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山神的箭堆
  • 雪漠
  • 2928字
  • 2020-08-07 17:37:18

楊土司家族

卓尼的土司,是中央政府封的。從明朝開始,就有了土司制度。不過,各地土司的官銜都不大一樣,有的是五品官,有的是六品官,有的是三品官,也有一品官的。按尋常規矩,土司受朝廷官員的制約,但如果土司的官銜很大的話,官府就管不住他了。像清朝末年,卓尼的土司是楊積慶的叔叔,他戴的是一品的頂戴花翎。從理論上說,他本該在洮州府的管轄之下,但是洮州府的官銜沒到一品,而土司的官銜又太高了,所以洮州府不管他,或者說,根本就管不了。

平日里,洮州府只能管一些在洮州這一帶耕田的漢人。如果說一塊土地上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那么政府要是只派一個漢族的官吏來管轄的話,很多時候就是管不住的——不但管不住,有時候還會弄成民族問題,一到這一步,問題的性質就復雜了。所以洮州府的少數民族,只能讓土司來管,少數民族大多信服土司。于是,土司在當地的權力就非常大。

土司自從由政府任命之后,就可以有自己的軍隊了。因為他為政府服務,屬于白道,政府允許他有軍隊。當時,新疆的準噶爾部落鬧戰亂,楊土司的藏兵也被招了去。雖然在他們真正參加作戰之前,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但每次征兵,楊土司都會帶著自己的藏兵去支援。可見,楊土司跟政府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

百年來,楊土司家族不僅控制著管轄區域的政治權力,還控制著該區的宗教權力。當然,他并沒有控制所有的宗教權力,最多也就百分之六十左右。因為車巴溝的宗教他控制不住,車巴溝人很強悍,他們把教權給了拉卜楞寺。再就是迭部的宗教他也控制不住,因為迭部溝的人,有的信奉本教,有的信奉寧瑪派,而那時的卓尼的禪定寺,屬于格魯派。不信格魯派的人,他們無法在宗教上進行控制。

對宗教的控制,楊土司家族看得很重。從明朝開始,楊土司家族就是通過宗教,慢慢地提高了自己的地位。那時候,楊土司很明確地覺察到,朝廷在極力發展宗教,然后再借助宗教的力量,穩固藏族地區的勢力。看到這一點后,楊土司也開始在基層發展宗教影響力。他大力扶持宗教人物,因為那些人物好管理,不鬧事。此外,楊土司還派人在一個叫大峪溝的所在,用最好的木材刻了《大藏經》。這是一件大事,由楊土司的母親親自主持。她為了讓經文能刻得更深一些,就把篆刻的木板放在綢布里,然后讓工人們直接在綢布上開工,等一天等量的工作做完之后,看誰的綢布里的木屑最多,就說明這個人刻得最深,他拿的銀子也會越多。正因為在做的過程中下了這些功夫,所以卓尼的《大藏經》在諸多版本里面,質量是相當好的。當時,無論是在溝里砍柴的,放牛的,還是專門念經的,時間久了,聊的都是溝里的經卷,慢慢地,那些人也都識字了,或許那些念經的,還會給別人講講佛法,或許也會因《大藏經》,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無論是工人,抑或是在旁觀看的。

這個卓尼《大藏經》的誕生,讓楊土司得到了更多藏人的擁護。當然,楊土司贏得很多藏人的信服還有其他原因。過去,楊土司家族的權力雖然很大,但是在他管轄下的老百姓,生活是很輕松的,一年到頭,基本上不用交稅,就算交,也只是意思一下,象征性地交一點。而且,他們交稅的形式,也很有意思,漢人交的是錢,他們交的是酥油,也不多。據說,整個車巴溝總共也才二十多斤酥油。

在藏族人高端的評判標準里面,不是說一個喇嘛有些學識,就是高僧大德的,而是他只有在西藏三大寺里出了名,成了甘丹赤巴才行。在卓尼這塊土地上,好像前前后后總共出過七個甘丹赤巴。但是,在卓尼楊土司的境內,并不推崇甘丹赤巴,因為一有甘丹赤巴的話,楊家的地位就會受到影響。在楊家一貫的世襲制度中,一般老大就是當地的土司,老二就是寺院的僧綱,前者管地盤,后者管宗教。寺院里雖說也有幾個小活佛,但影響力特別大的活佛,也真不多。自古以來,楊土司的家族都控制著整個轄區,這一點,楊土司還是很精明的。

