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焰口是六道中的餓鬼道,佛法上所說餓鬼與俗說人死為鬼是不同的。人死后未投生前在佛法上名“中陰”,亦名“中有”,即俗說的靈魂。餓鬼與地獄、畜生合稱三惡道,由于生前造了重大的惡行,死后遂入三惡道中受苦。

餓鬼道最大的痛苦是常受饑渴之苦。佛經中解說餓鬼道有三類:無財鬼、少財鬼、多財鬼,而無財鬼又有三類:(1)焰口:飲食入口,立即化為火焰。(2)針口:咽喉如針鋒之細,不能飲食。(3)臭口:口內腐爛發臭,無法飲食。總之,餓鬼因罪業所感,雖然腹內饑渴,而口不能飲食,常受饑渴極苦。如《正法念處經》卷十六《餓鬼品》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受于針口,餓鬼之身。受鬼身已,自業誑惑,所受之身,口如針孔,腹如大山,常懷憂惱,為饑渴火,焚燒其身,受諸內苦。外有寒熱,蚊虻惡蟲,熱病惱等,如是身心,受種種苦。”參見《大正藏》第17冊,第93頁上。

焰口,在唐實叉難陀三藏所譯《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中說名“面然”,如經云:“爾時阿難,獨居凈處,一心計念,即于其夜,三更之后,見一餓鬼,名曰面然。”參見《大正藏》第21冊,第464頁中。不論名“焰口”或名“面然”,都是餓鬼道中最苦的一類,因為常受饑餓、干渴之苦,故而變現出丑陋身形,如《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卷上緣起文說:“阿難尊者,林間習定,夜見鬼王,口吐火焰,頂發煙生,身形丑惡,肢節如破車之聲,饑火交然,咽喉似針鋒之細,見斯怪異,問是何名,答曰面然。”因為餓鬼常受饑渴之苦,因此佛經中有多種救拔餓鬼的施食法門。如《盂蘭盆經》記載,佛開示目連尊者:“十方眾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圣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凈戒圣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種親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復有人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受無量快樂。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后受食。初受盆時,先安在佛塔前,眾僧咒愿竟,便自受食。”參見《大正藏》第16冊,第779頁中。以求解脫。而在救度餓鬼的施食法門中,以身、口、意三密相應,加持凈食而施食餓鬼的修持法,名“瑜伽焰口”。三密是身、口、意三業,行者在修持時,手結密印,口誦真言(陀羅尼),意作觀想。要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身、口、意三業融會契合,相應不離而能發出力量。以此力量加持飲食,施食餓鬼,能救拔餓鬼之苦,這是瑜伽焰口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惠东县| 囊谦县| 大悟县| 台东市| 乌海市| 永康市| 无为县| 化州市| 盈江县| 和政县| 巴里| 长宁县| 锡林郭勒盟| 宾阳县| 元阳县| 交口县| 遂平县| 广德县| 恩平市| 合江县| 江阴市| 甘洛县| 洞头县| 隆回县| 怀宁县| 沙湾县| 合阳县| 车致| 股票| 寿宁县| 温宿县| 兰西县| 瓦房店市| 胶州市| 阜宁县| 灵山县| 许昌县| 大安市| 阜新|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