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未來:從金本位到區塊鏈
- (黎巴嫩)賽費迪安·阿莫斯
- 4042字
- 2020-08-20 18:07:45
為什么是黃金
為了理解商品貨幣是如何出現的,讓我們回過頭來詳細地審視一下第一章介紹過的軟通貨陷阱。首先區分一下商品的市場需求(由于商品自身屬性而進行消費或持有的需求)和貨幣需求(用于交易中介或價值存儲載體的需求)。任何時候,只要有人選擇一種商品作為價值存儲的載體,他的行為都在常規的市場需求之外增加了這一商品的需求,造成該商品價格的上升。舉個例子,每年各種各樣的工業用途上,銅的需求量加起來大約是2000萬噸,其價格約為每噸5000美元,所以總的市場價值約合1000億美元。讓我們設想一個場景,一個億萬富翁準備用銅來存儲他的100億美元的財富。當他的御用銀行家四處奔走試圖購買相當于全球年產量10%的銅時,將不可避免地引發銅價的上漲。乍看起來,這像是驗證了億萬富翁的眼光:在他完成收購之前,他決定買入的資產就開始漲價了。當然,億萬富翁自己的如意盤算則是,價格的上漲會吸引更多的人跟風買入銅,將銅作為價值存儲載體,從而進一步推動銅價的升高。
然而,就算有更多的人如其所愿,加入貨幣化使用銅的行列,我們假想的著迷于銅的億萬富翁最終還是會陷入麻煩之中。價格的上漲使得不管對全世界的工人還是資本來說,銅都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同時,僅僅就礦井開采而言,地層之下的銅儲量之多也是我們無法計量的。所以,實際上,銅產量唯一的約束條件是有多少勞動力和資本投入其中。只要價格升高,就會一直有更多的銅被生產出來。在滿足我們的億萬富翁的貨幣投資需求之前,銅的價格和產量會一直上升,我們假設1000萬噸銅被額外生產出來,而價格則上升到每噸10000美元時,億萬富翁的100億美元花完了,全部以銅的形式存儲下來。此后,從某一刻起,銅的貨幣需求必然平息下來,因為持續不斷的大宗購買已經完成,而且有些銅的持有者會出售部分他們所持有的銅,購買其他物品,說到底,這是人們將銅作為貨幣購入的本意所在。
銅額外的貨幣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假如其他條件不變,銅市場應該退回到原來的供需水平,即年產2000萬噸,每噸賣5000美元。但是,由于此時人們開始售賣他們之前積累的存量銅,會導致銅的價格顯著低于這個價格。我們的億萬富翁會在這個過程中遭受損失,鑒于正是他一開始的行為引發了銅價的上升,他大部分銅的購入價必然在每噸5000美元以上,但如今,他囤積的大部分銅的價格都在每噸5000美元以下。在銅價上升之后追漲買入的人會比這個億萬富翁承受更大的損失。
這個模型適用于所有如銅、鋅、鎳、黃銅、石油這些主要用于使用和消耗而不是存儲的商品。在任何時候,這類商品的全球庫存都與其新的年度產量大致相同。新供給不斷地產生以供消耗之用。倘若有人決定使用某一種這類的商品儲存財富,該行為就是與其他將此商品用于工業生產的消費者競爭資源,在此行為導致的價格上升消化掉其全部投資之前,他的全部財富也只能買下該商品全球供給的一部分。由于商品生產者的收入增加,他們可以擴大投入,增加產能,進而使價格重新下降,從而蒸發掉用這種商品儲值的儲蓄者的財富。整個過程的最終結果是財富從做出誤判的儲蓄者手中轉移到他們購買的商品的生產者手中。
這正是對市場泡沫的一次完整剖析:需求增加引起價格快速上漲,進而帶來更多的需求使價格進一步上漲,刺激產能和供給增加之后帶來價格下跌,最終懲罰所有在慣常的市場價格上方購入的人。泡沫中的投資者被收割而泡沫資產的生產者受益。對于銅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其他商品來說,這個循環幾乎在所有的歷史記錄上顛撲不破,不斷地懲罰錯誤地把這些商品當作貨幣使用的人,讓他們的財富貶值,讓他們逐漸歸于貧困,最終,這些商品又回歸了市場商品的自然屬性,而不是交易中介。
