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手[1]
擊鼓其鏜
踴躍其用[2]
不我以歸
憂思忡忡[3]
爰居爰處
爰喪其車[4]
于以翼之
于海之西[5]
死生契闊
與子成結[6]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7]
于嗟夐夐
于嗟渺渺[8]
[1]見《邶風·擊鼓》。
[2]鏜(tāng),鼓聲。用,操練(兵器)。《毛傳》:“鏜然,使眾皆踴躍用兵也。”
[3]不我以歸,言不與我而歸也。忡忡(chōng),不安,心跳動貌。《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4]爰居兩句,《鄭箋》:“爰,子也。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處乎?”于何喪其車乎?喪,失去。
[5]于以,在何處。翼之,覆蔽。《大雅·生民》:“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左傳·哀公十六年》:“騰如卵,余長而翼之。”
[6]死生兩句,《通釋》:“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云合離聚散耳。”《后箋》:“言死生相與約結,不相離棄也。”《曹風·鸤鳩》:“其儀一兮,心如結兮。”《集傳》:“如結,如物之固結而不散也。”
[7]執手,《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鄭箋》:“言執手者,思望之甚也。”吳偉業《別維夏》:“正逢漉酒登高會,執手西風嘆落暉。”偕,一起。
[8]于(xū)嗟,嘆詞。夐夐(xiòng),孤單貌。錢惟演《春雪賦》:“有卉夐夐,有鳴嚶嚶。”渺渺,幽遠貌。王安石《憶金陵》:“想見舊時游歷處,煙云渺渺水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