到了清朝的時候,朝廷給活佛的權力就沒以往大了,各地王爺的權力大幅提升。雖說各地政府名義上對黃教都很扶持,但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時候對地方和佛教的扶持力度其實不大,真正得到扶持的,只有達賴和班禪。地方政權的那些土司也罷,頭人也罷,朝廷都沒有給太大的權力。自那時起,宗教對藏地的影響力便慢慢淡了下去,當地的世俗力量也慢慢發展起來。這一點,楊土司看出來了。所以,在清朝的時候,楊土司做任何事情,都很謹慎。他知道,清政府不可能讓土司的勢力變得太大。也恰恰因為他的謹小慎微,到了清朝末年,他成了整個藏區最大的土司。

而那個時候,滿族人已經漢化了,甚至就連北京城里當官的蒙古人,也被漢化了,楊土司管轄的地方,包括楊土司的家族本身,也是這樣。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的那段時間里,藏族人慢慢地有了漢姓。比如,如果藏人的家族是“達連” ——就是斧頭的意思——那么起漢姓的時候,就可能選“付”(音譯)。像有個家族姓“噶”,這是古代時期藏區一個非常有名的家族,它很大,楊土司也屬于這個家族,玉樹和西藏也有這個家族的人。后來改漢姓的時候,這個家族的人,就改成了姓“安”。而楊土司也開始鼓勵自己地界上的民眾學習《三字經》。可見,楊土司是一個特別能審時度勢的人。

到了民國時,楊土司的頂戴花翎就沒有了,因為制度已經改變了,楊土司就跑到民國中央政府去活動。他去活動的時候,袁世凱已經不在了,當時是黎元洪當大總統,段祺瑞當總理。段祺瑞見了楊土司,就給了他一個官,叫他當洮州游擊司令部司令。在那個非常時期,楊土司如果想跑關系,一定是直接走北京或南京的,蘭州的關系,他是看不上眼的,就直接越過了。時代雖然變了,但楊土司家族發展了幾百年,地位和尊貴是擺在那兒的——即使在那個時候,楊土司手下仍然有四十八旗,藏人們也仍然信服他,土司失去的,只是政府給的名分而已。不過,失去了名分,也就失去了權力,所以,楊土司還是要去活動的。

不久之后,洮州游擊司令部變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于是楊土司也從游擊司令部司令變成了保安司令部司令。那時,楊土司手下有五個團的常備軍,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但總的來說,跟過去沒有太大的區別。楊土司的轄區仍然按部落劃分,每個部落仍然有管家,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頭人。頭人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土官”。頭人是小部落的頭目,類似于村子的管家,但像過去那樣,頭人其實沒啥特權。除了解決村子的安全和草場問題時,頭人可以集結村民,對村里的事情做出最后的抉擇和定論外,他們沒有太多的特權。平日里,頭人也和普通民眾一樣,家里也養牛,也養羊,也種莊稼。總管也差不多,但是楊土司如果下達了什么命令,總管就要代為傳達,這是總管跟頭人不一樣的地方。那時節,總管是三年一換,由群眾選舉產生,但部落的頭人不是,頭人是世襲的。這是幾百年來沿襲下來的制度。

從三兄弟在車巴溝安家,到百年之后,這塊土地上發展出這么錯綜復雜的制度,出現了那么多的人事變遷,想想看,也挺有意思的。同樣地,當人類開始行走,漸漸形成自己的社會群體,漸漸衍生出諸多的制度和規則,又一點一點地發生著變化,新東西出現,舊東西消失,整個世界都在不斷變化著,老祖宗們——比如車巴溝三兄弟——定然想不到后來的這許多變化。如果看到今天的諸多景象,他們定然會感到詫異的,那么他們在詫異之后,是會覺得欣慰,還是會覺得不滿意呢?這可就說不清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從他們的造神和許愿開始的。那是一切變化的起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嵊泗县| 怀仁县| 张家川| 广宗县| 三门县| 嘉兴市| 北票市| 青浦区| 土默特右旗| 东乡县| 崇阳县| 昭平县| 广汉市| 怀远县| 双鸭山市| 六安市| 松溪县| 崇明县| 温宿县| 中山市| 偃师市| 横峰县| 绥化市| 屏山县| 唐海县| 镇巴县| 上思县| 渭源县| 通山县| 闽侯县| 剑阁县| 彰化市| 峡江县| 共和县| 荣成市| 阜新| 万载县| 察雅县| 博野县| 武宁县|