任何東西,若想成為良好的價值存儲載體,都必須克服這個陷阱:當人們將其用作價值存儲工具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它的增值,此時它的生產者一定要受到某種限制,不能大量增加供給進而帶來價格下降。選擇以滿足這一條件的資產作為價值存儲工具的人,會隨著該資產獲得更多人的青睞,獲得長期的回報,因為做出其他選擇的人,最終要么改弦更張,向成功的先行者學習,要么財富受損。
在這個貫穿人類歷史的長跑中,毫無疑問,最后的贏家是黃金。由于兩種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獨特物理性質,黃金長久保持著貨幣角色:第一,黃金極好的化學穩定性使其幾乎不可能被銷毀;第二,黃金不可能通過其他材料合成(盡管煉金術士們一直說他們能),只能從礦石中提取,同時,金礦石在我們的星球極其稀少。
黃金的化學穩定性意味著,人類歷史上開采出來的幾乎所有黃金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被掌握在世界各地的人或機構手中。人類通過珠寶、金幣、金條等形式持續積累越來越多的黃金,這些黃金從不消融,從不生銹,從不損耗。由于不可能通過其他化學方法合成,人們增加黃金供給的方式只能是從地層之下開采,這種昂貴、有毒、產出不確定的開采方式千年延續下來,開采難度越來越高,回報越來越少。所有這一切意味著現在全世界的黃金存量是幾千年黃金生產的總量,遠遠大于每年的新增產量。通過過去70年的較為可靠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黃金存量每年的增長率約為1.5%,從未超過2.0%(見圖3-1)。
圖3-1 全球黃金總存量和年度存量增長率
黃金和其他任何消費性商品都不可同日而語。為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想象一下,價值存儲載體的用途導致需求大增,引發價格跳漲和年產量翻倍,假如這種載體是任何一種消費性商品,加倍的產出都將使商品數量暴漲,隨之而來的是價格崩潰,傷害持有者;對黃金來說,就算價格跳漲帶來黃金年產量翻倍,也無關緊要,總存量增長的比率不過是從1.5%增加到3%。如果年產量維持在翻倍的水平上,隨著總存量的增長,每年的新產量相對于總存量也會越來越微不足道。金礦依然不可能開采出足夠多的黃金來顯著壓低金價。
從這個角度上講,只有白銀接近黃金,歷史上白銀的年供給增長率為5%~10%,現代則上升到約20%。這個數字高于黃金,原因有二:其一,白銀確實可以被腐蝕,也可以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被消耗掉,這意味著現有的白銀總存量和年產量的比率不像黃金總存量和年產量的比率那樣大;其二,白銀在地殼中的含量并不像黃金那樣稀有,而且白銀比較容易提純。黃金單位價值很高,事實上無法切割成過分微小的重量單位,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白銀有第二高的存量-增量比,同時單位重量白銀代表的價值低于黃金,于是,幾千年來,白銀一直是小額交易使用的主要貨幣,與黃金形成互補的格局。后來,國際通用的金本位制度流行后,人們開始使用以黃金背書的紙幣,可以進行任何價值尺度的支付行為(在本章的后面的部分我們會詳細討論這一點)。這一發展架空了白銀的貨幣地位,隨著不再被用于小額交易,白銀很快失去了貨幣的角色,變成一種工業用金屬,并且相對于黃金來說,價值大幅下降。白銀本來在貨幣序列內扮演著千年老二的角色,不料由于19世紀的技術進步,人們進行支付行為的時候不再需要移動金屬本身了,如此一來,在貨幣競爭中第二名便成了失敗出局的代名詞。
