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原理、設計與應用(第2版)
- 楊保華 陳昌
- 974字
- 2020-08-11 18:07:59
3.7 物聯網
曾有人認為,物聯網是大數據時代的基礎。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是物聯網時代的基礎。
1.典型應用場景分析
一種可能的應用場景為:物聯網絡中為每一個設備分配地址,給該地址關聯一個賬戶,用戶通過向賬戶中支付費用可以租借設備,執行相關動作,進而租借物聯網的應用。
典型的應用包括對大量分散監測點的數據獲取、溫度檢測服務、服務器租賃、網絡攝像頭數據調用等。
另外,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增多、邊沿計算需求的增強,大量設備之間形成分布式自組織的管理模式,并且對容錯性要求很高。區塊鏈自身分布式和抗攻擊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融合到這一場景中。
2.IBM
IBM在物聯網領域已經持續幾十年進行研發,目前正在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物聯網應用的成本。
2015年初,IBM與三星宣布合作研發“去中心化的P2P自動遙測系統(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Peer-to-Peer Telemetry)”,將區塊鏈作為物聯網設備的共享賬本,打造去中心化的物聯網。
2017年,IBM和哥倫比亞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AOS合作,共同為物流行業開發新的區塊鏈和物聯網解決方案。方案通過物聯網傳感器采集貨車可用空間、負載、天氣溫度等信息,并將貨物、貨主、司機、物流行為等信息上鏈,實現對貨物狀態和相關方行為的完整追溯。
3.Filament
美國的Filament公司以區塊鏈為基礎提出了一套去中心化的物聯網軟件堆棧。通過創建一個智能設備目錄,Filament的物聯網設備可以進行安全溝通,執行智能合約以及發送小額交易。
基于上述技術,Filament能夠通過遠程無線網絡將極大范圍內的工業基礎設備溝通起來,其應用包括追蹤自動售貨機的存貨和機器狀態、檢測鐵軌的損耗、基于安全帽或救生衣的應急情況監測等。
4.NeuroMesh
2017年2月,源自MIT的NeuroMesh物聯網安全平臺獲得了MIT 100K Accelerate競賽的亞軍。該平臺致力于成為“物聯網疫苗”,能夠檢測和消除物聯網中的有害程序,并將攻擊源打入黑名單。
所有運行NeuroMesh軟件的物聯網設備都可以通過訪問區塊鏈賬本來識別其他節點和辨認潛在威脅。如果一個設備借助深度學習功能檢測出可能的威脅,可通過發起投票的形式告知全網,由網絡進一步對該威脅進行檢測并做出處理。
5.公共網絡服務
現有的互聯網能正常運行,離不開很多近乎免費的網絡服務,例如域名服務(DNS)。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詢到域名,沒有DNS,現在的各種網站將無法訪問。因此,對于網絡系統來說,類似的基礎服務必須安全可靠,并且成本低。
區塊鏈技術恰好具備這些特點,基于區塊鏈打造的分布式DNS系統,將減少錯誤的記錄和查詢,并且可以更加穩定可靠地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