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企業:通過使命與激情創造卓越績效(原書第2版)
- (美)拉金德拉·西索迪亞 賈格迪什·謝斯 戴維·沃爾夫
- 1383字
- 2020-08-21 17:50:17
第2章 新時代、新規則與新商業
大量客戶、員工、投資者、供應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整個商業環境感到擔憂——發生在安然(Enron)、泰科(Tyco)、世界通信(WorldCom)、阿德爾菲亞電纜(Adelphia Cable)以及其他市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企業的丑聞,令人們對這些企業高管造成的鬧劇忍無可忍。
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總統在20世紀20年代發表過一份題為《美國的事業就是商業》的聲明。如果這是真的(我們不太確定情況是否真是這樣;我們寧愿說國家和人民的福祉是美國的事業,而商業只是促進這一事業非常重要的工具),那么公眾對商業最新的看法就值得高度關注。商業機構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不受待見,正如《紐約時報》所指出的:“絕大多數公眾認為,高管們一心想要毀掉商業環境、做假賬并中飽私囊。”1
這一新的嚴酷現實得到了多項民意調查的證實,企業做再多投機取巧的公關活動都無法掩蓋。
·蓋洛普咨詢公司(Gallop)發現:美國人對大企業的信心穩步下滑,有信心的人數比例從1975年的34%一路降到了2009年的歷史低點(16%),2011年反彈到19%。2
·哈里斯公司(Harris)2011年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高達88%的美國人認為大企業對政府的影響太大。3
·捷孚凱北美定制研究公司(GFK Custom Research North America)201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有64%的受訪者表示,與幾年前相比,他們現在更難相信企業了;有55%的受訪者表示,企業在未來更難贏得他們的信任。4
·根據美國揚克洛維奇監測公司2011年的報告:79%的受訪者認為,“企業過于關注利潤,而對公共責任重視不足”;67%的受訪者認為,“如果機會出現,大多數企業在認為自己無法脫穎而出時會利用公眾”。5這家企業曾在2004年請美國人按0~10分評價他們對大企業的信任值(評分越高表示越信任),結果只有4%的受訪者給出了9分或10分。6
人們很容易把高管層的“道德破產”歸咎于少數幾個晉升到企業最高職位的“壞家伙”。但是,我們必須跳出高管層視角來全面探究這個問題。高管層的道德淪喪通常反映出企業文化中的道德貧瘠,在這樣的企業文化中,金錢勝過一切。董事會(以及投資者)應更密切地關注企業文化,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說過一句話:“我們塑造了文化,然后文化重塑了我們。”7企業文化是人們了解企業高管靈魂的一扇窗。
無論好壞,主流文化的道德特征都會影響高管的行為。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一般會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文化:不管我們談論的是一位有時尚意識的青少年,還是一位開蘭博基尼的《財富》500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是如此。深植于美國文化中的貪婪和激烈競爭思想鼓勵人們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惜破壞規則,不僅如此,這種思想還創造出了蘋果公司員工所稱的“現實扭曲場”(圍繞強勢和富有魅力的領導者產生)——這是拒絕承認現實、拒絕對個人行為后果負責的表現。8
就像政客們常說的,我們也許不能就道德規范立法,但是,圍繞“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如何進一步利用這種文化(就像丘吉爾所說的)來重塑我們當中的更多人以及我們與之有聯系的那些企業(可能被重塑得更好)”等問題進行思考,對我們所有人都是有益的。我們也許會問自己:我們的文化重視正確的東西嗎?我們是以足夠高的標準來要求企業嗎?我們是否對一些社會最強勢機構的越軌行為有著悲觀預期并將這些行為視作意料之中的事情?創造一種鼓勵更多高管在個人野心與社會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并最終使兩者協調一致的文化環境需要什么?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在這場資本主義的社會轉型(與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成熟并行的一個事件)中逐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