這解釋了之前發生的白銀泡沫的破裂,以及為什么如果再次出現白銀泡沫,結果必然還是破裂:一旦有大量資金流入,為白銀謀求貨幣地位,那么對于白銀生產者來說,大量增加白銀供給,擊潰銀價并拿走囤積白銀的人的財富,總是不難辦到的事情。在所有的商品中,最廣為人知的軟通貨陷阱的例子正是出自白銀。20世紀70年代后期,富有的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決定將白銀重新貨幣化,他們開始大量買入白銀,并因此帶動了白銀價格的上升。他們認為,隨著價格不斷上升,會吸引更多的人買入白銀,這會帶來銀價進一步持續上漲,這一切最終將引導人們接受以白銀作為支付手段。然而,無論亨特兄弟買入多少白銀,他們的財富都無法接住礦工和白銀持有者在市場上持續的出貨。白銀價格最終崩潰了,亨特兄弟損失了大約10億美元。這也許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堂貨幣課,告訴了人們存量-增量比的重要性,告訴了人們為什么不是所有閃閃發亮的東西都是黃金(見圖3-2
)。
圖3-2 現有庫存量相對于年產量的倍數
黃金這種穩定的低供給率,正是其貨幣地位貫穿整個人類歷史的根本原因。今天,為避免它們發行的紙幣淪為空氣,中央銀行仍在繼續持有大量的黃金,黃金的地位依然穩固。官方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總和約為33000噸,占地上黃金總量的1/6。供給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的定義是供給量增加的百分數比上價格增加的百分數,黃金高的存量-增量比使它成為供給價格彈性最低的商品。現在全世界人們持有的黃金是幾千年來產量的積累,一個X%的價格上漲帶來的黃金產量增加與現存的黃金總庫存相比總是微不足道。例如,2006年,黃金現貨價格上漲36%,對任何其他商品來說,都可以預見接下來將會發生的是,產量顯著增長,大量商品沖擊市場并帶來價格下降,而黃金,2006年的產量為2370噸,反而比2005年的產量低100噸,2007年的產量還會再減少10噸。換個角度講,2005年的黃金產量是存量的1.67%,2006年的產量是存量的1.58%,2007年的產量是存量的1.54%。即使價格上漲了36%,也沒有帶來市場上新黃金供給量的明顯增加。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單一年度黃金產量增加最大的年份是1923年,當年增加了約15%,這一增加最終造成黃金總存量增加了約1.5%。即使黃金產量比這個數據再增加一倍,也不過是帶來總存量3%~4%的增加。迄今為止,黃金全球總存量年度增加最快的年份是1940年,增加了約2.6%,總存量的年度增長率從未超過這個數字,1942年之后更是從未超過2%。
在人類歷史上,隨著冶金術的擴散,文明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開始將銅,然后是白銀用作貨幣。這是因為在當時這兩種金屬較難生產,賦予了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良好的適銷性。在這些文明中,黃金被人們珍視,但是由于極度稀缺,黃金在交易中的適銷性受到了限制。在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克洛伊索斯時期為了方便貿易,黃金第一次被鑄成規則的金幣。黃金全球的吸引力使它傳播得越來越遠,并進一步促進了全球貿易。自那時起,人類歷史的變遷就和貨幣的健全性(soundness of money)緊密交織在一起。人類文明在健全貨幣被廣泛使用的時期和地方繁榮發展,而不健全的貨幣則往往和文明的衰弱和社會的崩潰聯系在一起。
[1] 資料來源:U.S.Geological Survey.
[2] “Big Bill for a Bullion Binge,”TIME,August 29,1989.
[3] 資料來源:U.S.Geological Survey data for gold.Silver Institute data for silver,BP.com statistical review for oil.Author’s estimates from various media sources for co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