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兵伐謀

德國曾經有過偉大的戰略家和政治家,就是俾斯麥。

1866年普奧戰爭中,普魯士軍隊贏得了決定性的薩多瓦會戰,通往維也納的道路已經打開,老毛奇和將軍們都迫不及待地要奪取這座大城。

然而俾斯麥卻說服了國王,下令普軍停止進攻,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俾斯麥就與奧地利達成了停戰協議。奧地利得到了不失寸土的和平,要割讓的土地全來自奧地利的盟友,也就是另外幾個日耳曼國家。

此舉讓普魯士將領們極為憤怒。這樣一來,他們就無法在維也納舉行夢寐以求的勝利游行,更無法憑戰勝之威,徹底摧毀奧地利這個普魯士最大的對手。

然而俾斯麥非常清楚他在做什么:摧毀奧地利,必然打破歐洲列強的力量平衡,引發其他列強軍事干預,而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局面是普魯士根本無法控制的。

一切正如俾斯麥所料。法國的拿破侖三世早就虎視眈眈,一心要介入日耳曼各國之間的矛盾,以遏制普魯士,因此正在唯恐天下不亂。但普奧之間達成了協議,拿破侖三世只能空手而返。在接下來的四年里,雖然法國竭力制造難題,卻始終找不到多少運作空間。

奧地利當然對于自身的戰敗和喪失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日耳曼地區的霸主地位很不開心,但是,一方面普軍的戰斗力使奧地利確實鼓不起立刻復仇的勇氣,另一方面,俾斯麥的寬宏大量又讓奧地利相當愿意接受這樣一個安排,因為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選擇。

在接下來普法戰爭中,俾斯麥再次表現出了他過人的戰略頭腦。他用盡了一切外交手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錯綜復雜的歐洲戰略環境中,全力孤立法國,創造出一種最好的戰略格局,從而使得老毛奇和普魯士軍隊可以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地去與法軍作戰。

所以,在普法戰爭中,俾斯麥絕對不允許普魯士軍隊接近比利時或者英吉利海峽,因為普軍一旦接近這兩個地方,就必然會引發英國的緊張和干預。他還在軍隊沒完全準備好之前,就強迫老毛奇發起了對巴黎的軍事行動,就是擔心如果戰爭不盡快結束,其他強國就可能會介入沖突。

俾斯麥的偉大,在于他永遠是跳出戰爭看戰爭、跳出勝利看勝利。

可惜的是,隨著德國統一的完成,以及德國國力的上升,德國人變得越來越自信,俾斯麥基于大戰略的耐心和自制越來越被認為是過時的東西。人們越來越相信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的勝利,完全是來自老毛奇的軍事天才以及普魯士軍隊的作戰能力。

最終,俾斯麥的功業化為了泡影。

法國“老虎總理”克列孟梭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格言:戰爭太重要了,以至不能把它交給將軍們去處理。

的確如此。我們也可以模仿克列孟梭的這句話:業績太重要了,以至不能把它交給負責業績的高管去處理。

所以,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用打就能贏,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全勝”的核心,就是要跳出那種簡單的對抗式的競爭思維,跳出戰爭看戰爭,跳出競爭看競爭。要用高明的手段,把直接的對抗變成間接的對抗,甚至把對抗轉化成非對抗乃至合作。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也不想打啊,我也想全勝,可是有時候不得不打,是對手逼著我打。

市場競爭也一樣。市場就那么大,客戶就那么多,我不去爭,就會落到對手的手里。我不爭能行嗎?

那怎么辦呢?

