發現身體變得非常舒服。歌曰:“常灸神闕穴,萬病自會滅。”
三是拍肚臍。拍打肚臍法:轉腰刺激神闕和命門穴是少林古老的健身法之一,其特點是按摩叩打和腰部動作相結合,簡單易行,隨處可練,效果顯著。按中醫理論,肚臍處稱為丹田,又稱前命門;背部和肚臍相對的部位稱為命門,又稱后命門。拍打腹背就是通過刺激前、后命門進行保健的。兩臂在腰轉動帶動下拍打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