孫子的答案是:爭是可以的,但是爭是分層面的。“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上策是挫敗對手的戰略,其次是挫敗對手的外交,再次是打敗對手的軍隊,最下策是進攻對手設防堅固的城池。攻城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真正的高手,要在高層面上競爭,避免進入低層面的競爭。

伐謀、伐交、伐兵、攻城,就是競爭的四個層面。

競爭的第一個層面是“上兵伐謀”。所謂的“謀”,就是深謀遠慮,就是戰略性思考,是對未來的把握,包括戰略布局的能力。

所謂的“伐謀”,就是通過深謀遠慮的戰略意識,從一開始就在戰略層面通過深遠的戰略運作,參與戰略格局的形成,塑造即將開始的競爭格局,引導競爭格局的走向,從而使對手不能跟你對抗,或者不愿跟你對抗。

戰爭表面上看來是雙方士兵的廝殺,其實背后較量的是雙方的戰略決策能力。決策者的戰略眼光,是影響組織命運的關鍵要素。“上兵伐謀”的含義就是: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在戰略思考和戰略布局的層面去戰勝對手的。

你肯定知道美國內戰,但你知道美國內戰為什么打了四年嗎?決策者缺乏戰略眼光導致的。

提到美國內戰的將軍,你大概馬上會想起格蘭特將軍、羅伯特·李將軍、謝爾曼將軍、“石墻”杰克遜。如果你對這段歷史還有進一步的了解,你大概還會知道張伯倫上校。但是你不一定知道一個人——溫菲爾德·斯科特。你更不一定知道,從軍事戰略上說,斯科特才是北方打敗南方的真正英雄。

1861年內戰開始的時候,斯科特是北軍的總司令,那年他已經75歲了。斯科特是一位富有戰爭經驗和戰略眼光的老將。他給北方政府制定了一個名為“蟒蛇計劃”的戰略。

在斯科特看來,與北方相比,南方的優勢在于它在軍事上有充分的準備。而且得益于前不久結束的美國和墨西哥的戰爭,南方軍隊士兵素質普遍較高,軍官也有豐富的作戰指揮經驗,可謂良將如云,所以軍事上絕對不可小覷。

但是南方也有致命的弱點。從經濟上來說,當時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為主的農業經濟,工業基礎非常薄弱,一直以來都依賴從北方和歐洲進口工業品。因此,如果北方能夠封鎖南方的港口,就可以從經濟上困死南方。

從軍事上來說,由于南方陸路交通不便,河流便成了當時最主要的交通線。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正好縱貫南北,把南方分成了兩部分。如果北方軍隊能夠控制密西西比河,就可以從戰略上割裂南方東西兩部分的聯系。

所以,斯科特的戰略設想是經濟壓力和軍事進攻相結合。

經濟上,封鎖南方的所有港口,尤其是9個與內地鐵路相連的港口,斷絕南方與歐洲國家的貿易,使南方無法獲得維持經濟和戰爭所必需的工業品和武器裝備。

軍事上,組成兩個強大的軍團。東線以一個軍團進攻南方的首都里士滿,咬住在弗吉尼亞的南方主力部隊,把南軍主力控制在弗吉尼亞州之內。西線以另一個軍團沿著密西西比河向南推進,占領整個密西西比河,切斷南方東西部的聯系;然后向東進攻,壓縮南方的空間,消耗南方的資源,摧毀南方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使其無力維持在戰場上作戰的部隊。最后配合東線的軍團南北夾擊,在弗吉尼亞全殲南軍的主力。

這是一個很有遠見的戰略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充分發揮北方的資源優勢,同時讓南方的軍事優勢無法發揮出來。

一旦南方的經濟被摧毀,其軍隊自然也就不戰自敗。

可惜的是,林肯總統那個時候還缺乏斯科特那樣的戰略素養,不能真正明了和欣賞斯科特的計劃。一個戰略的價值在不能被理解的時候,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加上南方軍隊在李將軍的率領之下,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直接威脅到北方的首都華盛頓,這更嚇壞了林肯,保衛華盛頓的重要性被夸大了。林肯的眼光被完全局限到了首都的安全上,斯科特的計劃沒有被采納。

北軍與南軍的主力,就在北方的首都華盛頓和南方的首都里士滿之間這一百多公里的地域上拉鋸作戰,你打過來,我打過去,先后進行了五次會戰。因為缺乏清晰的戰略,這些會戰沒有一次是決定性的。

戰略就像下棋一樣,一顆棋子只有在全局中你才會明白它的價值,或者說,把它的價值最大化。沒有經過戰略思考的棋子,注定只能是一堆散亂無序的廢子。

當林肯逐漸意識到斯科特計劃的價值并準備采納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手下缺乏能夠理解這一計劃的將領。斯科特因為年事已高,內戰開始第二年就退休了。后面的幾位北軍總司令,麥克萊倫生性謹慎,行動消極;哈勒克心胸狹窄,目光短淺。這些人的戰略觀念都很淺薄。

1863年,北方軍隊曾經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攻勢:約瑟夫·胡克將軍攻擊南方首都里士滿,尤里西斯·格蘭特攻擊密西西比河上的維克斯堡,威廉·羅斯克蘭斯將軍攻擊田納西州的東南部。

但是,這三項進軍的背后,沒有一個統一的戰略指導。維克斯堡和里士滿的攻勢是4月底5月初發起的,田納西的攻勢則在6月下旬才開始。由于行動之間缺乏協調,最終只有格蘭特占領了維克斯堡。

即使這個唯一的勝利,也差點被總司令哈勒克毀掉。維克斯堡戰役勝利后,哈勒克不懂得如何利用這個勝利,反而下令解散了格蘭特軍團,并將被解散的部隊分散用在了一系列徒勞無功的戰術目標上。

不過,林肯總統這時候終于認清了格蘭特這位將軍的價值。格蘭特是著名的酒鬼將軍,但是他所取得的一系列戰略意義的勝利,使林肯意識到,在北方軍隊中,只有格蘭特具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能力。

1864年3月,格蘭特出任北軍總司令。對格蘭特的任命,成了美國內戰的一個轉折點,北方軍隊沒有統一的戰略指導的時代終于過去了。

格蘭特擬訂了一個結束戰爭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開辟兩條戰線:在東線,由他本人用不斷的攻擊把李將軍的部隊羈留在弗吉尼亞境內;在西線,由謝爾曼將軍攻占南方的門戶亞特蘭大,打進南方的腹地,向東再向北對李將軍的后方作釜底抽薪式的打擊。海軍負責對南方實施“窒息式封鎖”,以完全切斷南方的對外聯系。

這就是三年前斯科特計劃的核心。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在東線,格蘭特率領北軍,將李將軍率領的南軍主力死死牽制在里士滿附近不能動彈。在西線,謝爾曼率領部隊攻入南方的經濟中心,并發起著名的“向海洋進軍”的作戰方案,一路破壞南方的戰爭資源和抵抗意志。南方的經濟幾乎被全部摧毀。

到1865年4月,南方已經山窮水盡,瀕臨崩潰。補給已經完全斷絕的李將軍,被迫率領他的殘部向格蘭特投降。格蘭特就任總司令一年之后,美國內戰就以北方的勝利而結束。

據說李將軍投降后,格蘭特下令向李的部隊提供了28 000份口糧以供解散軍隊。李將軍連連說道:“太多了,太多了!”因為此時他的手下,只剩下了9 000名饑寒交迫的士兵。

斯科特很幸運,他看到了他的計劃被林肯和格蘭特采納,而且活著看到了內戰結束。但是他也很不幸,有近三年的時間,他只能看著戰爭演變成漫無目標的殺戮,卻無能為力。

戰爭結束后人們才發現,沒有早點兒采納他的計劃,結果浪費了多少資源,錯過了多少機會。

人們往往會被戰場上那些輝煌的勝利所吸引,勝利越多的將軍就會佩戴越多的勛章,可是人們往往會忘記問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偉大的戰略,你的勝利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戰役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阳城县| 丽水市| 招远市| 松阳县| 南华县| 昌宁县| 英超| 邻水| 化州市| 南澳县| 四会市| 麻江县| 桐庐县| 龙川县| 林西县| 邢台市| 库尔勒市| 洞口县| 灌云县| 四会市| 临夏市| 舞阳县| 临高县| 盘锦市| 东明县| 舞阳县| 金山区| 梅河口市| 宝丰县| 兴山县| 高邑县| 西吉县| 莱州市| 云浮市| 漳浦县| 峨眉山市| 安乡县| 景德镇市| 大荔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